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谢荣贵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5)
使用归化或异化翻译应取决于源语的语言特色,选词的准确性,目的语读者的接受性,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交流的要求等不同的因素。这两种翻译策略应该协调并存、相互补充,并服从跨文化交际这一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3.
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往往是一个令译者感到棘手的问题。为此特结合实例,就翻译中两种不同手段———异化和归化进行探讨,发现两种方法均有其优点与不足之处,因而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于是认为在跨文化翻译中,应使两者相互协调,互为补充,以取得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文刚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4)
翻译过程中文化移植的模式或方法 ,大体可分为两类 ,即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本文在树归化、异化翻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 ,归化、异化各有其长处和不足 ,在具体翻译过程中 ,不能永远遵循一种原则或采用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翻译理论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逐渐倾向文化间的比较。翻译中文化的转换有两种基本策略: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和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直译与意译等都有存在的必要,同时应该优势互补。在决定采取异化还是归化的手段时,应做到既照顾译文读者的要求,又要尽量保存原文特色,将二者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译文。 相似文献
6.
习语是各民族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文化背景,是语言文化中的瑰宝。习语的翻译过程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也是文化移入的过程。英语习语的形成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文学、社会历史、宗教信仰等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习语的翻译必须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充分考虑其文化色彩。本文探讨了习语的文化差异,从归化与异化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8.
杨义德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9(11):203-205
译文的归化和异化是现今翻译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跨文化翻译的两种策略,归化、异化并没有优劣之分,各有所长;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他所处的时代不同,对同一译作的反响亦不同。不同的读者由于其知识结构和心理倾向的差别,对译文的要求也会不同。可见,不管是归化还是异化,只要能得到读者的认可,都是可行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的基本内容,并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具有中国特色新词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汉文化特色词语的汉英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是翻译界长久以来争论的热点问题。归化与异化的主要差别在于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还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是追求译文的顺畅通俗,还是保持原文的异国情调。归化与异化各有利弊,应辩证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蔡玥琳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47-48
归化与异化一直是译界争论的焦点,作为翻译的两种策略它们各有自身的优势与缺陷。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老一辈翻译家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大多采用归化策略;而如今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译文读者对西方文化了解日益增加,因此笔者主张新时代的翻译应以异化为主,而在中文译西语时以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12.
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归化和异化的讨论在国内翻译界由来已久,从三个方面阐述分析这一焦点问题.首先,论述这两个概念产生的背景及其定义;其次,论述归化和异化与直译和意译之间的关系;最后,从文化和翻译学科建设角度,阐明异化翻译应当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国内研究归化和异化文章众多,但对这两个概念理解和运用有失准确的局面,文章追溯归化、异化的历史起源,从韦努蒂、鲁迅溯源至施莱尔马赫,通过分析施莱尔马赫翻译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为归化、异化正本清源,以期有益于我们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并运用它们指导翻译实践、解释翻译现象。 相似文献
15.
16.
浅探英汉习语互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当今译坛的异化与归化之争,阐述了英汉习语互译中使用异化法与归化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两种译法各自的优势与劣势,指出英汉习语互译中异化与归化的选择受语境的制约,并建议两译法结合使用,互为补充,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全球一体化的日益加强,世界各国的商品交流也更加广泛.而好的商标译名,则是给消费国留下好印象的第一步.本文引入归化异化的理论针对商标的英汉翻译进行了阐释,商标虽简单,翻译起来却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