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采用快速动力加载方式,对2个传统风格建筑钢-混凝土组合梁-柱节点进行试验研究,获得了该类型节点的恢复力特征曲线、骨架曲线等抗震性能指标及加载全过程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传统风格建筑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相对比单梁-柱节点,双梁-柱节点的承载力刚度较高,滞回曲线更饱满,但其延性性能略低于单梁-柱节点;位于外围檐柱的双梁-柱构造形式具有与圈梁相类似的可加强结构整体性能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传统风格建筑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框架顶层边节点因轴力甚小,受力情况与其它各层节点不同.目前对叠合框架顶层边节点的钢筋锚固问题尚未进行完整的试验研究.木文通过对叠合框架及整浇框架的边节点试验,对节点区的受力性能作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梁负弯矩钢筋在节点内的锚固方案及相应的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3.
框架边节点强度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框架节点是建筑物的关键所在,其承载力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度。通过试验研究框架中节点,边节点;角节点的受力性能,分析了边节点受力机理,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穿暗牛腿式钢管混凝土柱节点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了“井”字形对穿暗牛腿式钢混凝土柱节点的受力性能以及试验件破坏过程和形态,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这种节点具有可靠的受力性能,提出了一些试验结论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付敏 《甘肃科技》2009,25(5):97-99
对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以及钢筋混凝土梁连接的4种节点形式分析了其构造形式、受力特点、工程应用等,主要对内加强板式节点进行了受力机理及破坏特点的分析,最后,提出应加强新型节点形式的设计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强度材料的应用,构件截面尺寸的小型化、大直径钢筋的使用等因素,梁柱节点设计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试验,探求节点内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不同锚固方法、节点核芯区配有特殊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梁圆柱节点在模拟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机理。本文介绍了试验的概要,并对试件的破坏特点,节点的抗剪承载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节点区掺有钢纤维的框架顶边节点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试件的对比试验,分析钢纤维对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增强作用,并从抗震角度讨论了此类节点区通过钢纤维混凝土增强后的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8.
刘振强  王大为 《科技信息》2011,(17):319-319
框架节点作为梁柱交接区域,有着十分复杂的受力特征,这就决定了以往对于节点的研究多数是通过试验手段,而数值模拟的工作相对滞后。如今,框架节点的模型化分析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已经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不同研究者提出了构建节点模型不同的模拟思路和方法,但是无论那一种模型,  相似文献   

9.
新型穿心暗牛腿钢管混凝土柱节点试验研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取消环梁仅带环筋的穿心暗牛腿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型式,该类节点外形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类似且能很好地满足建筑及装饰设计要求。通过对中节点与边节点的试验研究,验证了板放射筋和环筋具有较理想的控制裂缝的能力和螺纹套筒连接主筋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工作性能满足抗震设计要求,分析了该节点形式的变形、应变、裂缝开展、破坏形态及最终承载能力。基于试验结果,应用有限元程序对试件进行非线性模拟,进一步分析了此节点的受力机理。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采用环梁和环形钢筋加强节点区的新型节点形式,通过试验验证这种新型节点的可行性,并对节点区的加强环形钢筋的受力特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再生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完成了3种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在恒定竖向轴压荷载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通过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的节点抗震性能对比分析,研究了再生混凝土节点在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延性等问题.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节点的破坏过程与普通混凝土相类似,虽然再生混凝土节点的抗震性能略低于普通混凝土,但再生混凝土节点的延性等抗震性能仍满足相应抗震设防要求,说明再生混凝土可用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节点中.再生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水平抗剪承载力可直接采用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最后,提出了加强抗震构造要求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钢管混凝土(CFST)柱-钢筋混凝土(RC)环梁中节点(JN-1、JN-2)这2个节点在静载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从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两方面进行分析,并对环梁节点在破坏形态、延性、耗能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静载试验中,环梁节点在交界处形成塑性铰,向框架梁延伸;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中,环梁节点在环梁与框架梁交界处形成塑性铰。环梁节点满足传递梁端剪力和弯矩的要求,塑性铰在框架梁端,节点表现出良好的延性,容易达到"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四榀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缩尺模型的抗震性能研究 ,发现用高强混凝土做框架节点 ,其破坏形式同普通混凝土一样 ,也是经历了初裂、通裂直至破坏 .通过核心区配箍量的变化 ,从梁端位移延性和节点的抗裂强度可以得出 :用高强混凝土做框架节点能保证抗震工程实践要求 .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装配式复合墙结构在使用中承受动荷载作用的问题,将缩比试验模型置于核爆炸压力模拟坑中进行爆炸试验。给出2种不同接头形式的装配式复合墙结构缩比模型的4个试验结果,得到的冲击波波形曲线以及钢板(或扶壁柱)和混凝土表面的应变时程曲线,与单向厚板理论分析结果符合较好。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试验模型的动力特性以及破坏形式,验证了2种接头在设计爆炸冲击波荷载下的安全性,钢板接头模型相比扶壁柱接头模型延性更好,在冲击波的作用下的动力性能更优越。  相似文献   

15.
不同破坏模式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动力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际震害及大量的节点实验均表明,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在地震等水平荷载作用下有多种破坏模式,且多数节点破坏为脆性破坏.为深入了解节点不同破坏模式的抗震性能差异,以Tsonos实验模型及一工程震害实例为基础,采用ANSYS软件中的civilFEM模块模拟4个不同破坏模式的边柱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破坏过程,比较分析不同破坏模式下的节点强度、变形及耗能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发生不同破坏模式的节点的耗能能力差别很大,节点耗能能力与强度无关联;节点延性设计目标或节点失效模式控制可以通过控制节点破坏模式分化参数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密配圆形螺旋箍筋的钢筋混凝土圆柱在外荷载作用下表示了良好的力学性能。本文研究了外荷载作用下圆柱构件中圆形螺旋箍筋的受力机理,得出了圆形螺旋箍筋和受压区混凝土间存在着良好的粘结性能,圆形螺旋箍筋不仅发挥对受压区混凝土横向约束作用,而且也发挥了抵抗外剪力的作用,这两种作用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等结论。  相似文献   

17.
N型圆钢管相贯节点滞回性能有限元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贯节点是钢管结构常用的节点形式,为评价普通及外贴钢板加强的N型圆钢管相贯节点的抗震性能,采用8节点实体单元分别建立两种节点的有限元模型,设置接触单元模拟加强铜板与节点主管之间的接触作用,对两种节点的滞回性能进行了有限元数值分析,得到两种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及节点域应力分布.两种节点的滞回曲线均呈有一定宽度的梭形,滞回性能良好;根据节点骨架曲线,外贴钢板使相贯节点极限承载力提高了25%以上.数值分析结果与相应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有限元方法在相贯节点滞回性能研究中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钢筋混凝土板有限元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钢筋混凝土板分层的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方法。将钢筋混凝土板离散成三角形单元,沿板厚再将板分为五层(其中包括一层钢筋层),考虑混凝土材料的非线性性能,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对四点支承、跨中承受集中荷载的板进行了全过程计算。计算得出了荷载-挠度曲线,裂缝开展图式等。并将荷载-挠度曲线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心墙与基座的连接型式对坝体防渗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针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心墙与基座的两种不同接头型式(弧形和水平接头),精心设计了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振动台模型类比试验,利用高速高清相机记录整个振动过程,采用PIV图像分析方法研究两种接头型式心墙与基座间的错动、心墙的倾斜以及接头处防渗性能的差别.采用动力有限元法对物理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印证.结果表明:弧形接头沥青玛蹄脂层的错动比水平接头的小,而心墙倾斜度比水平接头的稍大;随着沥青玛蹄脂层厚度的增加和心墙两侧压力差的增加,错动和倾斜逐渐增大.数值模拟分析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定性上一致.  相似文献   

20.
钢加强环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管混凝土柱结构在高层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节点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介绍了4个钢加强环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的模型试验,其中边节点1个,中间节点3个,详细介绍了试验方案的设计、试件的制作、加荷方式、试件的裂缝发展情况及破坏形态等试验结果,了解节点的承裁能力和传力机理,主要的试验结果为柱节点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