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链霉菌NG-715所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存在部位,以及溶媒萃取法对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的效果,以链霉菌NG-715发酵液为材料,那他霉素为对照抗生素,黑曲霉为指示菌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链霉菌NG-715所产抗真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菌丝体中,酯类和醇类对其萃取效果较好.用乙酸乙酯对抗真菌活性物质进行两次萃取后,得率为94%.  相似文献   

2.
对一株土壤中筛选出的可以产抗菌活性物质的链霉菌进行了研究,测定了该菌的抗菌谱,发现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性真菌及细菌有拮抗作用,但对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抑制效果低于植物病原性细菌.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抑菌谱等系列比较,发现该链霉菌菌株与链霉菌属的黑胡桃链霉菌(Streptomyces nogalater)的特征基本相符;通过16S?rDNA序列比对,发现该菌株16S?rDNA与黑胡桃链霉菌的16S?rDNA同源性达99%.根据多项分类原则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分析,将该菌株暂归入黑胡桃链霉菌类.  相似文献   

3.
3个链霉菌新种的多相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筛选产生活性物质的过程中,发现4株具有抑菌、杀虫等生物活性的链霉菌.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程序进行了分类鉴定,并与链霉菌属已知相关菌种进行了比较,将YIM32065^T和YIM33176定名为多形链霉菌新种(Streptomyces polyformus sp.nov.),YIM35551^T定名为抗霉链霉菌新种(Streptomyces antifungus sp.nov.),YIM30823^T定名为灰白链霉菌新种(Streptomyces griseoalbus sp.nov.).  相似文献   

4.
对液体培养及固体培养条件下泾阳链霉菌的抗菌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种放线菌对多种微生物类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且不同的发酵条件下表现出的抗菌活性不一致,液体发酵条件下只对10种指示菌中的细菌和酵母菌有抗性,而固体培养条件下则只对其中的2种霉菌有效.两种农作物病原菌棉花枯萎病菌和青枯病菌也可被泾阳链霉菌有效地抑制.  相似文献   

5.
放线菌新种自溶链霉菌能够产生一种称为自溶霉素的抗肿瘤活性产物.虽然自溶霉素具有成为抗肿瘤药物的良好前景,但是自溶链霉菌遗传操作方法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对自溶霉素生物合成的研究.本工作对自溶链霉菌中各种遗传操作方法进行了探索.优化了PCR扩增的反应体系和程序,建立了外源DNA导入的方法,确立了构建基因敲除突变株的最佳方案.此外,也摸索了自溶霉素发酵和HPLC检测的适宜条件.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自溶链霉菌基因almRⅠ和almRⅡ的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在自溶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起正调控作用.自溶链霉菌遗传操作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放线菌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害极灭(Agrimec)是阿维菌素系列生物农药,适用于防除多种作物的螨类和害虫.有效成分是爱比菌素(Abamectin),是一种从土壤微生物阿佛曼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中提取的天然物质.因爱比菌素能渗透进作物叶片组织中,在其间形成药囊长期贮存,因而能长期发挥效力.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的饲料添加剂—那西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西肽是含硫多肽类抗生素中的一个新成员,其英文名称为Nosiheptide,60年代由法国人发现,最初由一种从阿根廷土壤中分离出的放射菌培养生成。那西肽是一种带有5个噻唑环的多肽类抗生素,分子式为C_(51)H_(43)N_(13)O_(12)S_6,分子量为1222。尽管这种抗生素早已发现,但由于生产效率低,难以工业化生产。直到80年代,生产方法取得突破,才进入了工业化生产。由于那西肽能明显促进动物生长,并且在动物体内不残留,是一种优良的非吸收型饲料添加剂,法国和日本已正式用作饲料添加剂,我国在80年代后期由上海医大生物合成教研室开始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正在将它转化为生产力。一、那西肽的生产方法那西肽是用微生物培养方法生产的,那西肽产生菌主要有活跃链霉菌(Streptomyces actuosus)、抗生素链霉菌(S.antibioticus)和青灰色链霉菌(S.glaucogriseus),其中以活跃链霉菌为最好。  相似文献   

8.
一株耐盐性链霉菌的鉴定及其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厦门海岸潮间带红树林根系海泥分离到一株链霉菌S-111-9,能在含6~8%NaCl的高氏合成一号琼脂上生长;产生对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酵母菌及霉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其孢子丝直至波曲,偶而有螺旋,孢子圆柱形,表面有皱折;气生菌丝浅粉红色;基内菌丝褐色,无可溶性色素,该菌应归入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粉红孢(Roseosporus)类群,而形态和生理特征与该类?的相近种华美链霉菌、玫瑰褐链霉菌和烟薰链霉菌有显著差别,可认为是一新种,?定名为厦海链霉菌(Streptomyces xia-baiensis n.sp.Zhou)。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离纯化的方法从堆肥中分离放线菌,并探讨该菌株在堆肥中的作用.用高氏一号培养基分离、纯化堆肥中的放线菌,对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菌落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分析,初步鉴定分离出来的菌株为链霉菌科、链霉菌属、白孢类群的白色链霉菌.  相似文献   

10.
将携带有厦门霉素生物合成的整合质粒p LMO09404,通过供体菌大肠杆菌ET12567(p UZ8002)与受体菌白色链霉菌及吸水链霉菌FR-008进行接合转移,将得到的接合转移菌株经PCR验证后进行发酵,发酵液经HPLC和质谱检测.结果显示,厦门链霉菌来源厦门霉素基因簇可以在白色链霉菌及吸水链霉菌FR-008中异源表达.  相似文献   

11.
利用正交设计法及均匀设计法对链霉菌TD-1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不同发酵因子对链霉菌TD-1产抑菌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影响抑菌活性大小的主要因素为葡萄糖、黄豆粉、硫酸亚铁、磷酸氢二钾及硝酸钾;抑菌活性物质较佳发酵条件为90 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的体积分数为0.06,发酵周期8 d,初始pH值为7.15.在此条件下,最终抑菌效率与原发酵液相比发酵液对串珠镰刀菌抑菌活性提高了53.38%.  相似文献   

12.
抗白粉病化合物C30997的产生菌YIM30997的初步分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株YIM30997是从云南省滇西北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抗白粉病类抗生素产生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及基于16SrDNA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菌株YIM30997归属于链霉菌属,可初步定为链霉菌的一个新种,命名为绿蓝链霉菌(Streptomycesvirdocyaneussp.nov.).  相似文献   

13.
 利用噬菌体S7和S3专一性感染裂解链霉菌的特性,选用几丁质、土壤浸汁和改良海藻糖-天门冬酰胺3种分离培养基,结合使用预培养、预处理及添加不同抑制剂等多种手段,对采自云南、缅甸的3份土样进行处理.实验检测了在不同培养基上噬菌体对链霉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几丁质培养基上,噬菌体对链霉菌的抑制效果明显,提高了稀有放线菌的出菌率,增加了物种多样性.利用噬菌体是一种有效分离稀有放线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杀虫素48B是从黑微紫链霉菌浅色变种发酵液菌丝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杀虫活性物质,经过对其理化性质的测定及UV,IR,EL-MS,^1H—NMR,^13C-NMR等光谱分析,初步推测为一种长链状不饱和脂类化合物,是一种结构新颖的杀虫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Sanglifehrin A的产生菌淡黄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eolus DSM 9954,通过筛选,得到其菌丝培养基为TSB, 生孢培养基为ISP-4,抗性实验显示淡黄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eolus DSM 9954对所选抗生素都较敏感. 利用原生质体转化和接合转移都成功地构建了两种遗传转移系统,并且从接合转移成功的链霉菌转化子中回收质粒pKC 1139,经EcoR Ⅰ单酶切电泳,验证了质粒确实通过接合转移从大肠杆菌转移至宿主链霉菌, 这为研究Sangl  相似文献   

16.
对内生金色链霉菌No.37所产生的抗菌物质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此物质可耐受高温,具有较宽的pH活性范围,同时对光照稳定,耐贮存;在90℃及以下温度处理,抑菌活性基本不变;当温度达到100℃时,处理60min抑菌活性开始降低,处理120min后,活性为对照的76.5%.利用pH纸色谱、捷克八溶剂系统纸色谱等方法初步确认该抗菌物质为一种碱性水溶性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一株产抗菌物质链霉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有较强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HCCB10124,研究其拮抗性表明,对10种常见的病原真菌和部分细菌有拮抗作用,但对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抑制效果高于细菌.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组分与链霉菌属中的白网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reticuli)相同,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根据多项分类原则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分析,将该菌株初步归属于白网链霉菌.  相似文献   

18.
 从云南西双版纳分离到的1株中温放线菌N-98-1272(以下简称1272).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分以及16SrDNA序列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与链霉菌属的已知种进行了比较,认为这是链霉菌属的1个新种,命名为版纳链霉菌(Streptomyces bana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19.
他克莫司产生菌原生质体制备、再生与诱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筑波链霉菌的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筑波链霉菌的原生质体诱变筛选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原生质体的紫外诱变处理,筛选得到1株高产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该菌株的平均发酶单位提高51.4%.通过原生质体的紫外诱变来筛选他克莫司高产菌株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黑暗链霉菌与卡那链霉菌原生质体融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了黑暗链霉菌与卡那链霉菌原生质体融合实验 .结果表明 ,将孢子悬浮液接种于种子培养基 ,然后转移到含 0 .5 %Gly的菌丝体培养基收获的菌丝体对形成原生质体最有利 .分别采用 10mg mL、6 0min及 5mg mL、75min的溶菌酶浓度与酶解时间制备黑暗链霉菌与卡那链霉菌原生质体能达到较高的形成率和再生率 .采用单亲灭活卡那链霉菌原生质体的种间融合法 ,得到与亲株形态明显不同的杂合体菌落 ,并筛选到44株妥布霉素产率提高的菌株 ,幅度最高达到 39%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