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连荣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3):218-221,225
记述了舟山海域发现的120余件哺乳动物化石并对其中4件带有人工痕迹的鹿角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结合台湾澎湖海沟、福建东山等海域的发现以及海洋地质学、冰川学、第四纪孢粉学资料,对末次冰期时舟山地区的古气候和古生态环境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河姆渡遗址以及国内外考古资料的分析,说明宁绍平原可能是冰后期一个人类生产活动和文化传播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谢骏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2(1):142-144
甘肃晚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组合谢骏义(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兰州730000)甘肃晚新生代陆相地层相当发育,其中新第三纪晚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尤为丰富.1991年笔者依据当时已有的材料和研究状况,撰写了《甘肃晚第三纪地层及哺乳动物化石》(见《地层学杂志》第...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断龙乡猛虎洞更新世哺乳动物群骨化石断裂痕迹的状态与原因,探索湘西地区古人类活动的遗迹.方法 观测哺乳动物群骨化石断裂痕迹剖面的形态结构,以区别食肉类动物群的咬痕与人类打造的印迹.结果 经40件东方剑齿象、中国犀、鹿等残骨化石标本断裂痕迹剖面的观测,发现有部分骨化石断裂剖面圆钝,似啮齿动物的咬痕,但大部分骨化石断端剖面呈锥形切削改造,有的双面削刮呈锐利器型,有的存在明显打击或铲刮的 “印记”,初步认为属早期人类制作骨器的遗迹.结论 结合地理环境和地学结构分析,猛虎洞可能属晚更新世(10~5)万年前旧石器人类穴居的营地或系同生代古脊椎动物的遗址.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贵州织金县城关的哺乳动物化石发现的地点进行了地理位置及地质地乳考察,并对所获化石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6.
甘肃临夏盆地中新世地层及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行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2):123-130
甘肃临夏地区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经过考察、发掘,哪现了大量的化石标本。由于发表的文章多为单篇,较分散,笔者收集整理,对材料进行了研究,认为甘肃临夏地区在近直余年来是全国发现中新世材料最多的地区,且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填补了我国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中的部分空白。 相似文献
7.
广东茂名盆地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发现于广东茂名盆地始新世油柑窝组的一种哺乳动物化石——杨氏路南兽(相似种)Lunania cf. L. youngiChow,这是该区首次发现哺乳动物化石,对该区古近纪地层划分与对比以及进一步研究我国南方古近纪哺乳动物群的分布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肇庆城北三公里的七星岩,座落在西江中游河谷平原之上,由数个石灰岩峰林组成。这里溶洞发育良好,化石堆积丰富,向为地质、古生物工作者所注意1973年和1974年,我们先后两次前往该地调查。本文拟根据调查所得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本区更新世洞穴堆积及哺乳动物化石作一次比较系统的记述和讨论。工作期间,得到肇庆市文化局、肇庆市机床厂、肇庆星湖管理处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 相似文献
9.
罗伦德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5(1):111-121
记述了重庆合川县牛尾洞内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牙齿、骨骼、角等化石160余件.经鉴定计有6目、13科、18属、19种.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北端、南祁连山沿柴达木盆地北缘分布一系列晚第三纪地层。1983年甘肃省地质局区调队进行哈尔腾幅(J—46—(18))1∶20万路线调查时,于大哈尔腾河附近红崖子的红色地层中采到一些哺乳动物化石,主为破碎躯干及肢骨,部分牙齿经初步 相似文献
11.
兰州地区早更新世五泉砾岩哺乳动物化石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记述了兰州地区五泉砾岩中发现的 Equus sanmeniensis,Coelodonta antiquitatis,Ochotona sp.化石,结合前人古地磁资料,为五泉砾岩形成于早更新世提供了哺乳动物化石证据,同时由这些化石所指示的环境质疑五泉砾岩是否包含有冰水沉积.以往这些论点均缺乏古生物证据。本文从哺乳动物化石论证了五泉砾岩的时代为早更新世. 相似文献
12.
1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4,(1)
1970年,肇庆市机床厂在七星岩东北面的狮岗出米洞附近进行开挖工程时,从石灰岩的洞穴堆积物中发现哺乳动物化石,当即送交肇庆市文化局保存、鉴定。此后,肇庆市文化局同志经常到现场宣传党的文物保护政策和收集标本。在工人同志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二年多的收集,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化石。1973年5月,应肇庆市文化局的邀请,中山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研室与地理系地质专业教研室派出同志组成一个调查小组,会同肇庆市文化局的冯詠浩、谢子熊两同志到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期间得到星湖管理处、肇庆市机床厂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使这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于该区的洞穴堆积和哺乳动物化石的进一步研究,将由中山 相似文献
14.
付雷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
本文对发现于朝阳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化石的系统分析表明,在这一地区更新世中晚期的化石数量较多,而更新世早期地层中,目前尚未发现哺乳动物化石,有待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5.
去年九月,澳大利亚博物馆地学部主任亚厉克斯·李奇博士(Dr Alex Ritchie)率团访问中国时,把一件长仅28毫米的哺乳动物右下颌残段模型送给了北京自然博物馆.乍一看,只不过是件小哺乳动物的化石——右下颌的一部分带着三颗比较完整的臼齿.但听了李奇博士的一番介绍以后,不禁使人惊叹不已.原来这是澳洲大陆迄今唯一发现的中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哺乳动物脑对超声的衰减和传播速率为脑的发育、异常或病变等的监测提供了相应观察和分析的辅助参数,其直接攸关于生物大分子组织对噪声的散射和吸收。本文报道了超声在不同年龄(从婴儿、青年、中年到老年)的正常人脑中衰减吸收和传播速率及其对频率、温度等客观因素的从属性,并同时观察和类比了猴及鼠类脑组织对超声辐射的散射和平均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畸形学(Teratology)是研究胚胎发育时期,由各种内因和外因所引起的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先天性畸形的科学。哺乳类畸形学的研究历史不长,真正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有十多年的时间。目前研究的内容,主要还是形态结构方面的畸形,涉及生理、生化方面虽有一些工作,但并不太多。随着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以及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需要,哺乳类畸形学研究日趋重要,现已成为化学药物(医药和农药)、食品加添剂、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