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美国地质学家建立了一个计算机模型,以回答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问题之一:是什么力量引起联合古陆(Pangaea)——地球上最初单一的超大陆——分裂成今天这样若干个大陆的? 联合古陆是在大约一亿八千万  相似文献   

2.
在远古地史上的10亿年前,地球的亘古大陆开始裂变,成为劳亚古陆和冈瓦那古陆。到了中生代的白垩纪的晚期,各块新的大陆分布格局已经形成,并出现了新的海洋,冈瓦那古陆解体分成五个大的部分:非洲、南美洲、澳洲、南极洲及印  相似文献   

3.
地球     
正当地质学家认为他们懂得了板块构造学时,有些消失的岩块(也许是看不见的陆地)显现出来了。象帆船一样,鹦鹉螺的祖先用大型螺旋壳航行在海上。第一批蜻蜓起飞了。地球上所有陆地都挤作一团,似乎挡开了不可抗拒的海洋。这块巨大的陆地叫联合古陆。力量起初集中在一起,但不久就把这块大陆分成了几块。那是公元前二亿二千五百万年前的事。联合古陆的东南边有块陆地已经松动。这就是太平洋陆地,是一块使原始澳洲不受海洋影响的长长的陆地。在太平洋陆地移走之前,有裂缝把它裂  相似文献   

4.
假如地球是一个平面,那么万物中真正具有君临天下大气的便是戳破苍穹的珠穆朗玛。在距今约2亿年的中生代早期,珠穆朗玛崛起的地方还是一片治瀚的汪洋,古地中海海水荡曳其中,锦鳞条闪、贝蚌轻摇。此时世界海陆大致为南北两大古陆分布,南为风瓦纳古陆(主要由今南美、非洲‘南极洲‘澳大利亚、印度等大陆拼合而成),北为劳亚古陆(由今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拼合而成)。泛大洋(古太平洋)伸入古陆,形成几个大海湾,主地中海正是其中之一潜入海底,成群的菊五(软体动物,具有旋卷的外壳,在中生代空前繁荣,是那个时代海洋地层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5.
距今约2亿年的中生代早期,地球大致由南北两大古陆构成,喜马拉雅山脉是一片浩瀚的海洋,今珠穆朗玛峰所在处那时属古地中海海湾。到了早第三纪末,印度板块以小的倾角俯冲于亚洲大陆之下,造成地壳重叠加厚和地表的大面积大幅度抬升;至始新世末期,该地区海水退尽,隆起为海拔2500米的大陆。  相似文献   

6.
很久很久以前,目前地球上所见的所有大陆都合并在一块超级大陆——泛古陆当中,这块超级大陆正是许多种类的恐龙的栖息地。然而,到了距今2亿年前后,泛古陆分裂成了两块古陆——位于北边的劳拉西亚(也称劳亚) 古陆和位于南边的冈瓦(也称冈瓦纳)古陆,于是,每块  相似文献   

7.
建一 《科学之友》2000,(5):17-17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自古就是这样分布吗?那些活跃于中生代的恐龙在白垩纪末期突然销声匿迹是什么原因?人们一直努力试图解开这些地球史上的未解之谜。在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由看地图发现,把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拼在一起大体吻合,用同样方法似乎可把地球上的陆地拼成一个整体,于是他在1915年发表的《海陆的起源》一书中,提出了地球陆地原先是连在一起的"原始古陆",后来经过漂移分开的"大陆漂移假  相似文献   

8.
冈瓦纳超级古陆是科学家们长期推测可能曾经存在的一个假设性远古时代超级大陆。科学家们相信,现今从北美至澳大利亚所有大陆,都曾经是古冈瓦纳超级大陆的一部分。这一设想的主要依据起源于对地质及板块构造地质学的研究结果。最近在阿根廷南部巴塔哥尼亚地区一个红树林沼泽地域内,阿根廷拉普拉塔大学罗森德·帕斯库伊尔(Rosendo Poscual)教授发现了一颗单孔目动物牙齿化  相似文献   

9.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在古人的观念里,天地最初是一片混沌,是盘古用巨斧劈开的,而在他倒下后,身体的各个部位就化作了日月、山川、草木…… 巧的是,地质学上也有"盘古",它不是神仙,而是2亿年前的联合古陆.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认为,那个时候所有的陆地都是连接在一起的.正所谓"合久必分",大地分裂成各大陆块四散漂...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06,(3):4-4
很久很久以前,目前地球上所见的怕有大陆都合并在一块超级大陆——泛古陆当中,这块超级大陆正是许多种类的恐龙的栖息地。然而,到了距今2亿年前后,泛古陆分裂成了两场古陆——位于北边的劳拉西亚(也称劳亚)古陆和位于南边的冈瓦(也称冈瓦纳)古陆,于是,每块古陆上的恐龙开始独立进化。[编按]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家最近宣布,在南非东开普省(南非第二大省)发现的年代在3.5亿年前的一只蝎子的螫刺化石,表明蝎子是已知在冈瓦那古陆上生活过的最古老的陆地动物。冈瓦那古陆是包括今天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在内的一个大陆,它构成盘古超大陆的南部。此前,如此早期的陆地动物只发现于盘古超大陆的北部——劳亚古陆(今天的北美洲和亚洲)。到了志留纪结束时,即大约4.16亿年前,像蝎子和蜘蛛这样的掠食性无脊椎动物已经开始捕食像原始昆虫(早期陆地动物)这样的无脊椎动物。到了志留纪晚期和泥盆纪期间,当劳亚古陆在海上与冈瓦那古陆分离开来时,劳亚古陆上已有无脊椎动物存在。上述新发现则首次表明,到了泥盆纪晚期,冈瓦那古陆上也有了像劳亚古陆上那  相似文献   

12.
吴立新  陈朝晖  林霄沛  刘永正 《科学通报》2020,65(25):2654-2661
海洋观测是海洋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全球海洋科技竞争的重要发力点.本文以当前海洋科学前沿问题为出发点,探讨"透明海洋"立体观测网构建的若干途径,展望未来海洋观测和探测技术发展趋势,为提出国际海洋大科学问题、引领海洋技术创新、有效推进我国构建海洋科学国际协同创新网络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武高 《科学通报》1957,2(1):32-32
最近一期的“地質学报”(36卷3期),以几占篇幅一半的地位,刊載了兩篇关于大地構造的学术討論文章。第一篇是陈国达的“中国地台‘活化区’的实例并着重討論‘华夏古陆’問題”。該文作者以陽山和东南沿海地区为实例,广泛地收集了有关該地区的地史、地層、地質、矿产等方面材料,論証了所謂“陽山古陆”和“华夏古陆”,是“活化”的地台区。作者不同意  相似文献   

14.
一艘名为"海洋之星"的海洋拖船在南太平洋意外地遭遇了剧烈的台风袭击,眼看就要面临沉船的危险。"海洋之星"的船员们齐心协力,奋力驾船驶入风平浪静的台风眼  相似文献   

15.
《世界科学》2010,(9):4-4
<正>8月26日,中国科技部和国家海洋局在北京联合宣布,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试取得成功。"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超过全球海洋平均深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12月9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属的"海洋地质九号"调查船,完成入列首年以来的所有调查任务,返回青岛。自2017年12月入列以来,"海洋地质九号"分别赴我国东海、南海、黄海以及西太平洋海域,完成了西太平洋深海地质调查  相似文献   

17.
南极往事     
<正>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孤独的大陆,长期以来拒人类于千里之外。大约3400万年前,冈瓦纳古陆的南美大陆和南极大陆完成分离,德雷克海峡通道被彻底打开,南极自此被孤独地留在了地球的最南端。毫无阻碍的西风带和绕极流造成的热隔绝令南极大陆由温带气候开始逐渐变冷,南极冰盖也逐渐形成。在地球成长的历史长河中,缺少原住民的南极洲成为了这个星球上最为神秘的大陆。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关于大气环流的冷热源问题,已有很多论述。近年来,张家诚提出大气下层的主要冷热源有三种类型,即行星冷热源、海陆冷热源和极冰冷源。这三种冷热源制约着大气中三种不同类型的热机,具备着各不相同的特点。极地和热带,由于辐射差异,构成第一类热机——行星热机。冬季,极区在负的辐射差额长期作用下,温度梯度方向由热带指向极地;夏季,极地在正的辐射差额作用下,温度梯度由极地指向热带。海洋和大陆,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构成第二类热机——海陆热机。海陆热机的强度和行星热机相当。冬季海洋是热源,大陆是冷源,温度梯度方向由海洋指向大陆;夏季海洋是冷源,大陆是热源,温度梯度方向由大陆指向海洋。  相似文献   

19.
黄天正  王瑞敏  沈冰 《科学通报》2022,(15):1614-1623
<正>海洋初级生产力受到主量营养元素磷(P)和氮(N)的共同约束.其中P在基础的生物化学反应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1],包括组成遗传物质(DNA)、参与能量传输(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形成结构支撑(磷脂双分子层与磷酸盐骨骼)等;而N则是蛋白质氨基酸的主要成分.海洋中生物可利用的N(氨和硝酸根)主要来自生物的固氮作用;而P的供给主要依靠陆源输入,即大陆风化作用产生的磷酸根通过河流过程输入.因此, P被认为是地质历史时期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素[2].  相似文献   

20.
<正>说起海洋世界,你会想到什么?是美丽的珊瑚,凶狠的大白鲨,还是各种奇形怪状的深海鱼?除了这些影视剧里关于海洋镜头的"标配"外,大海还有一种奇妙的景观——拥挤而巨大的浅海鱼群。好视力,好知觉在浅海区,我们时常能看到一群群"挨挨挤挤"的鱼,它们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不停地游动,但却依然能够紧挨彼此、维持队形。人们不禁疑惑,它们总是以如此密集而庞大的阵容快速"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