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闽中沿海长乐厚度8m的红土风化壳剖面(CL)间隔5cm采样,进行地球化学元素和粒度组成测试,以OSL与ESR年龄确定年代学框架,据此探讨了1.2Ma以来红土沉积常量化学元素含量、组合及其比值记录的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Ma以来CL剖面四纪红土风化强度介于红壤型风化壳和赤红壤型风化壳之间变化,表现为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过渡区红土风化壳特点;早更新世晚期为赤红壤型风化壳向红壤型风化壳转变,反映区域气候由湿热向较暖湿气候过渡;中更新世为红壤型风化壳向赤红壤型风化壳的过渡,反映区域气候由相对暖湿过渡到明显湿热的变化;晚更新世早期发育典型赤红壤型风化壳,区域气候呈现湿热气候特征;晚更新世晚期由湿热向温干转变,早期赤红壤型风化壳有向现代红壤风化壳的逆行演替趋势.CL剖面记录的气候变化特征符合全球气候变化规律,东亚季风系统中夏季风盛衰变迁控制了研究区红土风化壳类型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野外考察采样和实验分析基础上,对福建东南部若干红土剖面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东南部红土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含量65.09%~70.07%,砂含量11.90%~28.40%,粘粒6.51%~18.03%.2)粒度频率曲线以多峰为主并有明显变化,各剖面第一众数在4~71μm之间,第二众数在118~746μm之间,第三众数1μm;概率累积曲线以四段式为主.3)粒度参数总体平均粒径较粗、分选差、峰度平缓,由晚更新世早期到晚期各个粒度参数的变化趋于复杂.这些特征表明研究区红土近源水动力搬运和快速混杂堆积的特点,其后经历较强化学风化作用,晚更新世全球气候恶化对研究区红土搬运沉积过程和风化过程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陕西五里铺黄土剖面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陕西五里铺黄土剖面微量元素的研究,发现古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明显不同于黄土,表明风化成壤过程中不同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不同;元素含量的变化实质是气候变化的直接结果,其可以作为气候替代指标;较高的Pb、Cu、Zn、Cd、Cr、Ni、Co、Mn含量或低的Rb、Sr含量指示为古土壤,反映植被茂盛,气候湿润温暖;反之,则指示为黄土层,反映气候干冷;揭示全新时期黄土高原南部的气候并非持续温度,有明显的波动,经历了黄土(Lt)→古土壤(S0^2)→黄土(L0^2)→土壤(S0^1)→黄土及现代表土(L0^10)的发展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4.
在对临汾盆地陶寺遗址北城墙外全新世黄土剖面粒度、磁化率、Rb/Sr值和CaCO3含量等气候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光释光测年结果和考古学资料,探讨该剖面记录的环境信息及其与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全新世早期(10.5~9.6 kaBP),东亚冬季风较弱,风化成壤作用增强,气候由凉干转向暖湿;全新世早中期(9.6~4.9 kaBP),风化成壤作用最强,气候最为暖湿;全新世中后期(4.9~2.5 kaBP),风化成壤作用较之前有所下降,气候较之前温干,但较现今暖湿;全新世晚期(2.5 kaBP)以来,东亚冬季风增强,风化成壤作用较弱,气候较为凉干。暖湿气候期与文化的繁荣发展时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凉干气候期植被的退化可能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对临汾盆地陶寺遗址北城墙外全新世黄土剖面粒度、磁化率、Rb/Sr值和CaCO3含量等气候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光释光测年结果和考古学资料, 探讨该剖面记录的环境信息及其与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 全新世早期(10.5~9.6 kaBP), 东亚冬季风较弱, 风化成壤作用增强, 气候由凉干转向暖湿; 全新世早中期(9.6~4.9 kaBP), 风化成壤作用最强, 气候最为暖湿; 全新世中后期(4.9~2.5 kaBP), 风化成壤作用较之前有所下降, 气候较之前温干, 但较现今暖湿; 全新世晚期(2.5 kaBP)以来, 东亚冬季风增强, 风化成壤作用较弱, 气候较为凉干。暖湿气候期与文化的繁荣发展时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凉干气候期植被的退化可能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化学风化是联系陆地与海洋、流域与湖泊、反演气候及环境的重要纽带.硅酸盐岩化学风化过程中造成的大气CO2净消耗在物质的地球化学循环尤其是地球长期碳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化学风化作用与全球碳循环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化学风化作用与碳循环的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详细阐明了在二者的影响下国内外河流水化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化学风化作用影响的长期碳循环将可能是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巴里坤湖是我国西风区古气候环境演变研究的理想区域.根据BLK-1剖面多指标建立了巴里坤湖9 000 cal a BP以来的时间序列,了解其气候演变的过程.结合巴里坤湖古气候演变及砷元素含量的波动变化,发现砷元素变化响应气候环境的演变:气候冷干时期,砷含量较多;而暖湿时期则相对少.此外,砷含量的变化很好地指示了全新世的气候突变事件.巴里坤湖沉积物中砷元素主要来源于湖泊周边基岩受物理风化产生的碎屑,并经由风力带入湖中沉积.干旱的气候环境下,砷的沉积速率较湿润期变化明显.研究结果表明,砷对于我国西风区的古气候环境演变及气候突变事件具有指示作用;砷沉积速率的突变表明在干旱气候环境条件下,砷可能比其他元素更为敏感.不同气候环境下砷元素的来源及波动,也为砷污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郭善莉 《科技信息》2009,(28):I0004-I0005
七顶山黄土地球化学元素测试结果显示:与西北黄土、中国东部各地黄土的化学组分含量相差不大,表明各地黄土在物源上具有一致性,只是沉积后期的环境对地球化学元素含量产生影响,因此各地黄土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存在差异。本文通过硅铝率、硅铝铁率、风化淋溶系数、氧化系数、镁铝比值和退碱系数对比分析,指示本区气候经历干冷一温湿和淋溶强弱多次旋回波动,同时伴随成壤程度、氧化还原和风化作用强弱多次波动旋回。七顶山黄土地层中的CaCO3含量与各地黄土剖面对比也很低,但符合自西北向东南,随降水量的增多,黄土层的CaCO3含量逐渐减少的规律。说明七项山黄土沉积时气候比同属于中国东部滨海黄土的各地黄土形成时的气候要干冷。相应研究成果可以为大连地区旅游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选择了关注较少,第四纪红土分布最西界——四川成都平原中的一个第四纪红土剖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环境磁学分析,结合色度和常量地球化学元素指标,探讨磁学参数的环境指示意义,探寻适用的气候代用指标.结果表明:(1)成都地区第四纪红土剖面经历了细粒亚铁磁性矿物转化分解、剖面整体呈低磁性、磁性矿物主要为反铁磁性矿物、磁性颗粒以假单畴(PSD)和多畴(MD)的粗颗粒为主.(2)剖面弱网纹层成土强度较弱、亚铁磁性矿物含量较高、磁性较强、磁性矿物粒径较细;典型网纹层成土强度较高、磁性较弱、磁性颗粒较粗.(3)剖面土壤发育序列的CIA、磁学特征的变化指示了当地气候趋于冷干,且不及同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暖湿.(4)反映剖面反铁磁性矿物的赤铁矿、针铁矿信息的色度参数与CIA对应良好,可以作为南方地区古气候变化研究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利用风化剖面为研究对象厘定基岩风化过程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一个潜在的前提假设是风化剖面母岩的化学组成是均一的。以湘西梅城剖面(MC)为例,尝试引入地球化学基因示踪技术,对黑色页岩风化剖面母岩的均一性进行验证,评价其指示效果,并与传统的惰性元素对比值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CIA(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值揭示出MC剖面母岩存在异质的客观事实,与地球化学基因的指示结果高度吻合。对于黑色页岩风化剖面的母岩均一性验证,地球化学基因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示踪技术。与惰性元素对比值法相比,地球化学基因涉及的元素众多(11项),从而弱化了单个元素在基因相似度计算中的权重。个别元素的异常分布对基因相似度评价结果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但可以导致元素对比值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1.
腾格里沙漠南缘土门剖面52L~41FD层段由3层风成沙丘砂、2层湖相沉积、2层古土壤和5层砂黄土构成. 分析结果表明:微量元素含量的高低变化依次为Mn、P、Sr、Rb、Cr、V、Zn、Ni、Cu、Nb,各元素含量在砂黄土、古土壤和湖相沉积中表现为相对峰态,而在沙丘砂层段中则呈现为相对谷态;在垂直方向上,各微量元素含量随着各沉积相的多次更替,构成了10条峰谷交替的锯齿状形态的元素波动过程线. 结合研究区地理位置与微量元素特征,认为可用Zn(ppm)、P(ppm)为代表作为气候替代性指标,指示本区东亚冬夏季风变化. 据此划分出了8个冷暖波动事件:冷干事件,即C1(11 870~11 640 a BP)、C2(12 650~12 050 a BP)、C3(13 340~13 010 a BP)、C4(13 810~13 620 a BP), 暖湿事件, 即W1(12050~11870 a BP)、W2(13010~12650 a BP)、W3(13620~13340 a BP)、W4(14850~13810 a BP). 本研究与格陵兰GRIP冰芯和中国南京葫芦洞H82石笋之间较高的同步性,这表明,腾格里沙漠南缘气候波动可能与格陵兰气候变化受相同的高纬动力驱动.  相似文献   

12.
党参中无机元素的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了常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中Fe,Cu,Zn,Mn,Cr,Mg,Ca,Se,Al,P,B,Sr,Hg,Pb,Ba,As,Ce,Be,Ni,Nb,V,Ti,Co,Ge,Mo,Cd,Li,Te,W,Ag,Si,Bi,Sn等33种无机元素的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13.
那底岗日剖面是羌塘盆地发育最完整的上三叠统-下白垩统剖面之一。采用V/Cr、V/Sc、V/(V+Ni)、Th/U、Ni/Co和Fe2+/Fe3+的比值作为判断氧化还原环境的指标,Mn、Ti、P的富集程度推断古气候,Sr/Ba、Sr/Ca、Rb、V/Ni反映古盐度变化,结合沉积相的分析,研究那底岗日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古环境变化。结果表明:上侏罗统索瓦组为开阔台地相,形成于贫氧的干旱炎热高盐度环境;下白垩统索瓦组经历了局限台地相和三角洲相沉积环境,形成于氧化-贫氧的潮湿-干旱炎热高盐度环境,且盐度高于上侏罗统。剖面中页岩产出层位与下白垩统海相油页岩的产出层位相当,均为潟湖相沉积;该时期气候温暖潮湿,有利于生物的大量繁殖,导致区域上大规模油页岩的沉积。  相似文献   

14.
用NAA(中子活化分析)与XRF(源激发X荧光分析)测定清官寿桃丸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得Ba,As,Br,Ca,Ce,Cr,Fe,La,Rb,Sb,Sr,Zn,Cu,Mn,Se,Ni等24种元素,并对它们和人体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王树勋 《江西科学》2014,32(4):503-505
了解不同产地灵芝中K、Ca、Ti、V、Cr、Mn、Fe、Co、Ni、Cu、Zn、As、Se、Rb、Sr和Pb 16种矿物元素的含量。灵芝样品经粉碎后,微波消解处理,采用全反射X射线荧光分析法(TXRF)同时测定灵芝粉中16种矿物元素。仪器检出限(LLD)在0.001~0.011 mg/L之间,方法检出限(LDM)在0.003~0.143 mg/kg之间。各元素加标回收率在92.0%~105.5%之间。灵芝中K、Ca、Zn和Se等元素含量非常丰富,K和Ca元素平均含量分别在2 000 mg/kg和1 000 mg/kg左右。山东和四川产地的Mn略高于其他产地,山东产地的Sr低于其他产地。结论:微波消解-全反射X射线荧光分析(TXRF)法可以应用于测定灵芝中的多种矿物元素。不同产地的灵芝均含有所测的16种矿物元素,这16种元素的含量差异性不显著(p0.05),这些微小差别可能和产地、气候以及采摘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8味抗艾滋病中药的性味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了白蔹、老鹳草、生晒参、栀子、银耳、淫羊藿、商陆和贯众8味植物类中药中V、Ti、Mo、Co、Cr、Cu、Fe、Mn、Ni、Sr和Zn的含量,并根据第四统计力学——群子统计力学理论对实验测得的离子体系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不同性味中药材的微量元素的分布特点有显著的差异,中药的性味与微量元素的分布呈相关性。利用计算所得的群子参数对中药的性味、药理活性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提示反映中药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的群子参数可作为筛选抗艾处方用药的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17.
采用粉末样品压片制样,用PW2440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海南地球化学样品中的SiO2、Al2O3、Fe2O3、MgO、CaO、Na2O、K2O、Ba、Br、Ce、Cl、Ga、La、V、Mn、Zn、Y、Zr、Nb、Th、Rb、Sr、Ph、P、Cr和Ti等27个组分进行测定。针对海南样品的特点,加入高铝、高钙、高铁和高钛标样进行回归。使用经验系数法和散射线内标法校正基体效应,方法简便、快速,其精密度和准确度完全满足质量临控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地红花中微量元素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药药效不仅与有机成分有关,而且与无机元素的种类与含量也有密切的关系.本文用ICP-MS法测定了不同产地红花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并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用于红花产地的归属判别.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总方差的71%的贡献来自第1个因子,所对应的Fe,Ni,V,Ca,Cr,Co,Sr,Cd,As,Se,Zn,Cu,P,Mo是红花的特征微量元素.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当样本层次聚类分析聚成三类时,样本的类归属情况为新疆,山东,内蒙古,四川红花为一类,河南红花为一类,云南红花为一类.这说明不同产地来源的红花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有差别,可以根据这种差别进行药材的归属.  相似文献   

19.
运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十六种山西省各地产的烧酒与色酒中九种元素的含量,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综合评估和统计处理。  相似文献   

20.
桂西南不同地层土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先琨  苏宗明 《广西科学》2001,8(4):301-307
以隆安县为桂西南代表 ,根据地层、地形、土类等确定调查路线和采样点 ,挖掘土壤剖面 ,采集 B层土壤 ,同一地层采集多个样品充分混合 ,以风干土混合样进行分析。测定 2 1个地层土壤的 Fe、 Al、 Si、 N、 P、 K、Na、 Ca、 Mg、 Mn、 Zn、 Cu、 S、 B、 Mo、 Co、 Ni、 Cr、 Sr、 Ba、 V、 As、 Ge、 Ga、 Se、 Cl、 I、 W、 F、 Br、 Sn元素含量。其中 Fe、 Al、 Zn、 Ni、 V、As、Se含量和 Si、P、 K、Na、Ca、 Mg、 S、Ga含量分别高于和低于世界土壤元素背景值 ,Mn、Cu、B、Mo、Co、Cr含量处于背景值范围。As的含量高于我国土壤临界含量。Ca、Mn、S的变异系数 >10 0 % ,N、 P、K、 Na、Mg、Zn、Mo、 Ni、Cr、Sr、 Ba、As、Ge、 Se、 Cl、I、W元素的变异系数为 5 0 %~ 10 0 % ,Fe、Al、Si、Cu、B、Co、V元素的变异较小。该区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等基性岩发育的土壤比由粉砂岩、页岩、泥岩和第四纪红土等基岩发育的土壤富铝化程度深 ,Fe、Al富集明显。各地层 Si、Ca、Mg、Na、K的迁移量大 ,以 Si迁移和 Fe富集为主要特征。378对元素组合中 ,10 9对元素组合之间相关关系 P<0 .0 5 ,134对元素组合之间相关关系 P <0 .0 1,且以正相关为主 ;Si与其他元素间的关系多为负相关 ;过渡元素间大多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