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美国的科学机构曾断言:大气中CO_2浓度的迅速上升不久将导致史无前例的全球性气候转热,这种气候灾祸会带来各种不利的后果。然而,对CO_2“温室效应”的深入研究表明,这种理论是徒有虚名,其实不然,用它所作的预测同自然界的实际情况恰巧背道而驶。几十年来所做过的数百次可靠的农业试验无可置疑地证实:大气CO_2浓度的增加对农业是一大恩赐,农作物的产量将大幅度地提高。所以,它带给人类的应是一个福音,而决非是大众报刊经常诅咒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在干燥的草原上被雨淋,或者在北方某地身受酷热折磨的时候,便会不由自主地想道:是不是气候在变化呢?但仅就一种现象,即使是极异常的气候现象,也无法判断气候的变化,因为气候是地球某一点上几十年当中的平均天气状况.在八千至九千年的时间里气候的变化幅度不大,实际上三千年以前的气候已与今天无所区别.在自然界的演变过程中,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整个生物界中,人是万物之灵,是最具有智慧的动物。从古代起,人类这种最具智慧的动物在不断对自然界改造的同时就开始对自然界不停地深入探索,以期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时至今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人类探求自然界本质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人类迫切希望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然界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鸟类从高纬度地区迁徒到热带地区以逃避冬天冰封地冻的严酷气候,这一事实,无论在亚里士多德时代,还是在今天都同样显而易见。但鸟类究竟如何制订一条跨越两半球的路线,仍是自然界中一个难解的谜。的确,世界上许多敏锐的观察者似乎怀疑这种迁徙的可能性。例如,塞缪尔·佩皮斯和约翰逊博士就认为,燕子是埋在深水池底部的淤泥里过冬的。  相似文献   

5.
科技传真     
矿化木材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成功地在实验室重演了木材的矿化过程,而该过程在自然界却要历经数十万年才能完成。 自然界中的木材矿化过程发生于树木掉入水中、上面又被河砂或海泥掩埋的情况下(请参阅本刊2000年第8期“生物漫谈”栏目中的“沙漠·睡美人·森林化石”一文)。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将木材放入硅化合物溶液中浸泡数天,当木材内的纹孔渗透液体后,再将其加热至80℃左右,就可获得木材与陶瓷的混杂体。这种混杂体比木材坚韧,也不像陶瓷那样脆,不会腐烂,不怕虫蛀,是很好的建筑材料。(肖养田)  相似文献   

6.
四、中医学对人体病因学的认识—正邪论“正”,就是正气,亦即自然气候的正常变化。“邪”,就是邪气,亦即自然气候的反常变化。气候的反常变化,《内经》中叫做“胜气”。《素问·五运行大论》谓:“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这就是说,在自然气候偏胜的情况下,自然界就会出现反常而成为灾害。由于“人与天地相应”,既然人体的疾病部位及疾病性质与气候的反常变化密切相关,那么人体的发病原因当然也同样可以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05,(11):72-72
以南极为例,南极冰盖是一层又一层的冰雪经过数千年的时间堆积起来的,位于下层的雪在压力的作用下就变成了冰。因此,冰川保留了几百万年前到几千年前的气候信息。通过了解这些信思,冰川地理学家就可以知道冰川的冰龄和当时的气候等情况。  相似文献   

8.
德国正在尝试首个十年气候预报计划:在未来十年或更长的时间里,尽管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清晰可见,但这其中也有自然界自身变化的痕迹,全球变暖因此将会减缓它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7000m处冰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姚檀栋 《科学通报》1998,43(8):811-812
冰川是自然界在特殊环境下的特殊创造物,也是过去环境变化最可靠、最保真的天然档案馆.因此,从冰川中揭示过去环境变化的冰芯研究成为环境研究的前沿热点领域.科学家已通过南、北极冰芯研究,阐明了过去40万年(南极)和30万年(格陵兰)以来气候环境变化特征.但科学家们在试图通过南、北极冰芯解释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机制时,遇到了挑战.这就是没有中纬度地区的冰芯研究作桥粱,两极地区的冰芯研究就不能很好地在全球尺度上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最终解决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机制问题.青藏高原是中纬度冰芯研究最理想的地区.青藏高原的冰芯研究可以在全球…  相似文献   

10.
天地生各种现象的主周期序列及其重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期性变化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个基本特性。天、地、生各种自然现象都存在一些周期性变化。这些周期具有各种时间尺度。有的周期时间可长达几亿年,有的则仅几年、几月和几日。通过天、地、生综合研究,发现它们常具有某些共同周期,通过共同周期可研究它们之间的可能联系。实际工作中在一组数据中常发现有多个周期同时出现。因此有必要把以一定数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家最近在美洲发现了一种不遵循自然界"行为准则"的鱼,它们不仅无需交配就可生儿育女,每年还可像鸟类一样跃上枝头,在树上生活数月之久,堪称人类所知最奇特的鱼种之一。这种奇特的鱼属于锵鱼的一种,体型娇小,只有5cm左右长,分布于美国佛罗里达、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红树林密布的沼泽地带。它们平常生活在沼泽地的泥潭或被水淹没的蟹类洞穴中,泥潭干涸时便从水中跃到树上,藏身于朽木枝干内可达数月之久。在树上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地球化学家们发现,海底沉积物中单个分子键合方式的变化准确地反映了海平面温度的变化。这一发现使得跟踪气候的变化成为可能。这种称为烯酮的分子是含有37个碳原子的链状分子,其中12个碳原子通过数个双键和一个羰基相连。加里福尼亚斯坦福大学的I.肯尼迪(Julie  相似文献   

13.
参加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上的专家们呼吁——今年2月,参加英国埃克塞特举行的气候研讨会上的科学家发出警告:时光飞逝,情况窘迫。不断攀升的二氧化碳水平和逐渐升高的气温将迅速促进潜在地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发展,而逆转恶化的气候则要耗时数百年乃至数百万年。由于包括美国在内的1992年联合国协议所有签字国都承诺要预防气候的“危险”变化,现任八国集团主席的英国政府召集了这次会议。可以认为,界定什么是“危险”的构成因素属于政治家和全社会的责任,但科学家们还是明确了危险的三种类型。首先,平均气候状况有愈演愈烈的变化趋势,对这种…  相似文献   

14.
据班固《汉书·食货志》记载,在我国西汉初年,华北地区曾发生过连年灾荒。气候湿冷,五谷不熟,庄稼不收。因饥饿而死者达数百万,甚至还出现人吃人的惨剧。连汉高祖刘邦也违心地批准了允许"出卖儿童"的法令。饥荒始于公元前大约207年,在公元前205年达到高峰。时间长达数年之久。是什么原因造成西汉初年的这场大灾荒呢?最近美国科学家庞克文及广·斯  相似文献   

15.
<正>自然界中充满了奇妙的事物,小到细胞分裂,大至飓风和星系,都有斐波那契数列的存在。大自然中奇妙白的斐波那契数列,也许正隐藏着宇宙万物形成的真谛。树木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新生的枝条往往需要一段"休息"时间,供自身生长,而后才能再萌发新枝。所以,一株树苗在一段时间的间隔后——例如一年——长出一条新枝;第二年新枝"休息",老枝依旧萌发;老枝与"休息"过一年的枝桠同时萌发,当年生的新枝则下一年"休息"……这种轮换休息的一株树,各个年份的枝桠数就可以制作成下面一张有趣的表格:  相似文献   

16.
新书架     
播种明天的太阳 ——“中国科普文选”丛书简介 本期为大家介绍“中国科普文选”丛书的其余10册。 细说八方晴雨 天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甚至有一首歌中都唱到“天晴别忘带草帽,下雪别忘穿棉袄”。本书介绍了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多种气候现象,分析了气候对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工农业生产、战争等多个领域的影响。 定价:10.00元 能比人更聪明吗? 人是自然界中最聪明的动物,人可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暖已是人类有目共睹的事实。“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自然界中对环境变化敏感的动物类群,鸟类的生活也正经受着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很多差异。在这些差异中蕴藏着的巨大能量,若加以开发利用,就可以造福人类。自然温差:新型绿色能源在自然界中的温差变化是一种丰富的绿色能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新型能源正在被人们认识和利用。人类对自然温差能源的探索历程是长期而不断努力的过程。1933年,在法国的一个实验室里,科学家在室温下利用30℃温差推动小型发动机发电,点亮了几个小灯泡,首次证实自然温差作为能源的可能性。20世纪60 年代,美国阿拉斯加输油管路利用寒冷的气候条件加强散热,防止基土融化下沉,从而保证了管路系统的安全运行。受此启发,研究人员开始对自然温差能源进行实用化研究。1986年,经过约10年的试验研究,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以自然冷能制冷的冷藏库。  相似文献   

19.
(一)自然科学的源泉及其发展的社会条件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即自然规律)的认识,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这种观察首先是由于生产的需要,并且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古代人类在同饥饿、寒冷和死亡的长期斗争中,在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以及医治疾病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起关于自然规律的丰富知识,这就逐渐形成了自然科学。同时也应该看到,人类是直接生活在自然界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而并不局限于生产过程。在人们得到温饱和有了闲暇之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索也就有可能开展得更加广泛、深入,由此也就开始出现了科学实验。因此,不能认为生产实践是自然科学的唯一源泉。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早在两千三百年前就认识到:“求知是人类的本性。”由各个世代积累起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关于自然界的知识,经过不断地整理、总结,形成许多经验性的定律。  相似文献   

20.
<正>当代气候研究有两个最为重要的目标,一是理解气候是如何发生异常变化并提前进行科学有效的未来一个月或数月以及一年或数年的预测,以达到预防和减轻灾害损失;二是理解气候系统如何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下发生长期改变(如,全球变暖问题)并进行科学有效的预估和展望,以便使得人类可以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和科学恰当地进行气候干预,这是气候变化的长期预测.国际上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科学计划都围绕着这个方面展开,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