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2 kg实验焦炉,进行湿煤炼焦和干煤炼焦的对比实验,考察产物分布特性、焦炭质量特性、焦油和煤气组成特性等.研究表明,与炼焦煤水分为10%的湿煤炼焦相比,干煤炼焦具有如下特性:炼焦煤堆密度增大,所得焦炭、焦油和煤气的产量增加,焦化水的产量减少;焦炭、焦油和煤气的收到基产率增加,焦化水的收到基产率减少;焦炭和焦油的干基产率增加,煤气的干基产率减少;焦炭的孔体积减少,强度指标明显改善;焦油中芳香烃含量增加,烯烃含量减少;煤气中氢气含量增加,甲烷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2.
煤的水分、灰分、硫分、黏结性指标等各项数据充分的反映了煤的性质及类型,可以根据分析结果确定煤的用途,从而指导炼焦生产,达到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焦炭质量,增加焦化厂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焦化产品的生成、产率及焦炭质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煤的成焦过程及影响焦炭质量的因素,分析了炼焦产品产率的计算及预测焦炭质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以某公司现行配煤方案为基础,研究回配焦粉替代瘦煤捣固炼焦时焦粉粒径和配比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焦粉粒径大于0.2mm时不适合炼焦,焦粉粒径小于0.2mm时在配合煤黏结能力有富余的条件下适合炼焦,此时配入一定比例适宜粒径的焦粉对焦炭质量不会起到明显的劣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焦炭反应性装置对2kg焦炉实验所得的废塑料配煤炼焦焦炭进行热强度分析,其结果表明:废塑料的比例从1%~5%,各配煤样品所得的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与炼焦配煤单独炼焦相比,废塑料代替3%以内的瘦煤炼焦,所得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指标均有所改善,但是废塑料代替其它煤种炼焦所得焦炭的热性能指标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镜质组反射率及其分布情形下煤的结焦特性,根据不同变质程度煤所制焦炭的显微组成,探讨配煤比改变导致煤反射率分布以及焦炭结构性能的变化情况,提出了适宜于武钢工业化生产的合理炼焦配煤方案。  相似文献   

7.
简要分析了可扩大炼焦用煤范围的捣固炼焦工艺。捣固炼焦工艺是通过增加入炉煤的堆比重,以改善入炉煤的结焦性能,使得在配煤炼焦中可大量增加气煤及弱粘煤等传统焦炉极少用到的煤种的配入量,从而降低配煤、吨焦成本,并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焦炭质量,同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II级冶金焦炭质量指标和配煤实验的基础上,详细叙述了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法和模糊集合度量配煤法的关系,指出配煤炼焦公司应参与到应用模糊集合度量方法预测焦炭质量的研究课题中。  相似文献   

9.
利用热天平与200kg试验焦炉,研究添加剂(OA)、废塑料(WP)与首炼焦配煤(Coal)的热失重行为以及共焦化的成焦性能·结果表明废塑料、炼焦配煤与添加剂在相互重叠的热解失重温度区间内三者裂解生成的自由基相互作用(即协同效应),影响焦炭质量;添加剂OA、废塑料WP与炼焦配煤按比例1∶2∶97混合共焦化时,添加剂(OA)能够消除添加1%废塑料对焦炭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使焦炭M40增加,M10降低,CSR升高,而CRI降低,具有显著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配煤炼焦生产中焦煤用量,提高废塑料利用率,利用废塑料代替一定比例焦煤,在40 kg实验焦炉中与煤共焦化,考察焦炭、焦油产率和焦炭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为1%~5%的废塑料替代焦煤炼焦后,焦炭产率下降,焦油产率增加,M25先提高后下降,M10先下降后提高,焦炭的反应性提高,而反应后强度下降;当废塑料质量分数控制在3%以下时,焦炭的冷态强度和热态强度符合国家二级冶金焦炭质量分级标准。该结果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配煤炼焦实验,研究入炉煤的性质、炼焦工艺和添加剂对焦炭初始反应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是单种煤还是配合煤,焦炭初始反应温度均随入炉煤煤化度的提高而上升;随着焖炉时间的延长,焦炭初始反应温度显著升高;随着入炉煤细度的增加,焦炭初始反应温度有所升高,而入炉煤的堆积密度对焦炭初始反应温度基本没有影响;具有催化作用的添加剂能显著降低焦炭的初始反应温度,而添加铁矿粉对焦炭初始反应温度的影响较消石灰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炼焦煤镜质组性质和焦炭结构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炼焦煤进行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分析,测试了焦炭的显微结构和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炼焦煤镜质组反射率分布的变化会对焦炭显微结构产生影响,焦炭显微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到焦炭的热性能.找出含碱大型高炉所用焦炭的合理显微结构模型,为合理配煤炼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硫对钢铁来说是一种十分有害的元素。它会使钢铁的性能变坏。由于钢铁中含有的硫份,主要是在炼铁过程中由焦炭带入的,所以对于炼焦的煤料要求就更加严格。根据焦炭的用途不同,炼焦配煤的硫含量就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来说,用于生产冶金焦的炼焦配煤,其硫含量不应大于1%。目前,就世界的范围来说都深感到炼焦煤的缺乏,在国际市场上,炼焦煤的价格也愈来愈高。因此,为了扩大炼焦用煤的范围,研究利用含硫较高,但有  相似文献   

14.
煤岩分析在配煤炼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煤岩分析方法对煤质进行鉴定和对混煤情况的辨别在配煤炼焦生产中十分重要,它在某些方面弥补了工业分析在检验煤质上的不足之处。本文依据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具有加和性的特点,通过单种煤反射率分布图合成配合煤反射率分布图指导配煤炼焦,可以改善焦炭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煤调湿工艺是炼焦过程节省能源、减少污染并提高生产效率和焦炭质量的关键工艺环节,为实现煤调湿过程的精确控制,针对其具有强耦合、大时滞、非线性系统的特性,采用RBF(Radic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建模, GA(Genetic Algorithm)、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和BFO(Bacterial Foraging Optimization)优化方法进行比较,获得不同工艺需求下的煤调湿控制系统建模与优化方法,为煤调湿过程的精确控制提供依据,为实现炼焦过程节省减排增效和提高焦炭质量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堆积密度对捣固炼焦焦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5个配煤方案进行捣固炼焦试验,研究不同的堆积密度对焦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入炉煤堆积密度对焦炭的灰分和硫分基本没有影响,而对焦炭的气孔率、冷态机械强度及热性质影响显著.捣固炼焦的最佳堆积密度为0.9~1.1 t/m3.最佳堆积密度及在最佳密度下的焦炭性能还受配合煤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炉大型化、富氧喷吹技术的发展,焦炭在高炉中的骨架作用愈加重要,钢铁企业迫切要求提高焦炭质量,为此需建立一组准确的焦炭质量预测模型,以更好地指导炼焦生产.在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焦炭质量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对小焦炉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回归,通过线性加修正的方法建立炼焦配煤数学模型,得到了焦炭灰分、硫分、机械强度(M40,M10)和热性质(CRI,CSR)的预测模型.通过实际生产进行了验证,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误差均在6%以下,能很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为焦化厂快速准确得到配煤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加油炼焦——是利用弱粘结性煤炼制冶金燃料的方法之一,它不仅能改善煤的粘结性,提高焦炭的质量,同时可以增加粗苯,焦油和煤气等产率。本文综合了有关文献,并对不同学者所提出的加油炼焦机理进行评述,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对某焦化公司进口的印尼焦煤、肥煤、1/3焦煤以及国内同牌号的田庄焦煤、两渡肥煤和枣庄1/3焦煤进行煤质及单种煤结焦性对比分析,并以生产常用配比为基础进行20kg实验焦炉配煤炼焦实验,探讨印尼煤与国内炼焦煤的配伍性能。结果表明,印尼煤均是低灰、低硫、强黏结性、高膨胀性、低流动性的单一煤,其活性高,活惰比均不低于24,而国内炼焦煤有一定的混配,其活惰比为1~2,活性组分和惰性组分含量较为均衡;印尼单种煤所制焦炭的强度和热性能较差;印尼煤替代国内同牌号煤进行配煤炼焦,所制焦炭质量明显下降,并且替代量越大,焦炭质量下降越多。  相似文献   

20.
用5 kg试验焦炉对无烟煤进行配煤炼焦试验,基于无烟煤性质的分析,研究无烟煤粒度和配入量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无烟煤性质相近,属易磨中、低热稳定性煤,在烟煤中的容惰能力相差不大;添加3%~5%粒度不大于1 m m的无烟煤炼焦,焦炭冷态强度和热态强度分别提高了2.30%和6.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