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润鹿 《科学通报》1989,34(24):1877-1877
我国建立的北京上甸子(40°39′N)和浙江临安(30°18′N)两个大气本底污染区域监测站,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网的组成部分。目前开展的监测项目有:大气浑浊度、大气悬浮微粒、降水化学。本文将上述三个项目现有资料作初步分析,以供了解区域范围有关污染物质的现有本底水准和动态。  相似文献   

2.
应用气相色谱(gas chromography, GC)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了美国白蛾中国种群性腺提取物的组分, 通过与合成标准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图的比较, 4种化合物被确定为美国白蛾中国种群的性信息素组分, 分别为(9Z,12Z)-十八碳二烯醛、(9Z,12Z,15Z)-十八碳三烯醛、(3Z,6Z,9S,10R)-9,10-环氧-3,6-二十一碳二烯和(3Z,6Z,9S,10R)-9,10-环氧-1,3,6-二十一碳三烯, 其比例为2:33.6:58.4:6. 野外实验结果表明, 合成的性信息素单组分对美国白蛾雄蛾没有引诱力, 而4种组分的混合物对美国白蛾雄蛾有显著的诱捕活性; 剂量为200~300 μg的该混合物的灰色橡胶诱芯, 能够有效地监测美国白蛾种群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日间大气分光透射率及天空分光辐射亮度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允祥 《科学通报》1983,28(18):1119-1119
日间大气分光透射率及天空分光辐射亮度的测量,既是大气光学的基本内容,又是遥感和激光大气传输研究、目标与背景识别探测、环境大气光学条件(透明度和天空“蓝度”)评价、太阳能利用以及天文台选址等工作的重要课题。1982年3、4月份,我们在云南天文台(以下简称昆明)和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以下简称兴隆)作了各为几天的大气光度学项目的观测,得  相似文献   

4.
张雯淇  章炎麟 《科学通报》2019,64(7):649-662
硝酸盐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其前体物NO_x(NO+NO_2)参与大气中多种光化学反应,可以改变大气氧化特性,有利于细颗粒物的形成,影响气候系统与人类健康.硝酸盐氧同位素异常(Δ~(17)NO_3~-)是解析大气硝酸盐生成途径的有力手段.本文对大气硝酸盐氧同位素异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列举了测试大气硝酸盐三氧同位素(~(16)O, ~(17)O和~(18)O)的前处理方法(热解法、细菌法和化学法),并对比了全球范围内大气硝酸盐氧同位素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其次总结了大气中硝酸盐生成的主要途径及其氧同位素质量守恒,讨论了大气硝酸盐中氧原子的可能来源及其氧同位素异常值,评估了全球及典型区域尺度上氧同位素异常的模型.最后对大气硝酸盐氧同位素异常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徐永福  贾龙  葛茂发  杜林  王庚辰  王殿勋 《科学通报》2006,51(16):1881-1884
臭氧是大气化学过程中的核心物种之一, 可以作为对流层大气氧化能力的重要指示剂. 使用自行研制的大气反应烟雾箱模拟实验装置, 研究了接近大气环境臭氧浓度下(100~200 ppb, 1 ppb=1×10−9)臭氧与乙烯的反应. 结合Model 49C-O3分析仪与火焰离子化检测-气相色谱(GC-FID)对反应过程中的臭氧与乙烯进行实时监测, 得到臭氧与乙烯在室温条件下(286.5 K)的反应速率常数为1.01×10−18 (cm3·molecule−1·s−1), 半衰期为88 min. 该数据与前人采用的基质隔离(matrix-isolation)技术得到的实验值一致, 表明该大气反应烟雾箱模拟实验装置可以用于大气化学反应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2007,52(18)
以卵黄蛋白原(Vtg)为生物标志物,采用半静水式暴露体系,研究了17β-雌二醇(E2)、壬基酚(NP)及其混合物对雄性泥鳅的雌激素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5μg/LE2在21d之内可诱导雄性泥鳅体内Vtg含量的增加,呈现时间-效应关系;NP也能诱导雄性泥鳅体内产生Vtg,呈明显的时间累积和剂量-效应关系,但其雌激素活性相对较弱;E2与NP混合物对雄性泥鳅体内Vtg的诱导也呈时间和剂量相关,其诱导能力显著性地强于单一化合物,且混合物对Vtg的诱导量高于两种物质分别作用时Vtg诱导量的简单加和.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浙江台州电子垃圾拆解地大气中二口恶英(PCDD/Fs)、多氯联苯(PCBs)、多溴联苯醚(PBDEs)的污染水平、分布特征和相分配规律. 通过对3个采样点的研究发现, ΣPCDD/Fs的浓度为2.91~50.6 pg&;#8729;m-3, 其毒性当量为0.20~3.45 pg (I-TEQ)&;#8729;m-3, ΣPCBs的浓度和毒性当量分别为4.23~11.35 ng&;#8729;m-3, 0.050~0.859 pg(TEQ)&;#8729;m-3, ΣPBDEs的浓度为92~3086 pg&;#8729;m-3, 此3类污染物的浓度高于一般城市地区. 研究结果显示二口恶英主要分布在颗粒物相, 而多氯联苯主要分布于大气中的气相. 通过污染物的气(气相)-粒(颗粒物)分配系数(Kp)与蒸气压(PL0)的关系式评价了污染物的气-粒分配行为. 利用Junge-Pankow 模型和Koa吸附模型预测了3类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气-粒分配, 并与实测值作了比较. 结果表明, Junge-Pankow 模型较好地预测了多氯联苯的气-粒分配, 但是该模型较低地预测了二口恶英在颗粒物上的组分, 较高地预测了多溴联苯醚在颗粒物上的浓度. Koa吸附模型对于二口恶英和多氯联苯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较一致.  相似文献   

8.
对羟从(OH)与甲基氯仿(CH_3CCl_3)反应速率的新的测量值表明,对某些氟氯烃(CFC,常用作冰箱制冷剂)替代物所导致的臭氧消耗和地球变暖趋势的估计应重新修正。羟基是低层大气中的一个主要的氧化剂,它通过与许多碳氢化合物反应来清洁对流层。但羟基在大气中的含量难于直接测定,所以大气化学家们通过往大气中通入已知量的合成物甲基氯仿,令其与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和冒险”杂志发表的文章上,美国学者(托科(R.Turco)等人)解释Tunguka物体(TO)的初速度和能量非常高的假设,解释产生大量氮的氧化物和引起的光学现象和气候现象。他们打算投入一个陨石到大气中,由引起的效果建立一个计算模式。假设这个陨石的质量为4.9兆吨,初速度为40公里/秒,它的轨道同地平线的角度为30°。在空气中以空间速度飞  相似文献   

10.
用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研究大气颗粒物中铁的种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颗粒物中元素的种态研究, 对于毒性评价、污染形成和污染来源的探索等有重要意义. 采用基于同步辐射的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谱研究了大气颗粒物中铁的种态. 对EXAFS谱进行回归分析, 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 可定量计算混合物的化学组成. 配制了一系列混合参考样品, 以观察化学组成对EXAFS谱的影响, 证明该方法有好的精确性. 采集了上海市不同地区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样品, 将它们的EXAFS谱进行回归分析, 得到样品中铁的化学组成. 结果表明, 样品中铁主要由Fe2O3, Fe3O4和Fe2(SO4)3组成, 它们的比例在不同样品中有一定差别, 初步考察了不同样品中这种组成的变化. 用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法测定了样品中的铁浓度, 观察到钢铁工业区的大气颗粒物样品比其他地区的样品不仅铁浓度高得多, 而且化学组成也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1.
<正>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的自转周期(约为24.6 h)及自转倾角(约为25°)都与地球的接近.火星公转周期为687 d,有稀薄的大气(主要成分为CO2),有四季交替的气候变化,表面温度(夏天)最高时可达20°C.火星两极被冰(干冰和水冰的混合物)所覆盖,并有着消融和冰冻的季节周期变化.火星表面布满河道、峡谷、沟壑、冲积平原等地貌特征.在太阳系行星系统中,火星的气候环境最为接近地球.研究表明,至少在30多亿年前,火星可能是一颗具有全球磁场、丰富液态水、  相似文献   

12.
南极大气中磷化氢的首次监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普遍认为远离人类活动区的地球大气中, 夜间磷化氢(PH3)浓度小于几个ng/m3, 白天日照下更低(pg/m3级). 南极米洛半岛地区大气中PH3的浓度进行了检测, 2006年1~2月晴天上午10︰00大气中未检测到PH3; 而在多云与小雪的天气条件下, 大气中几乎都检测到PH3, 平均浓度约为(75.3±28.8) ng/m3 (n = 5); 光强较弱的夜间22︰00, 几乎所有气体样品也都检测到了PH3, 平均浓度约为(87.2±70.9) ng/m3 (n = 11). 1月份夜间22︰00大气中PH3浓度普遍高于上午10︰00, 2月份二者浓度较接近; 且夜间22︰00大气中PH3的浓度随气温的下降呈明显下降趋势, 表明大气中PH3浓度受光照强度与气温的影响. 在极昼、强紫外辐射的南极夏季, 测定结果比当前认为洁净的地球大气中存在极低浓度的PH3要高1~2个数量级, 这是一个非常奇异的现象. 探讨性分析结果表明: 高洁净度的、干燥的、低温的南极环境可能延长了PH3的寿命, 并造成大气中PH3的累积; 在这种极端环境下可能存在产生PH3的新途径和大气化学过程; 另外, 还可能与局地源的排放有关.  相似文献   

13.
法国防止大气污染的政策包括以下三大类活动:(1)预防与减少大气污染的活动;(2)大气质量的监察活动。这些活动可以理解为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临时性特定措施;(3)科研活动。制定全国范围的预防、减少与监察大气污染的方针政策的权限,属于法国环境保护与生活范围部、预防污染管理局、大气问题服务处,此外,后者还负责部际之间的协调。在各个地区,主要是由省际工矿服务处在地方行政长官的领导下负责实行这一方针政策。这一组织结构随着1979年在梅斯建立了全国大气保护办事处而完整了,这是一个行政性的国家管理机关,其任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提供公共情报;(2)加强大气质量的监察;(3)向有关预防大气  相似文献   

14.
混合三尖杉酯碱是三尖杉或同属植物中提得的生物碱,为含有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两种抗癌成分的混合物。临床证明该混合物具有同样疗效,且工艺简单、得率高、成本低,便于推广为工厂生产。其含量测定及薄层分离  相似文献   

15.
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大气汞的重要来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生活垃圾中含有汞的废弃物、垃圾焚烧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最主要的人为大气排放汞源. 在中 国垃圾填埋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最主要方式. 利用高时间分辨率大气自动测汞仪对贵阳市郊区高雁垃圾卫生填埋场排气筒气态总汞进行了测定; 利用气相色谱与冷原子荧光联用技术测定了排气筒中的单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的含量. 同时运用大气自动测汞仪与低空白石英玻璃通量箱结合技术高时间分辨率测定了裸露垃圾及填埋场土壤与大气间气态总汞的交换通量. 垃圾填埋半年区的排气筒气态总平均浓度为(665.52±291.25)ng/m3, 与贵阳市某小型燃煤锅炉排放烟气的总汞含量相当, 排气筒气体中的单甲基汞(MMHg)浓度平均值为(2.06±1.82)ng/m3, 二甲基汞的平均含量为(9.50±5.18)ng/m3. 不论是裸露的垃圾还是覆土填埋后的垃圾场, 地表与大气间气态总汞的交换通量表现向大气排放是占主导地位. 垃圾填埋场不仅是大气气态总汞的释放源, 同时还是大气中甲基汞的重要排放源. 垃圾填埋场向大气排汞通过两种途径进行, 一是从垃圾填埋场的排气筒与垃圾废气同时排放到大气, 另外还通过垃圾填埋场的上覆土向大气排放. 垃圾填埋场向大气排汞的过程明显受气象条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任玉芳 《科学通报》1991,36(14):1119-1119
Bi_2Sr_2Ca_2Cu_3O_y-Ag_x、Bi_(1.7)Pb_(0.3)Sr_2Ca_2Cu_3O_y-Ag_x和Bi_(1.7)Pb_(0.3)Sr_2Ca_2Cu_(3.2)O_y-Ag_x系列的超导材料是用固相反应的方法合成的。原料为分析纯AgNO_3、PbO、Bi_2O_3、CaCO_3、SrCO~3和CuO。把试剂按所需配比混和研磨后,在800℃烧12h,研磨压片,片子在850℃烧结200h,破碎、研磨后,按配比加入AgNO_3·800℃灼烧12h,再次研磨、压片,850℃再烧结200h,炉冷至室温。  相似文献   

17.
大气同温层中的臭氧在保护地球生物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大约3%的太阳输出以紫外线(UV)释放出来,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到达地球表面。波长在240~290nm的紫外线C(UVC)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臭氧消除,只有一部分紫外线B(UVB)(290~320nm)穿过大气到达地球表面。由于紫外线B与紫外线C不在DNA的吸收光谱内,所以臭氧对原始生命形式很关键,尤其对水中生态系统。对人类,臭氧能大大限制太阳辐射的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的含量,在目前为884ppm的水平上,正以每年约1.5ppm的速度增长着。为预测这种增加将对地球气候变化和植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正进行着许多工作。然而在本期《自然》617页上,伍德沃德(Wood-Ward)报导了令人吃惊的研究结果。他通过对保存了200年的植物标本进行的组织解剖研究发现;生长在英国中部几种树叶中的气孔密度(单位叶面积上的气孔数)在过去的200年里,逐渐减少了约40%。这就提出了一个值得环境学家、生物学家和古气候学家们深思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郭敬忠  邓从豪 《科学通报》1996,41(19):1761-1764
NH_3分子和基态NH(X~3∑)自由基的反应存在于氨、肼的热解离过程中,在含氮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关于此反应动力学数据的报道较少,而且差别较大。Mantel和Bair曾通过对NH_3与稀有气体的低压混合物进行闪光光解,测得室温下NH与NH_3反应的速率常数为1×10~(12)cm~3·mol~(-1)·s~(-1)。Zetzsch和Stuhl在较高压力下对NH_3与稀有气体的混合物进行闪光光解,发现在室温下NH与NH_3几乎不发生任何反应,他们给出了NH+NH_3反应速率常数的上限:k≤5×10~7cm~3·mol~(-1)·s~(-1)。最近Wagner等采用激波管技术在高温下对标题反应进行直接测量,得到了1300~1700K温度区间反应的速率方程为k=10~((14.5±0.3))exp(-(112±9)kJ·mol~(-1)/RT)cm~3·mol~(-1)·s~(-1)。对此反应的理论研究,文献未见报道。本文用G2理论首次对标题反应的势能面上各关键点进行了高水平从头计算,并在此基础上用Ering过渡态理论计算了反应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20.
穆启运 《科学通报》1982,27(12):759-759
在高脱氧三尖杉酯碱的研究中发现,过量的亚磷酸三丁酯(2)存在下,使2-氧-6-甲基庚酰三尖杉碱(1)与α-溴代乙酸甲酯进行Reformatsky反应,不生成高脱氧三尖杉酯碱,而得到一种新的含磷三尖杉酯类生物碱——2-羟基-2-[二正丁氧基]-膦酰基-6-甲基庚酰三尖杉碱(3)及其差向异构体3′的混合物。不加入α-溴代乙酸甲酯及活性锌,其它反应条件相同,1与2反应得到另一种含磷三尖杉酯类生物碱——2-[二正丁氧基]-磷酰氧基-6-甲基庚酰三尖杉碱(4)及其差向异构体4′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