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3.
液/液(L/L)界面上离子转移过程的研究是近年来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的一个新的领域。寻找新的L/L界面离子转移体系,是该领域在基础和应用方面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课题。染料类试剂是分析上广泛使用的一类重要的有机试剂,这类物质在L/L界面上的离子转移过程还未有报道。研究它们在L/L界面上的离子转移过程对于开拓L/L界面离子转移过程的新的研究领域和了解离子在界面上的转移机制以及发展染料与金属离子的新的电分析方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首次发现了酸性和碱性两类染料的L/L界面离子转移过程,前文曾报道了溴酚兰和溴甲酚绿的离子转移现象,本文报道用各种电化学方法系 相似文献
4.
笔者结合多年施工实践,从砌块材质、砌筑施工、温度、荷栽、不均匀沉降等方面分析了轻质混凝土砌块墙体产生裂纹、裂缝的机理,对常见的裂纹裂缝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及裂纹裂缝出现后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常人们观察到的受激Brillouin后向散射(SBBS)光束与泵浦光基本一样,是一种无束腰的低发散角光束.本文将报道在界面处产生的SBBS的一种新现象,即受激Brillouin后向散射光束存在自聚焦现象1 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一台调Q Nd:YAG激光经倍频输出波长为0.53μm作为SBBS的泵浦源,单脉冲能量大于2mJ.图中Ⅰ_1和Ⅰ_2分别为直径3mm和1mm的光栏,在这里使用直径1mm的光栏是为了用等量通光孔径来区别不同强度的光束通过.B_1和B_2为分光板,S是泵浦光和SBBS的观察屏,P为光电探测元件,用高兆示波器同时监视泵浦光和SBBS光的时间特性和相对强度.M_1和M_2为全反介质膜平面镜,L_s为焦距60mm的透镜,C为Brillouin池,并安装在可上下微调的平台上,CS_2用作Brillouin介质.为了避免Brillouin介质液面的反射和其它杂散光对后向散射光的观察和测试影响,泵浦光经M_2必须是入射到Brillouin池内.移动屏S可观察到后向散射光斑的变化,在后向散射光斑变化为最小处拍摄SBBS光束自聚焦光斑和泵浦光斑.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2017,(30)
对竖直管内气液两相搅拌流内夹带液滴产生机理,截面液相分布及夹带液滴粒径分布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讨论了搅拌流内夹带液滴产生方式,揭示了夹带液滴产生方式对夹带液滴粒径大小影响规律,获得了搅拌流内液滴粒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的流动条件下,搅拌流内存在液桥破裂、袋式破碎和丝带式破碎3种夹带液滴产生方式.在弹状流向搅拌流转变时,液桥被气相来流冲破产生大液块;当气速较低时,夹带液滴以袋式破碎为主,夹带液滴粒径较大,气相场液滴浓度较高,液滴夹带效果显著;随着气速的增加,袋式破碎机理受到抑制,丝带式破碎机理作用逐渐显著并最终占主导地位,夹带液滴粒径较小,且气相场液滴浓度在搅拌流向环状流转变点附近达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在液-固界面上变性蛋白折叠自由能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依据液_固界面上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以及固体表面吸附自由能变可分成吸附及解吸附自由能变 2个独立分量 ,提出了变性蛋白在高效疏水色谱 (HPHIC)固定相表面折叠自由能的测定原理、折叠自由能计算公式和实验测定方法 ,分别对胍变溶菌酶和α_淀粉酶的折叠自由能进行了测定 ,发现变性蛋白在HPHIC固定相表面的折叠自由能远较在溶液中的高 ,且随变性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其相对平均标准偏差溶菌酶为± 4.7%,α_淀粉酶为± 3.0 %,表明该方法有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8.
量子化学方法研究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量子化学方法中的密度泛函理论, 在B3LYP/6-311+G(d)水平上, 对烷基硫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水分子形成的水合物CH3(CH2)7OSO-3(H2O)n(n = 0~6)进行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CH3(CH2)7OSO-3在气液界面上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 计算结果表明6个水分子与极性头以氢键形式构成水合层, 形成的氢键属于中强氢键, 结合能数据表明水合层是稳定的; 随着水分子数增加疏水基链长收缩, 亲水基总电荷增加, S10 — O9 — C8的键角增大, S10 —O11, S10 — O12和S10 — O13的键长缩短. 相似文献
9.
10.
以焦磷钼酸为基体制备了一种脱铅离子筛,可以高选择性脱水体中的痕量铅离子。通过对离子筛的原位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选择性吸附实验的分析,探索了脱铅离子筛界面的选择性筛分机理。研究表明在制备离子筛的热力学重结晶过程中,基体发生了固相化学反应,通过化学修饰手段,可在其表面形成具有特殊选择性的吸附筛位,当Pb^2+被置换后,由于基体聚合反应的发生,使吸附位的微观结构未被破裂,而是以铅空穴的形式保存与Pb^2 有独特键合作用的界面上的SnO3^2-和P2O7^4-基团中,进而形成对铅离子的特殊选择性。这种吸附位的筛分作用为一种弱化学作用,与待去离子的价电子态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2016,(36)
特高含水期后期,地层剩余油主要以油膜、盲端残余油等形态存在,水驱开发效果变差,采用黏弹性流体驱替是当前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为探索黏弹性流体驱替残余油的水动力学机理,基于N-S方程模拟黏弹性流体在微孔道内流动.采用Oldroyd-B本构方程描述流体的黏弹性,运用相场方法实时追踪驱替过程中两相界面.分别研究壁面油膜在黏弹性流体驱替下的运动和变形,黏弹性流体对盲端残余油的驱替效果,并分析残余油微观受力状况.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验证模型与求解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黏弹性流体可以有效驱动壁面油膜运动,相同注入流量下,黏弹性流体作用于壁面油膜上的水平应力差远大于水;作用于油膜上的法向应力分布不均匀导致油膜发生较大变形.同时黏弹性流体在盲端内的波及边界更深,有利于引发盲端残余油的运动,提高残余油采收率.黏弹性流体驱替对水湿油藏开发增产效果更明显.该研究初步揭示了黏弹性流体驱替残余油的水动力机理,为油田三次采油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2.
13.
反应型固液界面能和固体表面能的表征与计算是材料科学和表面界面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非平衡力作功出发, 建立了反应润湿体系表面能、界面能之间的数学关系, 所建立的方程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通式, 发现平衡态的Young方程是反应固液界面能量关系的一个特例. 研究表明, 非平衡状态下的固液界面能总是高于平衡状态的固液界面能, 证明了反应界面向平衡态界面转变是一个必然的自发过程. 通过有限固液界面润湿体系确定了固液界面能的数值范围为0 ≤ γsl≤ γlg, 给出了计算反应固液界面能和固体表面能的方法, 这一结果对研究材料复合、焊接、粉末冶金烧结、电子器件封装及金属冶金的表面与界面问题具有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GTO阳极尖峰电压产生和变化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缓冲电路的作用图1给出了带电感负载的GTO斩波电路,图中由电阻R_S、电容C_S和二极管V_S组成极性缓冲电路.缓冲电路中的布线电感和电容中的寄生电感由L_S表示.由于缓冲电路的作用,关断时GTO的重加du_A/dt减小,开关损耗下降,才使GTO得以安全运行.此 相似文献
15.
流动的地下水对煤层含气性的破坏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的赋存影响很大,在地下水动力条件强的地区煤的含气量比较低;地下水相对滞流的地区,煤层气含量较高.显然,流动的地下水对煤层气的保存不利.但在地下水带走煤层甲烷的机理上,研究得比较薄弱.根据流动的地下水不仅使煤的含气量降低,同时也导致了煤层甲烷碳同位素的分馏作用,使煤层甲烷的碳同位素值大幅度变轻的现象,提出流动的地下水带走煤层甲烷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水对甲烷的溶解作用,然后被地下水带走,而并非是通常认为的水驱作用,也并非是煤层甲烷通过盖层的扩散作用导致强水动力条件地区煤层气含量降低.只有水溶作用才能使煤层气甲烷的碳同位素发生分馏作用且使煤层气中的甲烷碳同位素变轻,是流动地下水带走甲烷的有效途径,破坏煤层的含气性. 相似文献
16.
17.
改变固/液界面润湿性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改进的Washburn方程测量固体粉末的润湿性,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水溶液在硅胶及高岭土两种固体粉末表面上引起的润湿性变化,用荧光猝灭法测定了SDBS在水溶液里的胶束平均聚集数。探讨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在固体粉开表面的润湿性,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与表面含油粉末脱油率的关系,对在非超低界面张力条件下,通过改变固/液界面润湿性提高原油采收率作了实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考察了物理学危机的产生及物理学家对危机反应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物理学危机的实质。作者认为,物理学危机主要是物理学本身的危机,物理学危机在哲学上的表现则是由物理学本身的危机派生出来的,而且,哲学方面的危机也主要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危机。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型羟基自由基产生分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羟基自由基(·OH)被公认是生物系统中最具活性的活性氧物种,能导致生物体内DNA,蛋白质和脂质氧化损伤.目前,关于·OH的产生机理,最被广泛接受的是过渡金属离子催化的Fenton反应.五氯酚(PCP)是一种重要的工农业生物杀灭剂,主要用作木材保护.采用水杨酸羟基化法和电子自旋共振自旋捕获等作为分析手段,发现H2O2和五氯酚的代谢产物之一四氯-1,4-苯醌(TCBQ)能通过不依赖于金属离子的途径产生·OH;进一步的研究发现,TCBQ而非其相应的半醌自由基对·OH的产生极其重要.TCBQ和H2O2反应的主要产物被鉴定为三氯羟基-1,4-苯醌(TrCBQ-OH),其中的氧原子被证明来源于H2O2.基于这些数据和分析,提出以下假设:TCBQ和H2O2反应产生·OH不是通过依赖于半醌自由基的有机Fenton反应进行,而是H2O2对TCBQ进行亲核攻击,形成不稳定的三氯氢过氧基-1,4-苯醌(TrCBQ-OOH)中间产物,其可均裂产生·OH和三氯羟基-1,4-苯醌自由基(TrCBQ-O·).上述反应途径展示了一类新型的·OH产生机理,即·OH的形成不需要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过渡金属离子参与.该机理可部分解释五氯酚等其他多卤... 相似文献
20.
在用批量法生长溶菌酶晶体的过程中, 使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观测晶体生长固/液体系的宏观速度场, 使用长工作距离显微镜测定了晶体(110)面的法向生长速率和晶体周围溶液的局域速度场. 实验结果表明, 固/液体系的平均流速、最大流速以及单个晶体周围的局域流速均具有起伏特性. 基于蛋白质晶体的对流-扩散模型, 计算了有效浓度边界层厚度δeff, 界面溶质浓度CI以及特征速度V. 计算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溶菌酶的晶体生长过程主要由表面动力学控制, 浮力对流在质量输运中的份量很小, 但随着过饱和度的增加, 质量传输的份额有增大趋势. 计算结果还表明, 浮力对流所产生的剪切力的量级为10-21 N, 远小于溶菌酶分子间的键力, 因此浮力对流产生的剪切力不会对溶菌酶晶体生长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