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纤维网是一种可取代防裂焊接金属网的聚丙烯纤维,也是一种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增强材料,被称之“混凝土纤维网增强系统”。这是由八十年代初期,美国WebsterEngineeringAssociates和美国最大的化工产品商SyntheticIndustriesInc共同研发的,应用于混凝土增强的聚丙烯纤维-Fibermesh(纤维网)以优良的性能正在80多个国家的公路、桥梁、隧道、机场、民用建筑等混凝土工程中发挥着作用。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在一项《河南省公路运输超载问题系统分析及对策研究》报告中指出:汽车超载运输在河南省许多地市是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它使许多路面发…  相似文献   

2.
设计一组素再生混凝土和三组添加不同纤维的再生混凝土试件,通过对试样进行单轴抗压、劈裂抗拉试验分析不同纤维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植物纤维对再生混凝土的增强效果逐渐减弱,直聚丙烯纤维会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曲聚丙烯纤维会减弱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且随龄期增加,再生混凝...  相似文献   

3.
纤维是化工产品,它是一种以聚丙烯为原料,以独特工艺制造的高强聚丙烯单丝纤维,可以极为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砂浆)塑性收缩、干缩及温度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微裂纹,防止及抑制裂缝的形成和发展,大大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抗冲击和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4.
应用SHPB试验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动力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opkinson压杆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动力性能进行了研究.分别对有约束和无约束的素活性粉末混凝土、掺聚丙烯纤维和钢纤维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在静载和不同动载速率下进行试验,得到不同应变率下试件的动态压缩强度、动力增长系数及应力应变过程曲线.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浇筑成型后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收缩,严重的甚至导致开裂、强度降低,而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限制条件下,在混凝土中建立了一定的预应力,改善了混凝土的内部应力状态,从而提高了其抗裂能力。为防止水工建筑物中的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及发展,本文通过对掺聚丙烯纤维补偿收缩混凝土限制收缩试验的限制膨胀率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聚丙烯纤维补偿收缩混凝土限制膨胀率与UEA、聚丙烯纤维、Mg O掺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纤维网是一种可取代防裂焊接金属网的聚丙烯纤维,也是一种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增强材料,被称之"混凝土纤维网增强系统".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性能测试的对比试验,研究各种纤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玄武纤维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拓宽混凝土的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8.
考虑再生骨料替代率、纤维掺量、外加剂掺量,制作再生混凝土试块分别进行和易性、抗压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劈裂强度试验,研究这些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可知,相对于普通混凝土来说,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较差.随着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加,对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但通过添加聚丙烯纤维,可有效地改善其基本力学性能.另外,掺加引气减水剂,可有效地改善其再生混凝土的和易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桑皮生产人造棉新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草 《河南科技》1996,(1):13-13
利用桑皮生产人造棉新工艺杨草桑皮的利用,主要在于桑皮纤维的利用,桑皮纤维占桑皮的60%,此外,还含有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等。桑皮纤维强度大、伸度好,是制人造棉的好树料。方法是将桑皮中的木质素、果胶及其它杂质去掉,提取其中的有用纤维、轻机器梳理而成。其工艺...  相似文献   

10.
公路纤维混凝土路面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焕宇  冯建亚  李晋 《松辽学刊》2000,(4):25-27,33
本文对用纤维代替混凝土路面钢筋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结果表明施工方便,养生期短,降低造价.  相似文献   

11.
柔模支护是预先制作纤维柔性模板,通过短锚杆和钢筋网固定在巷道周边,用混凝土泵将混凝土灌入柔性模板中,待混凝土硬化后,在柔性模板外表面喷射混凝土,在巷道周边形成一个锚碹联合支护结构。柔模泵注混凝土支护技术是一种新的实用支护技术,该技术首次将纤维柔性模板应用于地下工程支护领域,但同时在实际施工中,存在材料浪费、施工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混凝土因某些基础性能不足已无法满足工程多样性的需要,纤维混凝土(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FRC)已逐渐成为适应行业发展趋势的新型建筑材料.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纤维,抗裂性、耐久性、抗疲劳性、抗冲击性、拉伸性能等显著提高.FRC在工程上应用的领域范围不断扩大,且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各类纤维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纤维作为一种新兴的水泥基增强材料,由于其在抗裂、防渗、增强、增韧等方面的优异表现,近些年一直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综述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各类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效果。【结果】当纤维本身有着较高强度和弹模,在掺入水泥基体中后便会有较好的增强增韧效果;当纤维本身不具有较高强度及弹模时,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增韧和变形上。【结论】不同种类的纤维以及不同长度、不同掺量的同种纤维都会对水泥基体的力学性能造成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塑料-混凝土地下粮仓是一种全新的地下粮仓构造体系,基于聚丙烯塑料板与混凝土仓壁采用聚丙烯塑料栓钉连接的前提,选取栓钉连接节点的间距为200mm,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不同厚度的聚丙烯塑料板分别和混凝土板组成的仓壁进行建模,并对各模型中的聚丙烯塑料板在不同级别的水压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为地下粮仓防水提供设计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将纤维类材料加入沥青混合料中能够改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而将玄武岩纤维按一定比例掺加到沥青混凝土中,能大大提高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如高温抗车辙性能动稳定度能提高15%以上,低温抗裂能提高20%以上,对于沥青路面的寿命有明显提高,能大大减少沥青路面的维修费用。玄武岩纤维以其自身的优势,广泛应用于沥青混合料中。本研究介绍了玄武岩纤维的基本性能,阐述了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吸附性、稳定性和韧性等起到的增强作用,并从低温抗裂性能、高温稳定性能、水稳定性3个方面分析了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酶法脱淀粉技术用于玉米膳食纤维制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膳食纤维在食品营养和临床医学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对人体的正常代谢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介绍以玉米种皮为原料,采用先进的酶解工艺去除淀粉,以制取生理活性成分高的膳食纤维,对几种α-淀粉酶进行筛选,确定酶解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利用膨胀剂对亚麻纤维进行膨化改性以提高其轧染染色时的染色性能.通过比较膨化剂浓度、改性温度和时间的改变对提高亚麻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优化出提高亚麻纤维染色性能的最佳改性工艺.通过对改性前后的亚麻纤维进行染色深度值测定、显微镜观察及拉力测试,研究了改性后亚麻布轧染染色性能提高的原因及改性前后亚麻纤维的性能变化.  相似文献   

18.
利用尿素对亚麻纤维进行改性,以提高其轧染的染色性能和染色深度。对改性工艺条件如尿素溶液的浓度、微波处理功率及时间等条件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对改性后的亚麻纤维SEM观察和X-ray衍射分析,探讨了改性后亚麻纤维染色性能提高的原因,并对改性后的亚麻纤维力学强度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9.
罗涛朋 《河南科技》2023,(20):80-83
【目的】SO2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活性炭纤维是一种较好的可吸附SO2的材料,通过改性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活性炭纤维对SO2的吸附性能。【方法】以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PANACF)为前驱体,分别采用不同时间和强度紫外光照对ACF进行改性处理,测试了改性后ACF-SO2吸附量,并初步探究了改性机理。【结果】紫外光处理可以提升ACF-SO2吸附量,且254 nm紫外光处理的改性效果比365 nm紫外光处理效果更好。改性处理后的活性炭纤维表面酸性官能团数目减少,含氧极性基团增多,最终使改性ACF-SO2吸附能力增强。其中254 nm紫外光处理3 h后的ACF-SO2吸附量达到4.721 mg/g,与未处理原片相比提升了11.20%。【结论】紫外光改性活性炭纤维的方法相较于传统改性方法更加温和、环保,为活性炭纤维的改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PAN/Cu/Ni纤维及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聚丙烯腈纤维经化学镀铜再电镀制成的导电PAN/Cu/Ni纤维作填料,与HIPS树脂熔共混,制备了导电复合材料。对纤维表面镀层的形态结构、导电性及复合材料的导电怀和电磁屏蔽性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同时对复合材料电磁屏蔽的理论论值与实验值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