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箔条自卫干扰对新体制雷达的干扰能力和效果不断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复合干扰方法。该方法运用机载电子干扰设备接收并转发敌机载火控雷达或空空导弹制导导引头(以下简称敌方雷达)发射的信号,经由载机的干扰发射天线照射到箔条云上,箔条云对干扰信号二次辐射,被敌方雷达接收,形成假目标(不同于箔条云反射雷达信号形成的假目标),起到诱骗干扰作用。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此复合干扰后,敌方雷达接收到的箔条云有效反射面积比原来提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以上,从而缩短了箔条云的展开时间,增大了压制比,并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提高了飞机的综合干扰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电子对抗条件下防空导弹单次连射杀伤概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有源压制式干扰和箔条干扰条件下的信干比计算方法,构建了电子干扰条件下防空导弹单发杀伤概率的计算模型,引入了雷达抗干扰改善因子的概念,分析了欺骗式干扰的有效干扰概率和电子干扰条件下的目标发现概率,最后给出了电子对抗条件下防空导弹单次射击杀伤概率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3.
雷达干扰效能评估及战术计算是雷达对抗部队迫切需要解决却又缺乏系统研究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点问题,针对制导雷达,运用解析法,首先建立了无源自卫干扰条件下导弹射击的预计次数、一次射击的杀伤概率及合成毁伤能力效能评估模型,然后给出了无源自卫干扰时一个雷达诱饵中反雷达反射体束的数量、连续投放的时间间隔及总消耗量等战术问题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结论,可为空袭作战中作战效能评估、机载武器配备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照射箔条复合干扰相比传统无源箔条干扰可提高战机自卫干扰能力,提高战场生存能力。为研究照射箔条复合干扰对空空雷达主动弹的干扰效果和战术使用策略,在一种典型空战对抗态势基础上,从速度干扰条件出发,对照射箔条复合干扰相对传统箔条干扰在频率特性上的优势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对抗空空雷达主动弹中,通过对转发干扰信号进行频率调制,并与载机机动配合的方法,增强复合干扰对雷达导引头的速度欺骗干扰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起到良好的速度干扰效果,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研究箔条云扩散的微观特性,分析箔条云内部的箔条密度分布和箔条姿态的统计分布规律,提出箔条干扰抛撒后姿态的演化模型和位置,得到了箔条抛撒后姿态和位置分布的统计规律,建立箔条运动模型。通过研究对抛洒箔条干扰弹的方向不同时,使得箔条云团扩散后得到的雷达散射截面积不同,期望得到箔条迅速散开、快速达到最大的散射截面积的抛洒方向,达到对抗雷达的最佳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压制干扰下雷达网跟踪中使用概率多假设跟踪(PMHT)算法航迹丢失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压缩的雷达网点目标概率多假设跟踪(DC-PPMHT)算法.该算法先将各雷达在压制干扰下由于检测概率下降出现目标暂消的量测数据在空间对准后进行串行合并和点迹合成,并计算数据压缩后各量测点迹的检测概率,然后把计算得到的压缩点迹和检测概率送入点目标PMHT滤波器中进行跟踪.DC-PPMHT算法在压制干扰下的雷达网跟踪中可以降低航迹丢失率,提高航迹跟踪的精度.仿真结果表明,与PMHT算法相比,DC-PPMHT算法在各雷达采取抗干扰措施前、后的航迹丢失率分别降低了4.7%和1.2%.  相似文献   

7.
箔条压制性干扰对雷达信号衰减的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箔条干扰走廊的作战效能问题,对箔条压制性干扰的性质和特点作了简要分析.基于箔条云对电磁信号的衰减特性,以战机敷设干扰走廊为背景,建立了箔条干扰走廊对雷达电磁信号的信号功率衰减模型,定义了掩护系数.通过对模型的计算机仿真,分析了干扰效率因子与掩护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判断干扰是否有效的方法.结果表明,掩护系数K的最佳取值为2~5,丰富了实战中敷设干扰走廊的理论基础,对箔条干扰走廊战术应用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子干扰下雷达发现概率和压制区边界计算问题,推导了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下雷达发现概率计算公式、干扰压制区和暴露区边界计算公式,建立了干扰模型,仿真了单干扰机和多干扰机对雷达的干扰压制区和暴露区,通过仿真得到目标位于压制区时雷达发现概率极低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雷达制导导弹的抗箔条干扰能力 ,研制了以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为核心的识别电路及抗箔条干扰算法 .算法能够实现对目标的自动识别和跟踪 ,从而达到抗箔干扰的目的 ,且计算十分简单 ,能够满足实时性要求 .  相似文献   

10.
箔条干扰是无源干扰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介绍了箔条干扰的相关模型,包括箔条干扰的有效反射面积、箔条云电磁衰减计算,以及箔条杂波的回波功率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的反映出箔条干扰对雷达探测的影响。本文选取MATLAB作为相关模型的仿真工具,仿真结果直观的反映了箔条有效反射面积(RCS)与目标与雷达的距离的关系、箔条的回波功率与目标与雷达的距离的关系,箔条衰减因子与雷达的发射频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Since missiles are main threat against aircrafts in air war, a model is proposed for calculating the aircraft survivability to a missile. The hit characteristic of aircraft to a missile is analyzed, and then Monte Carlo method is applied to generate missile detonation location according to its distribution rule.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ragment trajectory and critical components, the in- tersection point of these two is determined. Then the kill probability of critical component to a fragment can be calculated, and the aircraft survivability to a missile is obtained accordingly. Finall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demonstrat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ptures the basic effects of missile detonation locations on aircraft survivability, which may provide an effective reference to aircraft survivability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单脉冲雷达检测跟踪协同自卫干扰状态的双隐身飞机编队时,角度跟踪与检测性能难以合理性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侧双机编队盘旋航迹的隐身飞机协同自卫相干干扰模型.经过编队即时姿态分析,求解编队视线姿态角.结合静态全空域双机的雷达散射截面(RCS)数据库获取编队动态RCS序列,利用目标回波信号与相干干扰共同作用下单脉冲雷达角跟踪与检测机理,结合相应联合信干比分析模型,比较研究了隐身编队在常态飞行与协同自卫相干干扰状态下雷达角度的即时误差与瞬时检测概率的动态变化.仿真结果表明:编队自卫相干干扰能够有效使单脉冲雷达角度诱骗0.26°并使雷达检测性能下降34.97%,有效降低编队航程下失损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非相干两点源干扰的效果,提出了双机距离的取值范围及最优解.通过对导弹最终脱靶量表达式的分析,得到了脱靶量与双机距离的关系式,进而得到了双机距离的范围和最优解.结果表明,影响最优双机距离的主要因素为干扰源功率比、弹目相对速度及分辨时刻的目标视线角.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同步非相关闪烁干扰的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同步闪烁干扰对抗单脉冲雷达导引头导弹的干扰性能,提出一种基于两干扰源同时发射能量的闪烁干扰实现方法. 通过建立不同闪烁干扰源下单脉冲测角模型,研究闪烁源能量比对闪烁干扰性能的影响,分析在对抗单脉冲雷达导引头中影响闪烁干扰性能的主要因素. 仿真结果表明,新的闪烁干扰实现方法能有效延迟单脉冲雷达导引头对目标的分辨力,增加导弹的脱靶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关于双隐身飞机编队相干干扰对单脉冲雷达具体影响分析不足及误差有效性缺乏合理评价的问题,考虑双机回波相位差的随机性特点,建立了双隐身飞机相干干扰模型和角度误差评价模型. 设定双机突防运动场景,提取双机动态RCS,推导回波作用下的双机相干干扰引起的随机性角度误差计算式,求解随机性角度误差的一阶数字特征,并根据脱靶距离建立了角度误差有效性影响评价准则,解算角度误差的有效影响概率. 仿真表明:双隐身飞机相干干扰产生的角度误差均值较大,随机起伏性较弱,干扰效果较好,且误差对雷达影响有效概率较大,保证了编队突防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冲淡式电子干扰是应对反舰导弹的常用电子干扰手段,基于冲淡式干扰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反舰导弹的冲淡式电子干扰模型,分析并计算了各种不同攻防对策下的冲淡式干扰的效果及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对抗双方在冲淡式电子对抗中的最优对策,包括战术对策和装备策划对策,为冲淡式电子干扰攻防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干扰条件下地空导弹火力单元对以不同进袭方式进入发射区的空袭编队所能完成的射击次数计算,是地面防空部队迫切需要解决却又缺乏系统研究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点问题,运用解析法,建立了雷达干扰条件下导弹的实际发射距离和对空袭编队的射击次数模型,分别给出了空袭编队以规则流和泊松流形式进入地空导弹实际发射区内滞留时间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结论,可为防空射击效能评估、部队作战训练及武器系统研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