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胚法氏囊提取液对法氏囊复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莱杭鸡受精卵,孵化四天半时注射1.0mg或1.5mg丙酸睾丸素,以抑制法氏囊的发生,孵出的十三只雛鸡全部无法氏囊。用睾丸素处理过的鸡胚,分别在孵化十一日,十三日或十五日到十七日注射两或三次同期的法氏囊提取液,结果孵出的十只雛鸡中有半数有较小的法氏囊,其余五只无法氏囊。此种法氏囊的结构,和正常的相比表现出上皮褶数目较少,有的仅有髓部,有的尚有不发达的皮部,有的只有上皮芽,部分法氏囊上皮尚未分化。泸泡中的淋巴细胞排列疏松,细胞质中游离的核糖体多,并呈玫瑰花簇状,线粒体也增多,因此证明法氏囊提取液有促使法氏囊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史小林  曹金燕  许晴  路欣  翁静 《自然科学进展》2001,11(10):1081-1084
为探讨胚胎性腺(睾丸与卵巢)异体异位埋植后的生长发育和内分泌功能,将大鼠胚胎睾丸和卵巢分别移入摘除性腺的成年雄性和雌性大鼠颈部皮下和肾被膜下.埋植后分不同时间取出埋植物,常规染色观察埋植物在异体异位的生长发育.细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埋植物的功能状态.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性激素浓度.结果显示埋植的胚胎性腺在异体可生长发育至成年状,3-β羟甾脱氢酶、性激素与性激素受体在睾丸与卵巢的内分泌细胞中呈阳性反应,血清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在埋植后均有明显增加.由此证明胚胎性腺埋植到异体成年大鼠体内后可正常发育并具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3.
一、序论用雌性激素注射到孵化的卵中,促使家禽改变性别,早巳获得结果。在变性的雄性鸡胚或鸭胚中,从性腺的外形来看,精巢都起了变化,特别是左边的精巢,变成略扁平而不规则,形似卵巢状;从组织结构来看,左边的精巢皮部发达,髓部为精索,因之成为精卯巢。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究家禽早期胚胎发育中与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本试验通过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DGE技术)以发育到72 h的雌性和雄性鸡胚胎为研究对象。结果成功构建了雌性和雄性鸡胚胎文库,通过对比及分析后得出有66个表达差异基因,包括雌性对雄性表现上调的基因为25个、下调的基因为41个。通过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 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生长发育、生殖、细胞的增殖分化相关,筛选出了5个与鸡性别分化相关的基因,分别是HINT1Z、SOX9、RSPO1、DMRT1和LHX9基因。结论经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HINT1Z基因在雄鸡中比在雌鸡中的表达量较高,在雌雄鸡中表达差异不显著; RSPO1基因表达雌鸡比雄鸡中高; SOX9基因表达量雄鸡高于雌鸡且差异极显著(P0. 01); DMRT1基因在雄鸡中的表达量高于雌鸡且差异极显著(P0. 01); LHX9雄鸡中的表达量较雌鸡中高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芳香化酶抑制剂(Formestane)和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对鸡和鹌鹑胚胎性分化的影响,试验根据家禽性别分化的机理,利用100μg/mL的Formestane和50μg/mL的17-βestradiol,通过胚蛋注射的方法对3日龄的鸡胚和2日龄的鹌鹑胚进行处理,观察Formestane和17-βestradiol对鹌鹑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Formestane和17-βestradiol的鸡胚和鹌鹑胚都发生了性反转。  相似文献   

6.
《广西科学》2000,7(2):114
据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报道,该组织的遗传所禽类研究室与悉尼大学兽医学院合作,从WhiteleghoraxAustralop杂交鸡中选育出一个在世界上首次能产生高达5%~8%存活率三倍体鸡后代的族系,提供了一个能收集足够数量性腺来观察其发育过程的机会,这在科学上是一大突破。培育出的两种三倍体鸡的染色体为3A.ZZW和3A.ZZZ,均能活到成年,但都是不育的。3A.ZZW存20周龄左右,便从外形上由母鸡转变为公鸡,而3A.ZZZ的外形发育类似正常的公鸡,但其精液只含有畸形精子和精子细胞。他们用性激素处理鸡胚试图得到正常功能的三倍体鸡。例如用…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林蛙幼蛙性别诱导后的性腺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诱导后雌性幼蛙性腺的组织学特征与自然分化的雌蛙幼蛙性腺组织结构没有明显差异.这些结果为中国林蛙养殖和性别诱导提供了必要的组织学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前,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获得了许多鱼类增产的好方法,其中控制鱼类性别法不矢为是提高鱼产量之妙法。鱼类是低等的脊椎动物,其遗传控制作用很原始,在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其性别很容易发生变化,一般利用性激素就能诱导鱼的性别向人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性激素分两种,睾丸分泌的为雄性激素,卵巢分泌的为雌性激素。鱼类的原始生殖上皮组织,同时具有决定向雌性发育和向雄性发育的髓质部的两个组成部分,在雌性激素作甩下皮质部会分化为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17α-甲基睾酮(MT)对棘胸蛙生长发育及性别分化的影响,采用乙醇喷雾法处理的含0,10,30,50 mg/kg MT饵料投喂棘胸蛙蝌蚪至60 d,测定体重、体长并记录生长发育情况,继续投喂并记录蝌蚪变态、畸形、死亡数,之后通过组织切片鉴定棘胸蛙性别和性腺发育状况.结果显示:MT对棘胸蛙蝌蚪的生长与正常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通过影响性腺发育提高棘胸蛙雄性率,对棘胸蛙蝌蚪具有雄性化效应.以上研究对棘胸蛙的高效养殖及单性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7β-雌二醇(E2)是一种天然保守的性类固醇激素,被认为是一种性别决定与分化的关键因子。然而,E2对鱼类身体生长及性腺生长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浸浴的方法,探究小黄鱼早期在不同浓度E2(1、10和50μg/L)浸浴的条件下,对生长、性腺发育及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处理后20~60 d时,E2浸浴实验组在体长和体重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0 d时,GSI(Gonadosomatic index)水平E2浸浴实验组和雌性对照组C(0)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解剖学及组织观察学表明,E2浸浴实验组1μg/L与10μg/L性腺头端粗短,出现二时相至三时相卵母细胞,且有明显卵巢腔,50μg/L组部分性腺发育畸形。当E2浓度达到10μg/L以上时,未发现雄性及未分化性腺,且随着浓度的上升,出现畸形的比率上升。E2浸浴组雌性率分别82%,88%,63%,对照组性比近似1:1。综上所述,E2浸浴可以抑制小黄鱼的生长,且能使小黄鱼群体雌性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性激素与非人灵长类性行为的关系.方法 文献比较与分析.结果 性激素调节着大部分哺乳动物的交配能力,但是非人灵长类的交配能力并不完全受性激素的调控.对雄性进行睾酮抑制或去势会减少雄性的性冲动,但不能消除其交配能力.虽然大部分雌性的性行为同雌性激素水平显示有一致性,但在非繁殖季节仍然有交配行为发生.结论 非人灵长类存在性激素和性行为不相关的现象,这种相脱离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改善雌雄关系,保证生殖成功以及子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林蛙的全人工养殖已经在我国各地兴起,中国林蛙南移养殖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但性别比例失调问题严重,雌蛙和雄蛙的比例只有3:7,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制约养蛙业的发展.为调整林蛙性别比例,分别在实验室内和浙江省新昌县新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林蛙养殖中心采用控温及在蝌蚪饵料中添加性激素双重调控方法,诱导性腺分化,达到了调整林蛙性别的目的,并对激素诱导的合适浓度和最佳时期进行了研究,使中国林蛙雌雄比例达到7:3.为促进中国林蛙南移养殖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雌性诱变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不同发育时期鹌鹑胚与鸡胚的种间移植实验结果表明,相当于鸡胚H.& H.17—23期的鹌鹑胚后肠原基尚不具备自主分化的潜能,只能并入寄主大肠发育,但不同区域的消化道中胚层间质细胞对内胚层细胞具有不同的诱导能力.相当于鸡胚H.& H.28—23期的鹌鹑胚后肠原基已具有自主分化的潜能,在寄主鸡胚体腔内能定向发育成鹌鹑大肠.本文还对移植系统中消化道原基细胞的分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鸣禽的鸣叫行为具有明显雄雌差异,一些鸣禽只有雄性可以鸣叫,而雌性却不能,这种行为上的差异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的双态性所决定的,鸣禽鸣转系统性别分化的方式与经典的性别分化方式不同,雌激素起重要作用,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脑性别分化与鸣叫行为的若干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鸡胚蛋血线与性别之间的相关性 ,给出了一种实用的判别鸡胚蛋性别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鹌鹑早期性别分化时期基因的表达情况,本研究利用数字表达谱技术(DGE)对发育至第3天的雌性鹌鹑胚胎和雄性鹌鹑胚胎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建立了雌性鹌鹑胚胎和雄性鹌鹑胚胎2个DGE文库,对比分析后得到了34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雌性胚胎相对于雄性胚胎10个为上调基因,24个为下调基因,通过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GO/KO富集性分析,筛选出了4个跟性别分化相关的基因,分别为HINT1、ASW、HSD17B4基因和未知功能的ID为ENSGALG00000013312的基因。  相似文献   

17.
小麦雌性不育遗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探明小麦雌性不育的遗传规律,以小麦雌性不育系fs与育性正常的小麦品种或种的杂交一代和二代为材料,对其雄性育性和雌性育性进行了两年的观察,其杂种一代和二代的雄性育性正常,雌性育性在一代正常,二代多数组合出现1 4或1 16的雌性不育株,初步认为小麦雌性不育依试验亲本选材的不同表现为一对或两对隐性基因的遗传,雌性不育的表达可能涉及到两对主效基因的参与并且受环境的修饰.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17β-雌二醇(E2)对大黄鱼性别决定与性腺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在鱼苗培育到41 dph(days post-hatch)时分别投喂添加了0、80、120 mg/kg 17β-雌二醇的配合饲料,并在开始饲喂前(41 dph)和开始饲喂后第30天(70 dph)、第50天(90 dph)、第80天(120 dph)取样,用大黄鱼性别特异分子标记进行遗传性别鉴定后,挑选出遗传雄性(XY)个体,采用qRT-PCR技术检测性腺中amh、gsdf、cyp19a和foxl2四个性别发育与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E2能下调amh、gsdf、foxl2的表达,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大黄鱼体内的性激素转化通路(cyp19a)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9.
观察骨疏颗粒对去势雌性大鼠骨关节炎模型的性激素、炎性因子影响,以及骨疏颗粒治疗去势后雌性大鼠骨关节炎的疗效.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戊酸雌二醇组、骨疏颗粒组.采用卵巢摘除联合过度运动制作骨关节炎模型,观察大鼠性激素、炎性因子改变.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骨疏颗粒组及雌激素组均可以改善去势雌性大鼠性激素、炎性因子水平(P0.01或P0.05),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骨疏颗粒能治疗和延缓去势雌性大鼠骨关节炎病变,与戊酸雌二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记叙了5月份野生黄颡鱼性腺的基本情况,描述了黄颡鱼雄性生殖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