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石燃料能源的大量减少,开发和应用新能源已成为解决全球能源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该文给出了一种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以充电管理芯片UC3909为核心的蓄电池充电方案。按照铅酸蓄电池的储能方法,该设计可以实现对蓄电池进行涓流、恒流、恒压、浮充四阶段充电,在充电过程中还可以对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进行实时监控,能够实现对蓄电池可靠精确地充电,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此装置能够根据光的强弱自动转到光强最大的方向,从而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所设计的自动跟踪装置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蓄电电路、单片机主控电路、液晶显示电路和光敏采样电路四个模块构成,其中单片机主控电路是根据四个光敏电阻输出电压的差值,控制两舵机的转动使得太阳能电池板始终面朝光线最强的方向,并监控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状态,通过控制S8050三极管达到控制太阳能电池板向蓄电池浮充充电的目的,控制蓄电池的充放电,提高太阳能充电效率。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充电控制器和电压变换与监测" 的太阳能供电系统的设计结构.详细计算了系统中各个组成模块的技术参数,并以此选取了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免维护铅酸电池和智能充电控制器,设计了电压变换和电压监测电路.现场试验和应用表明,设计的12V/20Wp太阳能供电系统满足胜利油田(东营地区)连续3个阴雨天条件下无线小型录井仪的连续供电要求,工作稳定.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跟踪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大功率点, 提出一种基于直流鄄直流(DC/ DC: 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变换器最大输出电流的方法, 并将模糊逻辑控制理论应用于太阳能电源管理电路进行智能化充放电管理。 建立了 DC/ DC 变换器数学模型, 理论证明了基于最大输出电流跟踪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大功率点的可行性。 模型采用 STM8L151K4T6 单片机控制 Sepic 变换器电路实现了对 3 W 的小功率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大功率点跟踪, 对储能元件蓄电池的恒流恒压充电控制以及过充和过放保护进行控制。 实验结果验证了该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实现了太阳能电源管理电路的最优控制。  相似文献   

5.
本系统的设计是通过自动跟踪太阳的运行轨迹且始终使太阳能电池板以最佳角度朝向阳光,以使太阳能面板获得最大的光能利用率。以AVR单片机为核心构建太阳能小车跟踪系统,其蓄电池采用太阳能对电池充电。AVR单片机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机来进行对太阳能板的角度进行调整,使太阳能电池板以最佳角度朝向阳光。同时AVR单片机将利用设置于智能小车的光电传感器阵列的反馈信号控制小车行进,使得太阳面板能得到最大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6.
王文洋 《科技信息》2009,(28):I0321-I0321
文章介绍了太阳能-LED路灯控制的设计,本设计可以自动检测环境光照强度以控制路灯的工作状态,具有最大功率点追踪功能,最大程度保证太阳能电池板效率,同时以恒电流控制LED,并带有蓄电池状态输出以及用户可设定LED工作时间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小车车顶自动遮阳伞,包括固定架、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蓄电池和太阳能开关,固定架上安装水平的固定杆,固定架的中部安装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水平的旋转杆,旋转杆和固定杆之间设置伞面,旋转电机连接太阳能蓄电池,太阳能开关控制太阳能蓄电池给旋转电机供电,太阳能电池板连接太阳能蓄电池。该实用新型安装在车顶,固定架可以与车顶货架配合。在炎热夏季或者雨天,旋转杆转动将伞面打开,伞面与车顶形状相同,可以遮阳或者挡雨。该实用新型也适用于低速行驶状态。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充电系统控制结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能技术是当今世界竞相研究的应用技术,太阳能充电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应用方式.通过对太阳能电池板输出模型的研究以及太阳能充电系统效率的分析,得出充电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为提高太阳能充电效率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并以此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充电系统设计方案.经过设计、验证,该系统可完成充电要求,并一定程度的提高充电效率,而且可实现充电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为预防调试时交流220 V经地检设备串入航天相机而引起损坏,采用铅酸蓄电池对地检设备供电,设计了航天相机地检设备的电源管理系统.介绍了铅酸蓄电池和DC-DC转换电路的特点并对电源管理系统的硬软件进行了设计.采用4个阶段快速充电法以满足提高蓄电池寿命和快速充电要求;采用DC-DC降压电路产生输出电压以提高蓄电池能量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普通铅酸蓄电池太阳能LED路灯储能系统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储能系统使用寿命短的新方法:利用磷酸铁锂电池进行储能、超级电容滞环电压比较法对蓄电池充放电过程进行控制.对磷酸铁锂电池太阳能LED路灯控制部分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弱光及光强不稳定情况下将扰动信号能量储存在超级电容中,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有效提高了路灯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及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种太阳能手机壳。以太阳能电池板作为发电装置,采用LM2596-5V稳压电路将太阳能板输出的电流电压转换为手机充电所需的5V电压,降压稳压电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Micro USB接口或Type-C接口,将该接口置于手机壳的正下方,手机充电口直接插入该接口,即可将手机接入充电电路,无需充电线即可为手机充电,极大地方便人们的出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提出以STC89C52单机片为控制核心,采用MPPT技术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最大输出功率跟踪控制,并通过光敏二极管感光元件进行辅助性控制,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功率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一种光伏独立发电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爬山法实现了光伏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和铅酸蓄电池充电控制,并用单极性SPWM调制方法对逆变器进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更充分地利用了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缩短了过充阶段时间,提高了充电效率,克服了大多数光伏系统中蓄电池欠充的缺陷,延长了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所采用的单极性调制相比于双极性调制,在输出同样幅值基波电压时,最小谐波频率为载波频率的2倍,且谐波幅值较低,从而使输出端滤波器的设计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14.
根据现阶段能源趋势设计了一种供电装置,控制以太阳能发电为主要能源,辅以蓄电池和市电的供电平台正常工作。该装置具有电源切换功能以实现对负载的不间断供电,能够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并能向蓄电池进行三段充电。经过Pspice软件仿真表明蓄电池充电模块及恒压输出模块能够达到设计要求输出的电压电流值。控制电路通过Proteus软件仿真能够实现电源的切换及蓄电池充电模块的选择功能。该供电装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能够满足多种场合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李鹏 《科技信息》2009,(20):I0066-I0067
装置设计是太阳能充电装置的设计与制作,用太阳能电池板提供能源,以51单片机为核心,整个系统由D/A转换部分、数码管显示部分、电源可调输出部分、遥控输入控制四大部分组成。具有使用方便、节能环保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根据LED太阳能路灯系统特点,设计了太阳能路灯控制器.详细说明了蓄电池充电控翻及负载输出控制的硬件设计原理,并采用三段式充电理论实现了控制器的软件设计.控制器功能易于实现,满足控制和环保节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电池板在不同太阳光照射下,输出电压变化范围大,受此影响,传统的太阳能充电器通过简单的降压方式或者升压再降压的方式充电,电路转换效率低,并且只能在较强的光照下才能工作,太阳能利用率低。利用TI公司生产的智能电源管理芯片TPS61200设计了电能收集充电器,该充电器能根据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电压大小进行升压、降压电路的自动切换。实际测试表明,该电路输入电压为1.2~5.5 V,最大充电电流达1.2 A,电路最低转换效率不低于72%,最高转换效率达92%以上,即使在很微弱的光照条件下,也能对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电能进行收集并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太阳能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许多电器和电子设备常用可多次充电的蓄电池作为电源,其中以镍镉电池为理想,但价格昂贵,且充电电流必须恒定。而与镍镉电池相比,容量相同,铅酸蓄电池要经济得多。 为保证铅酸蓄电池完全充电,一般应采用“浮充”充电方式。图1为铅酸蓄电池充电器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太阳能家用照明装置自动控制器能在充电过程中实时跟综蓄电池充电电压、电流、温度和太阳能蓄电池的电压,通过单片机硬件软件资源动态调整蓄电池充电电压、电流和控制用户照明装置,使蓄电池充电效率达到最佳效果,太阳能利用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太阳能电池板对蓄电池充电环节的控制方案以及硬件电路的具体实现,其中,充电控制器是选用最基本、高可靠性的元器件自主设计而成,其内部不含有智能芯片和复杂集成电路,具有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可靠、故障率低的特点,设计的稳压器利用开关稳压芯片作为核心元件,具有对蓄电池储能利用的高效性。同时,还对所设计电路进行了实际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设计很好地实现了技术指标预定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