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关中地区9大灌区,分析计算了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农业节水潜力.结果表明:在95%年降水频率下,9大灌区的总节水潜力平均为1 640万m3.其中效益型节水潜力所占比例超过50%.夏玉米、果树和棉花对效益型节水潜力的贡献最大,而3种作物单位面积节水潜力在各灌区之间相差不大,平均值分别为94、63和43m3.hm-2.该研究结果可为关中地区各灌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长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节水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针对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春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偏低;水体污染严重;管理体制不畅,法规不健全.节水潜力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和工业节水潜力的挖掘是整个长春市节水环节的关键.计算表明:长春市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处于较低水平,节水空间和节水潜力较大.农业节水可通过转变灌溉方式等措施提高节水灌溉面积及灌溉利用率;工业用水可通过工艺技术革新、节水技术改造等措施来实现节水目标.  相似文献   

3.
居民生活用水需求是城市供水的刚性保障,其用水发展趋势及增长规律事关城镇供水管理的宏观决策.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北京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演变规律和成因,研究表明影响居民生活用水量的关键因素是器具设施水平、行为习惯和收入水平,通过对关键因素与用水量的定量化分析和情景模拟,预测未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极值、时点条件和节水潜力.结果表明,现状节水条件下,居民收入水平增长至15 000元/月时,生活用水习惯将达到相对稳定状态,用水需求增长至极值,约为168L/人·d.节水政策干预条件下,技术和意识节水潜力达到极限时,居民生活用水量分别为123L/人·d和156L/人·d,节水效率分别为27%和7%.在最可能的节水发展情景中,2050年用水量为143L/人·d左右,节水效率约为15%.通过对北京市居民生活用水量和节水潜力分析,提出了控制居民用水需求快速增长的措施建议,为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慧萍 《甘肃科技纵横》2014,43(10):121-122
洪临灌区地处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地下水位埋深大,为解决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农业发展,需逐步改进节水灌溉工程与措施。较为准确地测算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评价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灌溉节水潜力和指导节水灌溉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灌区选取不同类型的试验区,利用首尾测算分析法进行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通过对测算结果的分析,针对灌区情况提出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措施,为灌区发展节水灌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艳梅 《科技资讯》2009,(12):143-143
本文通过分析阜蒙县农业灌溉工程现状,农业节水现状存在问题和节水潜力,制定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并根据实际提出科学合理的节水农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安徽工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作为用水大户的农业,因为灌溉方式落后,导致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灌溉水利用系数仅有0.3%~0.5%,但农业节水潜力巨大.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几种节水灌溉工程形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并结合实地调查研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论证,为全省各地发展节水灌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灯塔灌区是辽阳市的农业用水大户,其节水和提高用水效率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因此要坚持综合节水措施的原则,在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节水工程措施和示范型农业节水措施、管理措施的综合运用。本文从保证节水工程质量和发挥工程效益出发,研究在田间节水技术和管理措施,旨在对灌区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云 《科技信息》2012,(36):104-104
我国水资源短缺现象严重,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很是必要。本文对现阶段我国农业节水灌溉实用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今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和分析,以期为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构建节水型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效利用水资源,实行节水灌溉是我国农业发展和灌溉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节水型农业、节水型社会是我们的根本选择。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节水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常规节水的潜力也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开辟新的节约水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加剧。在各业用水中,农业用水量最大,节约用水的潜力也最大,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应当从节水农业开始。本文分析了呼市地区早作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节水农业的必要性,提出了适合当地实际的早作节水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