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同城化是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新概念, 是深化城市发展的城市相互作用模式。文章选取厦门、 漳州两市2003及2009年的3次产业产值为基本数据, 采用改进潜能模型从3次产业场强占比以及3次产业紧密 - 竞争腹地的角度分析厦漳同城化, 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场强占比表现为漳州市强于厦门市, 第二、第三产业场强占比则为厦门市强于漳州市, 表明了厦漳产业互补, 并在空间上展示了较好的耦合比例, 为厦漳同城化产业耦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漳州市第一产业紧密腹地在厦漳城市中占据较大的优势, 厦门市第二、 第三产业紧密腹地则是厦漳城市第二、 第三产业的核心; 厦漳城市产业互补, 为厦漳同城化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 诠释了厦漳同城化的可能性及必然性, 并为厦漳同城化后的产业布局、 功能分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选取厦门和漳州两市2003-2009年的经济数据,采用重心迁移模型从空间的角度分析厦漳同城化,结果表明厦漳经济重心出现一定幅度的向北摆动,第一产业重心逐步南移,第二产业重心趋于偏北向移动,第三产业重心主要为东北向移,厦漳三次产业空间格局日趋合理,有利于厦漳两市产业互补,从而实现厦漳同城化。同时,利用产业结构协调指数分析厦漳产业互补程度,发现厦漳具备较好的同城化条件,更好的诠释厦漳同城化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以厦漳泉城市群为例,从经济、社会以及环境3个方面构建城市综合实力指标体系,利用突变级数法对城市综合实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突变级数法适用于城市综合实力值的评价;2)2003~2012年,厦漳泉城市群的城市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其中,厦门市城市综合实力最强,泉州市次之,漳州市最弱;3)在经济子系统上,厦门市处于领先地位,依次是泉州市、漳州市;在社会子系统上,厦门市与泉州市的突变隶属函数值较为接近,漳州市相对较低;在环境子系统上,漳州市表现出相对优势;4)政府应侧重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加快城市群内部快速交通通道建设,加快同城化、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通过规划体系的调控作用,引导城市群内各项资源合理分配,以促进厦漳泉城市群城市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4.
《厦门科技》2014,(5):1-4
“科技创新,信息先行”.根据《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精神,厦门市科技局创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为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启动建设“厦漳泉科技基础资源服务平台”,并由厦门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承建.平台基于厦门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承建的“厦漳泉科技基础资源服务平台”,基于云计算技术,为厦漳泉三地企业、高校院所、政府部门乃至个人提供免费又丰富的科技信息资源和情报增值服务,是厦漳泉同城化建设以及科技创新有力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5.
立足厦漳泉旅游合作的基础和条件,通过围绕厦漳泉同城化旅游区的构建,积极把握闽南旅游合作的战略取向,重点从实现厦漳泉同城化旅游合作模式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构建内涵丰富的空间格局为基础,以建立协调有序的战略体系为优势,制定明确的旅游合作策略,从而实现厦漳泉同城化下的旅游产业深度对接.  相似文献   

6.
随着厦、漳、泉三地同城化的进一步推进,一小时经济圈内三地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在同城化背景下发展如何,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源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厦、漳、泉在体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方面进行SWOT分析,提出三地在发展体育文化旅游方面发挥优势,规避劣势,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互通有无,互补互惠发展体育文化旅游产业,促进福建体育产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域物流一体化是促使区域物流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使用SWOT方法分析厦漳泉产业环境、市场、经济等条件,强调区域物流资源整合、服务网络资源优化配置是厦漳泉大都市区应对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并提出同城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最后指出三市物流同城化协同发展对策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厦漳泉作为中国重要的次经济区域,必须依赖同城化,才能实现跨越发展。长期的行政分割管理导致厦漳泉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对三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能够对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从而有力地提升厦漳泉经济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同共生。  相似文献   

9.
利用协同论原理,探讨港口群、临港产业群、城市群“三群”的动态平衡关系与协同机制,构建“三群”的协同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指出厦漳泉“三群”协同发展中主要存在着中心城市地位不突出,城市群空间结构发展不均衡,港口功能分工定位不合理,协同机制欠完善等问题;并从提升港口群能力、培育现代临港产业群、推动厦漳泉同城化的角度提出促进“三群”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厦漳泉同城化对三地媒体提出了必然的要求,如何报道好“厦漳泉同城化”这一议题成为媒体必做的功课之一.《海西晨报》立足打造都市早报的定位,在同城化报道中首开专题报道,摒除了官方权威式的政策宣示的新闻框架,而以“大闽南老百姓”姿态进入报道,通过人情趣味式的叙事风格,尊重市场消费时代的编辑策划规则,注重对本土题材的挖掘与呈现,从而吸引了读者群.但新闻评论的缺位、时效性不强、新闻客观报道与专业主义的匮乏、媒体策动力度不够等不足也成为晨报在专题报道中的遗憾,使专题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厦门的形象宣传片.  相似文献   

11.
厦漳泉是福建省“十二五”规划的两个大都市区之一,同城化是其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厦漳泉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提出了优化新型产业分工体系、整合空间布局、构建功能体系、建设便捷交通网络、建立战略协调机制的同城化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2.
采用泰尔指数测度厦漳泉区域间2005—2012年的收入、消费、进出口、医疗、教育等指标相对于人口分布的差异程度以及变动趋势,同时选取厦漳泉各区域内部2012年的部分指标计算出其相对人口分布的泰尔指数值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厦漳泉区域间差异在总体上趋于缩小,但进出口总额不均衡的程度仍然比较大;就区域内部而言,各市辖区在绝大多数指标上占有优势,厦门市内差异显著大于漳州和泉州市内差异。建议厦漳泉区域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充分发挥市辖区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厦门市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厦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十五”期间厦门市相关经济数据的分析,揭示出厦门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推动。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呈现出第一产业萎缩,城乡差距扩大、能源瓶颈日益凸显,工业效益下降的弊端。因此,厦门市政府应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和引导,提升第一产业水平、强化自主创新,促进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抓住机遇把第三产业培育成为厦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中,信阳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但其优越的位置并未转换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这个问题引起一些地理学家的困惑.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信阳的历史和地理特征.本文试图通过经验观察、空间对称分析和异速标度分析,揭示信阳的地理特殊性和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主要判断如下:(1)中国城市对称分析表明,信阳市在中国的位置特殊:位居南北对称轴与东西对称轴的交点,即秦岭-淮河线与京广线的交汇处.(2)小麦产量与粮食产量的异速标度关系及其对数线性模型的预测残差分析显示,信阳地区在河南省的环境独特:信阳淮河以南六县属于河南省的"异类".信阳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在于,计划经济时期因为地位不高没有国家和省投资,改革开放以后的工业化阶段因为缺乏矿产资源而没有崛起.但是,由于信阳位处中国城市网络的枢纽,待到第三产业真正成为中国产业的主体的时候,信阳将可能会因为交通和商贸的发展而迅速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对处于转型阶段的资源型城市进行空间布局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德兴市为例,针对德兴市现状资源结构,提出了其转型期空间布局新的发展思路:即树立广义资源观,建立与广义资源观相适应的新型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模式,构建与新型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一致的城市空间结构,最后为保证该发展思路的实施建立基础设施支撑系统.构建这一套完整的城市空间发展思路是资源型城市在转型期进行城市空间布局可以选择参考的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用地外延扩展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2、1996和1998年三期夜间灯光图像为基础数据,辅之以交通图件,通过构建城市用地外延扩展强度指数,利用buffer分析、回归分析、梯度分析等,对比分析了城市用地外延扩展强度指数在不同规模的城市附近和不同类型的交通线路沿线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城市规模和交通条件对城市用地外延扩展的影响,揭示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用地外延扩展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广州与深圳服务业竞争力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竞争力是当前城市研究的热点,而服务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研究对比分析了广州、深圳服务业发展的过程、内部构成状况的特点,确立了服务业竞争力总量、质量、贡献、成长力的指标体系,从总体上看,两城市的服务业竞争力水平相近,而从服务业的内部构成看,广州市以交通邮电为主的传统服务业竞争力较强,而深圳市以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强劲. 在对二者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挥优势、注重特色、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等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的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