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文  刘斌胜  赵志亮 《山西科技》2010,25(5):103-104
针对防暴动能弹的使用环境和要求,分析比较了防暴动能弹弹丸与常规普通弹丸在材料、初速、弹形、外弹道特性等方面的不同,以及作用于目标时弹丸作用效果的差异,提出了防暴动能弹弹丸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相似文献   

2.
高速弹丸侵彻靶板能力及影响因素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改进和提高穿甲弹的侵彻性能,给弹丸设计过程中的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非线性动力有限元分析程序,对高速弹丸侵彻均质靶板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弹丸侵彻靶板各种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以及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弹丸对靶板的侵彻能力不是取决于它的整体功能,而是当靶板参数和弹材固定时,可用弹丸初始横截面积比动能来标志,数值模拟结果与现有的经验公式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3.
弹丸的侵彻性能是评价弹丸威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针对不同质量、不同着靶角度对弹丸侵彻钢靶的性能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得出弹丸质量小的极限穿透比动能要大于弹丸质量较大的。同时,着靶面积在侵彻过程中发生变化,使得起始比动能要大于实际比动能。  相似文献   

4.
小口径动能弹丸对飞机的毁伤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小口径动能弹对直升机的毁伤出发,提出较为完整的概念体系,包括毁伤级别、目标功能失效框图及部件失效准则等。应用计算机目标描述系统,对目标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毁伤模型,根据此模型可计算单发随机命中飞机时的毁伤概率,或给出达到某种毁伤级别所需平均命中弹丸数,并叙述具体的分析步骤,最后对飞机的易损性进行分析,提出降低易损性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速模拟钢质弹丸侵彻多层靶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程序对用37火炮发射的着靶速1300m/s左右钢弹侵彻大间隔多层A3薄钢靶板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弹速、弹重、弹形等影响因素对侵彻过程的作用规律,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得到了较好的吻合。研究表明,弹丸的比动能是衡量弹丸侵彻能力的重要参数,在一定的弹丸速度范围内,当弹靶材料和靶板结构固定时,弹丸的侵彻能力是由弹丸的比动能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引信对弹丸末端弹道修正的概念,并对控制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以目标为参考坐标系的弹丸运动方程,探讨了实现末端弹道修正的技术途径,以82mm迫弹为例,进行了计算机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末端弹道修正技术是提高弹丸命中率的一有效且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动能弹侵彻土壤混凝土复合介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火炮发射动能弹直接撞击土壤混凝土复合靶,通过观测试验后的弹靶状态,回放弹载加速度存储仪,获得弹丸在侵彻过程中的加速度曲线,分析了弹丸对土壤及混凝土复合介质的侵彻规律,该研究结果可为反深层坚固目标战斗及引信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该文根据烧蚀模型计算出弹丸在某一时刻的烧蚀外形及其对应的气动系数 ,利用外弹道模型仿真高超声速弹丸烧蚀后对其外弹道特性的影响。文中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及计算结果对以后进行高超声速弹箭的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抛丸除锈机是利用高速旋转的抛丸器将弹丸高速喷出,使弹丸具有一定的动能,高速直线运动的弹丸直接冲击在工件表面上,以彻底清除工件表面的锈迹、氧化皮及其它覆盖层。该设备在各类制造与维修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认为膛口动能大,武器机动性差.本文认为在最大射程一致时,弹丸重,膛口动能小,膛口冲量大的外弹道方案后坐动能大,武器的稳定性与机动性差.建议将后坐动能与武器质量的比值作为武器机动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多头弹速度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常规弹丸运动速度测量方法及和于多头弹速度测量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实用的多头弹测量系统,并就提高速度测量精度的数据判读及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大量的实验证明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活性材料弹丸碰撞油箱引燃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弹道碰撞实验的方法,对高密度冷压成型和烧结硬化PTFE/Al/W活性材料弹丸碰撞油箱引燃效应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弹丸质量和尺寸一定条件下,活性弹丸碰撞油箱引燃燃油能力显著强于钢弹丸;活性弹丸引燃效应除了与碰撞速度有关外,还显著受碰撞位置影响.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不同装油量条件下碰撞位置和速度对油箱破裂和引燃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表明,活性弹丸通过动能侵彻和爆炸化学能释放的联合作用,一方面显著增强了对油箱的结构破坏能力,提高了燃油的喷溅和雾化效应;另一方面活性材料爆燃反应形成的点火源持续时间更长、作用范围更大,从而有利于燃油的引燃,显著增强对燃油的引燃效应.   相似文献   

13.
高速旋转弹丸角运动的陀螺模拟测试是弹载机构物理仿真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文在建立弹载机构角运动模拟装置的基础上,摒弃了传统的碳刷机构测试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ARM处理器嵌入式系统的弹载机构运动测试新方法。ARM处理器具有强抗干扰能力、存储量大、速度快和集成度高等优点。该测试系统能直接将动作参数高速存储,并较好地解决陀螺模拟试验装置中弹载机构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在高速条件下,正确地测出弹载机构的动作参数.为正确模拟和测试高速旋转弹丸角运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不同内核材料PELE弹丸对多层靶穿甲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内核材料对PELE弹丸横向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内装聚乙烯、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氨酯材料的横向效应弹丸(PELE)对4层间隔靶的侵彻试验,获得了不同方案PELE弹对主靶的穿孔孔径、间隔后效靶面的破片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聚四氟乙烯作内核材料的PELE弹穿靶后形成的破片数和飞散角明显大于其它材料;PELE弹穿靶后形成的破片飞散角在主靶有一定斜置角时增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斜侵彻钢筋混凝土时弹丸的极限壁厚,利用130 mm一级轻气炮作为发射平台,开展了不同壁厚弹丸斜侵彻钢筋混凝土试验. 通过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不同壁厚弹丸的结构响应特性,发现弹尾是整个弹丸结构强度较为薄弱的位置,在反射卸载波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较为明显,并得到了该试验条件下的量纲一极限壁厚. 研究结果可为侵彻弹丸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超高速弹丸(hyper velocity projectile,HVP)在电磁炮中发射时的弹炮刚柔耦合问题,建立身管刚柔耦合模型,以及弹托、电枢与导轨之间的接触-碰撞模型,并在Adams中对刚性、柔性两种身管下的弹丸膛内运动进行仿真,获得超高速弹丸膛内运动基本特性。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得到考虑弹炮刚柔耦合作用时弹丸的横向角速度变化情况,以及弹托、电枢与导轨之间的接触-碰撞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为获得相对准确的系统运动规律,在研究电磁炮发射动力学时需充分考虑弹炮刚柔耦合作用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耦合内弹道过程的膛口流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武器精度,模拟弹丸射入膛内后的膛口流场,耦合内弹道过程分析弹丸射出炮口前的初始流场和射出后的流场变化.采用内弹道经典模型计算膛内弹后气体流场,建立二维轴对称气体动力学模型计算弹前气体及膛口流场,通过弹前阻力将二者同步耦合计算.计算过程采用非结构网格方法,同时考虑运动弹丸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流场相吻合.计算结果捕捉到弹丸出炮口后在膛口形成清晰的瓶状波系.分析得到弹丸出炮口后1.5 ms时刻炮膛内外的马赫数轴向分布;此时火药气体在膛外膨胀的最大马赫数可以达到6.32;火药经过激波后气体速度迅速下降到声速以下.由于激波的作用,在激波前后压强会产生阶跃.  相似文献   

18.
设计并制备了由活性材料内核(PTFE/AL)、高强度钢外壳组成的活性弹丸,基于25 mm口径弹道炮发射平台进行了该弹丸对混凝土靶的毁伤效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941~1 679 m/s着速下,活性弹丸撞击混凝土靶后均发生了剧烈爆燃反应.从混凝土成坑效应结果可以看出,活性弹丸毁伤效果比同规格惰性材料内核(PTFE)弹丸有大幅提高.活性弹丸依靠自身动能与强度侵入混凝土靶体,侵入过程中活性材料内核在靶体内部爆炸并释放大量化学能,这种“侵爆耦合效应”是造成混凝土靶高效毁伤的主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采用试验验证过的数值模型,以爆炸成型弹丸速度、比动能和长径比为评价指标,系统地研究了装药长径比、药型罩内径、外径和药型罩中心厚度等对指标的影响规律,获得一种基于非等壁厚药型罩的准球形爆炸成型弹丸成型方案. 结果表明基于非等壁厚药型罩的准球形爆炸成型弹丸成型规律不同于利用挡环形成的准球形爆炸成型弹丸,以及同样利用非等壁厚药型罩形成的长杆式爆炸成型弹丸. 该爆炸成型弹丸成型方法结构简单,并可以实现较好的准球形爆炸成型弹丸外形和侵彻威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HP8566B频谱分析仪和预选器组成高灵敏度的动态接收测量系统,并用配备竖环天线的无线电引信作为发射设备进行转速测量,研究利用无线电引信弹道监测原理进行长路径弹丸转速的测量方法和工程实现途径,该测量系统经过实际使用,证明系统是稳定,可靠的,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弹上不需研制任何新的设备,对弹丸本也不需做任何结构上的改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