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汉语新词的产生反映了人们对政治、生活和文化等方面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新词翻译有助于向外国译介中国。近年来,新词的翻译因没有固有的翻译模式和现成的翻译方法而成为译界讨论的热点。尝试用动态顺应理论作为新词的汉英翻译理据,提出译者在汉语新词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与时间、语境和语言结构三个方面的动态顺应,使译文能完整地诠释出汉语新词的新含义。  相似文献   

2.
以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汉语文化负载新词为例,探讨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应用于其英译的可行性,指出为了保留中国汉语文化负载新词的特点、准确传播中国特色文化,在对汉语文化负载新词进行英译时,应首先考虑采用语义翻译策略,只有当运用语义翻译策略会产生译语读者理解困难、引起交际误解时,才考虑使用交际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杨薇 《科技信息》2012,(31):328-328
随着社会发展,在各个领域出现了大量的英语新词。本文将着重分析新词产生的根源并对这些新词如何翻译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4.
况新华  王田田 《科技信息》2010,(9):29-30,23
语言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词汇是语言发展中最活跃、最敏感,同时也最具时代意义的要素。新词新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产生而不断出现。语域是语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人们为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功能变体。在新词新语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注意“语域”现象。在语境中考察新词新语,从而使新词新语的翻译更地道、更妥帖。  相似文献   

5.
刘家华 《科技信息》2012,(30):207-207
改革开放的中国,日新月异,新事物不断涌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描述新生事物的新词也随之增多,出现在各种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对于这些新词的翻译,尤其是经贸领域新词的翻译,对于翻译者是一项棘手的工作。本文先概述了经贸新词的特点、种类等,其次介绍了传统的翻译的一般原则和标准,接着介绍了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最后以上述理论为指导,提出了经贸新词翻译的对策,以期对经贸新词的翻译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张文英  王宇航 《科技资讯》2008,(32):232-233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英语科技新词的涌现。翻译工作者对科技新词给予更多关注,研究成果显著,然而问题依然存在。多数观点只是基于个人经验,缺少理论依据。大多数的研究集中在科技新词翻译策略上,现有的策略主要局限于音译、直译和意译。太过笼统,参考价值不大。本文作者认为,翻译策略的提出,应建立在洞悉翻译本质的基础之上。本文重点研究了科技新词翻译的本质,创造性地提出“所指的同一性、意像的扭曲、语境筛”等概念,揭示英语科技新词翻译的本质,为翻译方法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程瑞娟 《海峡科学》2002,(5):77-78,81
科技英语新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满足人类社会的实际需要而形成。本文探讨了科技英语新词的产生原因及构词方式,并对诸种方法加以分析归类,并提出科技词的翻译必须考虑新词的科技内涵。  相似文献   

8.
网络新词折射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与发展,翻译就其本质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播.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网络新词英译的模因机制,阐释网络新词英译模因的形成过程及传播方式,为汉语网络新词翻译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将模因论应用到网络新词英译的实践中,探讨翻译策略,为翻译工作者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受关注度的日益提高,翻译界也面临更多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汉语新词的翻译。当前汉语新词的翻译中存在不少问题,如:翻译的方法零散多样、缺少统一的理论指导、有些翻译过于机械而导致误解,等等。针对这一现象,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汉语新词翻译的应对策略:加强权威的理论指导、为了避免歧义翻译时需注重灵活变通性、译者应不断了解英汉文化差异以提高翻译素养。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西文化和政治制度的极大差异,政治新词翻译也成为新词英译的重点和难点。面对大量政治新词,译者应正确达意地将其翻译成地道的英文,让西方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时事和国情。本文从分析政治新词的翻译原则入手,重点探讨政治新词的英译对策,提出应以直译为主,灵活运用套译、意译等策略,最后分析了政治新词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覃金菊 《科技信息》2007,(24):124-125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中涌现了大量新词。如何将新词译成准确、地道的英语,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国情和发展有及时、正确、客观的了解,是翻译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大量实例分析了汉语新词的来源,指出了目前汉语新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八种汉语新词英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于原语某一表达的翻译选词所构成的集合,即"译项",会受到词意新旧和语言流行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新词模因性的增强使得译者将其用于翻译而纳入译项集合,从而引起译项变化。并非所有新词都能成为译项,也并非已为译项的新词可以永远不发生变化,这都由其模因性所决定。新词和译项的模因性发展变化有其共性的一面,同时又是相互促进,前者制约后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文英  赵健 《科技信息》2010,(13):15-16
科学技术以惊人速度发展,科技产品遍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新的词汇每天都在涌现,值得广大译者关注。本文讨论了在英语科技新词翻译中存在诸多问题:一词多译,滥用音译等。因此急需规范科技新词翻译行为。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科技新词翻译标准,现有的策略也局限于音译、直译和意译。这些策略太过笼统,参考价值不大。本文作者建立起一系列科技新词翻译的标准来,并且提出了系统化可操作的策略,为规范翻译行为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宋孝廷 《科技信息》2011,(9):I0210-I0210
汉英新词翻译是一项既有难度又非常实际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文试图从目的论的视角对新词的翻译进行剖析和解读,从而对一些热点汉语新词的英译提出了一己之见,从的忠实法则;连贯法则入手,通过大量的实例来探讨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避免在汉英新词翻译过程中出现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15.
近代早期的科技翻译呈现很大的特殊性.在数学术语翻译过程中,李善兰和伟烈亚力翻译的《代数学》、华蘅芳和傅兰雅翻译的《代数术》,探索和遵循了一些术语翻译规则.通过分析史料,发现主要有沿用传统术语、旧词新用以及创译新词等术语翻译规则,这些翻译规则对近代科技翻译特别是数学术语的翻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意义类型划分为基础,分析汉语新词新语翻译中词义对应、词义差别和词汇空缺3种汉英词义关系,并提出英译对策:整合汉英文化共性,采用汉英文化普遍接受的表达;识别词义差异造成的"假朋友",选择新词新语合适词义;增添词汇空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英语新词层出不穷,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值得关注与探讨。本文阐述了英语中新词汇的产生来源及构成特点,并对其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薛淑芳 《创新科技》2013,(8):100-101
在语言系统的组成部分中,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是最敏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X+族"类新词产生。本文试图运用语言模因论,从模因复制的原因、形式以及"X+族"类新词的语法特征对此类新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的跨文化交际中,网络新词翻译重要性凸显而出.网络新词构词相对简单,被误认为翻译时可以不受句子、段落、篇章等较高层面的约束.顺应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时会潜意识地选择不同表达形式适应交际需求.文章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大量例子说明网络新词英译应顺应英语语言系统、英语文化和英语读者心理需求等.  相似文献   

20.
神经元是神经网络的基本单位,它的生长和链接构成了神经网络。新词翻译也是语言的一种生长方式,一个语言的词汇网络其实就像是一个神经系统,对外来新词进行翻译就是扩大延伸本土词汇网络。新词的引入给译入语带来新的词汇,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语言词汇的相互渗透或相互联系也变得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