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大豆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与无机盐NaCl对AES体系的协同增稠性能。对比发现 ,大豆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具有比椰油二乙醇酰胺(Ninol)更优的增稠性能。通过对正交实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 ,得到了最佳配方 :AES12 % ,大豆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1 % ,pH=9  相似文献   

2.
氯化铵与烷醇酰胺的协同增稠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无机盐氯化铵与大豆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对AES体系的协同增稠性能。对比发现 ,大豆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与氯化铵对AES体系的优于椰油二乙醇酰胺(Ninol)与氯化铵的协同增稠性能。通过对正交实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 ,得到了最佳配方 :m(AES)=12 % ,m(大豆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1.5 % ,pH=9。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菜子油酸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NEAO)与脂肪醇聚氧乙烯硫酸钠(AES)体系粘度特性。结果表明:NEAO对AES体系具有好的增稠效果,随着NEAO量的增加,体系粘度峰值不断增加。与椰子油酸二乙醇酰胺相比.NEAO的增稠效果更好,当NEAO和AES浓度均为4%.NaCl含量为6%时,溶液粘度可达到6500mPas。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利用椰油酰胺丙基二甲基胺(CDP)和苄基氯为原料,合成椰油酰胺丙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的合成工艺,研究了其溶液性质和抗静电性、杀菌性。  相似文献   

5.
脂肪酸酰胺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性能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等脂肪酸为原料,通过甲酯化、酰胺化、磺化或再甲酯化、磺化等步骤,合成了一系列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硫酸酯钠(FMS-n,n为脂肪酸中碳原子数,n=12、14、16、18)、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DFMS-n,n同上)和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硫酸酯钠盐(FDMS-n,n同上)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了它们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润湿力、克拉夫特点(K.P)、钙皂分散力(LSDR%)、去污力(R%)等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本实验室的方法,工艺稳定,全盛产率高;另外,较系统地研究了该系列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为它们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残留甘油和氯化钠对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增稠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甘油使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增稠性能随残留量增加而逐渐减弱,同时体系低温透明性保持良好,有利于扩大配方适应性;氯化钠则使其增稠性能增强,且氯化钠质量分数为0.8%时体系粘度即可达到峰值,但存在低温浑浊现象。PH值增加,各体系增稠性能随之下降,其中氯化钠体系下降较甘油大。  相似文献   

7.
菜籽油酸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二醇(400)为原料,通过三步合成了菜籽油酸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首先按照菜籽油酸:乙醇胺(1t001)=1:0.75,催化剂KOH:菜籽油酸(mol):0.076:1,0,温度为170℃,加入乙醇胺反应4h,再加入乙醇胺,使总的菜籽油酸:乙醇胺(mol)=1:1.0,在105℃反应3h得到菜籽油酸乙醇酰胺。然后,在碱性条件下,酰胺与环氧氯丙烷反应生成环醚。最后环醚与聚乙二醇(400)反应生成聚氧乙烯醚。正交试验确定较佳工艺条件为:环醚:聚乙二醇(mol)为1:1.2,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140℃产品收率达92%。通过红外光谱确定了产品的结构,并对产品的表面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产品具有较好的降低水表面张力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增稠润湿性能。  相似文献   

8.
棕榈酸果糖单酯的提纯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果糖单酯纯品,需要将果糖单酯与未反应的糖及脂肪酸、催化剂、以及其他残留物进行提纯分离。利用混合溶剂萃取的方法,对固定化脂肪酶(Novazym435)促合成的棕榈酸果糖单酯进行了提纯分离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溶剂环己烷-乙醇-水萃取棕榈酸果糖单酯的纯度可迭93.8%,收率迭到92.5%,同时确定了萃取的最佳等件是V(环己烷):V(乙醇):V(水)=2:2:1,棕榈酸果糖单酯的初始质量浓度在0.48—0.60 mg/mL,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9.
对肉豆蔻酸单乙醇酰胺硫酸酯盐(MMS)的润湿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用帆布沉降法测定了MMS在不同温度、不同质量分数溶液、不同硬水度中的润湿性能,并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酯盐、月桂醇醚硫酸酯盐、十二烷基苯磺酸盐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MMS是一种渗透性能优良的织物润湿剂.  相似文献   

10.
以顺丁烯二酸酐,硬脂酸聚氧乙烯酯为原料制备顺丁烯二酸硬脂酸聚氧乙烯酯单酯,提纯后再与二乙醇胺反应,制备顺丁烯二酸硬脂酸聚氧乙烯酯单酯二乙醇酰胺,提纯后制备酰胺标准物。选择硫氰酸钾为内标物,采用红外光谱法对顺丁烯二酸硬脂酸聚氧乙烯酯单酯二乙醇酰胺与内标物的混合样品进行测试。以酰胺与硫氰酸钾的质量比为横坐标,所对应的峰高比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3203x-0.0034,相关系数为R2=0.9991,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48%,回收率为91.67%~103.85%。  相似文献   

11.
以棉籽油脂肪酸和正丁胺为原料合成了棉籽油脂肪酸正丁基酰胺.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125℃、反应时间为3.0h、催化荆用量为1.5%、投料比(棉籽油脂肪酸与正丁胺摩尔比)10:7.在优化反应条件下正丁胺的转化率达92.45%,通过红外光谱进行结构表征,确定反应产物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12.
以乌桕梓油生物柴油为对象,研究了不饱和脂肪酸甲酯二聚体的制备及聚酰胺树脂的合成。结果表明,二聚体合成最优工艺条件为:催化剂膨润土加入量12%(质量分数),催化助剂LiCl 0.8%(质量分数),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6 h。在此条件下,二聚体收率为75.2%。以上述所得二聚体进一步制备聚酰胺树脂,并将其应用于环氧树脂固化体系中,对聚酰胺树脂固化物产品进行DSC、耐热性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聚酰胺与环氧树脂固化体系质量比为0.6∶1时,固化反应最完全,固化物产品的耐热性能最高,抗冲击、弯曲及剪切性能最强,其性能与市售同类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酸值麻疯树油中游离脂肪酸与甲醇酯化反应作为目标反应,通过直接煅烧工业原料偏钛酸,制得高酯化活性的ST(SO42-/TiO2)固体酸.FTIR研究表明:ST固体酸具有焦硫酸结构酸位,含有高键级高共价特性S=O.S=O强烈的诱导效应提高了与之相连的配位不饱和钛原子的路易斯酸性,吸水后产生质子酸.随着硫含量增加,质子酸性增加.ST固体酸制备过程中,硫酸根与二氧化钛发生固相反应,硫酸根强键合在二氧化钛表面,同时部分硫酸根分解产生三氧化硫并原位吸附,从而形成固体酸位.ST固体酸通过质子化羧酸、甲醇亲核加成、脱水脱质子机理催化酯化反应.对于麻疯树油中游离脂肪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酸强度H0介于-12.70与-8.2之间的酸中心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月桂酸甲酯与单乙醇胺反应制得了月桂酸单乙醇酰胺,再与P_2O_5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醇酰胺磷酸酯盐,初步探讨了该物质的合成条件,并测定了其物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蓖麻油脂肪酸镁的生产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皂化反应、复分解反应、甩干、烘干工序等进行了专题研究,确定了相应的工艺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6.
南极磷虾油脂中脂肪酸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提取法对南极磷虾中的油脂进行提取,提取产率达6.14%。将油脂进行皂化、甲酯化, 以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脂肪酸组成, 共鉴定出 21种成分, 主要含豆蔻酸、棕榈酸、油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其含量分别为9.25%、24.35%、18.25%、20.28%和11.17%;另外,还鉴定出油脂中含有0.68%的奇数碳链脂肪酸。  相似文献   

17.
固体酸催化小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新型固体酸SO4^2-/TiO2-Al2O3替代传统的液体酸、碱催化剂,催化较高酸值小桐子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搅拌速度、固体酸催化剂用量、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助溶剂等因素对产物中甲酯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固体酸催化剂对小桐子油酯交换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产物与催化剂易于分离.在反应温度为130℃、醇油摩尔比为15∶1、固体酸催化剂用量为油质量的4%、搅拌速度为480 r/min和助溶剂正己烷与小桐子油质量比为1∶4的条件下,反应4 h产物中小桐子油甲酯含量达到97.6%,反应10次甲酯含量维持在90%左右.制备得到的生物柴油质量达到国家柴油机燃料调合用生物柴油(BD100)标准.  相似文献   

18.
无溶剂法合成氢化棉油脂肪酸蔗糖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氢化棉油脂肪酸蔗糖酯的合成路线和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9.
侯会杰  郜玉玲  周喜满  周彩虹 《河南科学》2011,29(10):1181-1184
采用玉米油、棉清油、菜籽油、棕榈油、大豆油、亚麻油为材料,分析其油脂脂肪酸组成;着重研究了玉米油掺入其它油品后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和掺伪量的计算方法,为玉米油掺伪检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