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洁 《世界知识》2010,(14):28-30
<正>鸠山操之过急;菅直人回归现实,包括在中日关系上考虑不能再让日美同盟"漂泊"。鸠山理想主义的破产记者:今年6月初鸠山首相辞职后,国内曾有学者发表文章称,鸠山辞职意味着"民主党‘清新政治’假象的终结",比如在基地问题上的对美"强硬"、"东  相似文献   

2.
刘江永 《世界知识》2012,(18):14-26
中日两国的睦邻之道应该是:邻厌我避,邻困我帮,邻好我学,邻恶我防。钓鱼岛问题应该而且可以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大框架内,通过外交对话和谈判得到妥善处理,而不是本末倒置,使局部敏感问题干扰两国关系大局。明年将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重温"条约"的基本精神,坚持"条约"的各项原则,是保障未来中日两国健康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刘少东 《世界知识》2012,(17):56-57
中日关系已成为一个高度敏感、极端情绪化的话题.我们今天谈中日两国友好相处,不是由个人因素决定,也不是因为哪个人“喜欢中国”或者“喜欢日本”,而是由多重因素决定. 许多中国人认为“日本人总不反省历史,不懂历史”,而不少日本人则认为“中国人老提出历史问题,总有话说”.  相似文献   

4.
石善涛 《世界知识》2013,(21):54-56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阴晴不定的战后中日关系,关于战后中日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研究再度成为日本国内学术界的热点,日本出版了众多的学术著作。2006年春天,日本著名的中国问题、国际问题专家,时为早稻田大学教授的毛里和子女士出版了《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一书。  相似文献   

5.
江新凤 《世界知识》2020,(15):32-33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日两国之间曾出现一幕幕相互支援的暖心场面,双方关系一时呈现出不断向好的势头,人们记忆犹新。如今日本疫情依然起伏不定,甚至不排除再次进入紧急状态的可能,经济恢复也面临新的不利形势,日本在涉华问题上却泛出一些杂音。  相似文献   

6.
本书通过对“普通国家化”内涵的界定,从多重视角对中日关系中的诸多焦点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阐释,对研究中日关系及发展走向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来,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所引发的中日两国政治关系紧张,对两国经济关系的不利影响开始发酵,并给中日经济关系的前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中日经济关系恶化究竟会对中、日两国各自的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从理论上说,双边经济关系变化对参与双边经济活动国家产生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这种关系的紧密程度或者说两国之间的经济依存程度、每个国家在这种依存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的整体经济实力对比。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期以来,中日围绕钓鱼岛问题矛盾不断升级,局势持续紧张.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美国在背后的纵容偏袒,也有日本国内政客出于自身政治目的的炒作.而在这些诸多推动因素中,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趋势增强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虽然二战结束已经60余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也已40年,但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并未随时间的流逝而销声匿迹,反而深深地影响着日本政治,并屡屡挑起事端阻挠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从参拜靖国神社到修政历史教科书,再到否认南京大屠杀,乃至此次中日钓鱼岛争端,这些事件的背后总能看到日本右翼势力的身影.  相似文献   

9.
《世界博览》2009,(18):10-10
《华盛顿时报》保守评论家安德鲁·布莱巴特开设的网站Breitbart.com9月3日报道,日本外务省称,原定于9月4日举行的中日两国历史共同研究最后一次会议因中国专家提出要求,会议和报告将延期进行。日本方面对此次推迟表示遗憾,新的日程将在今后商定。  相似文献   

10.
不良征兆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同时又是“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去年底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访华后,日本媒体说中日关系将走向深度合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双方达成重要共识.野田表示,要以201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为契机深化日中战略互惠关系.中国领导人表示,要抓住机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进政治互信.然而近几个多月来中日关系似乎并没有朝着两国领导人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世界知识》2008,(20):70-70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根同源,但中日两国因历史问题“天然的”不亲近仍是一个严酷的现实问题。不久前,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政治学教授小仓和夫在《日本反感中国的根源》一文中指出:在几乎所有的国际民意测验中,日本在爱好和平或者在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贡献方面得分都很高。换言之,许多国家的人都认为日本有着良好的形象。不过,有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例外,那就是中国。文章写到,尽管中国经济发展令人瞩目,政治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在日本并不受青睐。实际上,越来越多的日本人似乎都很反感中国,或者表示不喜欢中国。这种憎恶中国的根源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赵佳楹 《世界知识》2013,(16):62-64
日本于l894年发动第一次侵华战争(中日甲午战争);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第二次侵华战争,并在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转变为全面侵华战争。两次侵华战争都存在战后赔偿问题。第一次侵华战争日本获胜,它向清政府勒索了巨额赔款和侵略特权并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澎湖达50年之久;第二次侵华战争日本战败,理应对中国人民的巨大生命财产损失予以赔偿,  相似文献   

13.
邵冰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126-128
日本与朝鲜是东北亚地区唯一没有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两个国家。发生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绑架问题",与历史清算、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等成为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的核心障碍。日朝间虽就"绑架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涉,但双方却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绑架问题"不仅是日本与朝鲜博弈的重要筹码,也是其介入朝鲜半岛事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日朝邦交正常化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哲学课题--从东亚问题与视点出发"中日哲学论坛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6日-27日在杭州浙江树人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日本国哲学学会主办,浙江树人大学、杭州师范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中华日本哲学学会合办.出席会议的中日学者们围绕会议主题,从"环境、生命、共生的哲学考察"、"全球化的哲学意义"两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会议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的对华ODA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政策目标.20世纪80年代,其对华ODA政策的主要战略意图是在经济方面利用ODA促进出口,从侧面支持企业的对华投资及确保资源的稳定供应;90年代,日本的ODA政策从"开发援助"转向"战略援助",非经济因素明显增加,日本旨在利用ODA在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牵制中国.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开始大幅削减对华ODA贷款,开始视中国为战略对手,多方面对中国进行牵制与防范.日本对华ODA促进了中日两国经济与技术合作的发展,使合作双方都得以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