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春秋时代,礼崩乐坏,人们依靠的传统礼法秩序靠不住了,就开始寻求新的归宿和认同。春秋时代也是理性和个性发现的时代,也因此导致这个时代的小人层出不穷。有一种小人,因为理性不足,一时冲动而冒犯了整个诸侯贵族上层,用现在的话说,得罪了主流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代,诸侯争霸。期间有多位诸侯先后称雄一时,历史上有“春秋五霸”之说。但“春秋五霸”究竟是哪五个人,一直众说纷纭。现对这一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春秋时期能称为霸主的又何止五位。“五”可能只是一种虚指,是当时人对于称雄一方的诸侯的惯用称呼。随着时间的转换,人们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代,诸侯争霸.期间有多位诸侯先后称雄一时,历史上有"春秋五霸"之说.但"春秋五霸"究竟是哪五个人,一直众说纷纭.现对这一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春秋时期能称为霸主的又何止五位."五"可能只是一种虚指,是当时人对于称雄一方的诸侯的惯用称呼.随着时间的转换,人们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代,赋诗是政治理想与个人志向的表达方式.这一意向的形成,有其政治、历史与文化的渊源.这一意向为后代赋家所传承,成为辞赋言志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一位两千年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其政途屡屡受挫,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却颇具特色,他开办私学,广受门徒,潜心授教,史称其“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大者为卿相师傅,小者友教土大夫”(《汉书·儒林传》),可谓硕果累累,是一位名符其实的成功学者和教育大家。他的诸多教育思想,尤其是他的求道治学思想时至今日仍熠熠生辉,为学者和学子楷模。何为好学?好学是个抽象的概念。孔子认为“好学”之人的标准应该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下引此书只注篇名)即饮食不求饱足,居…  相似文献   

6.
在先秦的文苑中,《左传》是一朵为历代人们所喜爱的奇葩。它不但为历史学家们提供了异常丰富而翔实的资料,使后代人们了解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而且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的简洁流畅、清新富丽的语言,它对历史事件井然有序、跌宕多姿的描述,它的柔中有刚、委婉得体的行人辞令,使后代多少文人学士赞叹不已,竞相模仿。同样值得重视的是《左传》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艺术成就。《左传》记载春秋时代二百多年中数十国的历史纷争,它所记载的人物,上至公侯将相,下至士卒商贾、妾媵仆役,不可胜数。对如此众多的人物,作者或细加描画,  相似文献   

7.
<论语·尧曰篇>"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肤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与"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被认为引自<尚书>,前者或疑为<夏社>佚文,或以为<汤誓>逸文,或以为另一篇<汤誓>,其大旨或视为伐桀告天,或视为祷雨之词,但均为帝王承担责任的言辞,而帝王承担责任则是涉及如何为政的主旨.后者或以为出自<泰誓>,或以为逸词逸句,其大旨或以为伐伐告天之辞,或以为武王诛封誓众之辞,或以为周武王封诸侯之辞,然其中却蕴含着君王应该用贤人与承担责任爱护百姓之含义.<论语>该章的主旨是从制度、民心等多个角度说明如何为政的.此两处虽然与原文主旨不同,但客观上存在让人阐释成如何为政的文化空间.因此,此两处<论语>引<尚书>,其阐释有了断章取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正> 春秋时代,中国古代第一批知识分子群体即士阶层兴起和形成了。知识阶层的兴起和形成,不仅直接地影响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发展,而且其独特的社会性格还深远地影响着中国雅文化发展的面貌与倾向。  相似文献   

9.
贾存建 《科技信息》2012,(11):478-478
晋商文化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体系,它继承、融汇了历史上丰富的商业经营经验和自强创业精神,在我国商业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晋商"这一山西商人自发组织而形成的商行群体,在历史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下,吸取先辈的优秀经商思想,总结前人艰苦创业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营诀窍,  相似文献   

10.
泰山为上古华夏之中心,黄帝生于寿丘(曲阜),于泰山下战蚩尤、受天书,为泰山置包括碧霞元君在内的“玉女七人”,于泰山之巅“会诸侯”“合鬼神”、行封禅,乘龙升仙。黄帝是最早提出“吾欲陶天下而以为一家”之“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人物,其生身事业、狐死首丘于曲阜以及与泰山的故事,是曲阜——泰山为齐鲁文化象征的叙事背景成为整个华夏文化主轴的象征。黄帝作为史学累积与文化创造之共铸形象,其形成、作用与影响表明“一切历史都是形象史”。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以人,特别是以群体的人为主体的文化,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又受到各种思想流派如儒家、佛教、道家等的影响,形成了我们特有的价值观;而美利坚民族的文化则是以宗教、法律为主体的文化,其价值观自然有别于东方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们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高涛 《遵义科技》2007,35(4):12-13
随着历史的发展,推动建筑文化更新、前进的途径,一是由其“内核”文化的裂变或聚变为动力,二是由其“外缘”文化的作用,而往往这两条途径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共同推动着建筑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二百五十余年的四百八十多次战争事件,包含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古朴性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特点。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决定的: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军事思想具有历史继承性;西周文化强大的向心力;《左传》是儒家经典。古朴性主要表现:“事鬼敬神”,在军事行动中伴以卜筮;进行战争要以仁为本,崇礼尚德。  相似文献   

14.
每座建筑的历史文化源于建筑自身以及它周遭环境发生的各种人、物、事的变化。城镇或乡村的历史与文化,也是当地建筑文化互动互构与此消彼长演变的综合表达。这意味着,建筑本身或特定建筑与周遭环境互构形成的"场所",是其整体景观地区的文化载体兼历史标征,让人们拼凑、诠释无从完整重现的过去,也藉此叙述过去、现在、未来的合理或不当。而汉语"古迹"的原来涵义重视"古"而关注在"人、事"之"迹",这涉及华人传统思维方式,是以使用者/参观者的心意为本,带出具有情境感受的建筑之"迹",以"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发思古之幽情"达"文以载道"之效。这样的观念,对于华人如何追随祖辈传统、活用建筑文化遗产,很有指导意义。而当前真相,一方面是"全球化"对各国国族建构带来"文化同质化"压力,另一方面是"全球化"和"国家体制"孕育的"流动空间",还有国族建构引起的对待少数族群/地方社会文化遗产的态度,也冲击着弱势方原来的传统社会结构与社会价值,动摇其传承空间。这些群体如何认识与叙述自身文化遗产,涉及他们如何诠释与重构自身的历史定位、文化认知与社会生活空间,也涉及群体如何维续或扩大自身不论在物质、形而上领域的话语。  相似文献   

15.
王福旺 《科技资讯》2012,(12):170-170
红色文化是起源于革命战争年代,它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发起,由当时的进步人士,个具有先进思想的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一种文化。一直以来,红色文化都是我国文化的导向。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是先进的导航文化。它蕴含丰富的革命献身精神;蕴含着厚重的民众历史文化;蕴含着积极奋进的思想;也蕴含着先进文化导向的思潮。  相似文献   

16.
《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二百五十余年的四百八十多次战争事件,包含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古朴性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特点.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决定的: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军事思想具有历史继承性;西周文化强大的向心力;《左传》是儒家经典.古朴性主要表现:"事鬼敬神",在军事行动中伴以卜筮;进行战争要以仁为本,崇礼尚德.  相似文献   

17.
民间文学艺术是指"由具有传统文化艺术特征的要素构成,并由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一个群体或者某些个人创作并维系,反映该群体传统文化艺术期望的全部文艺作品"。我国采用著作权法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保护。但是否有必要对民间艺术进行保护目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从民间文学艺术所具有的深厚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角度来看,毫无疑问我们应当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8.
古斯塔夫.勒庞认为聚集在一起的群众是"乌合之众",群众对于历史是被动的,是受众。而卡尔.马克思则认为历史是由人民大众经过长期努力创造的,并且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中的作用,二者涉及到了一个共同问题———群体性事件。群体事件中存在严重的盲从现象且涉及多种社会矛盾,所以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及时关注群众心理,以马克思主义的群体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9.
唯心主义的“天才论”,是孔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彪篡党夺权,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理论纲领,是古今中外一切反动派的思想武器。其反动实质,就是要人们“崇拜天才”,“向天生的贵人和贤人屈膝”,“最后得出一个答案:应该由贵人、贤人和智者来统治。”它渗透到意识形态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至今仍  相似文献   

20.
<正>在春秋中期,随着楚庄王问鼎天下,周天子的威仪彻底陨落,勤王而信天下的"尊王攘夷"战略终于寿终正寝。随之而来的,便是以楚庄王武力控制诸侯的结盟战略为代表的春秋争霸时代。晋因与楚国的邲战(公元前597年)一役失败,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春秋时代占据霸主地位最长时间的晋的终结。随着晋景公的励精图治,晋国霸业逐渐复兴。这次晋的强势地位自景公兴兵灭赤狄(前594年)开始,一直持续至厉公、悼公以至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