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特别是Internet的出现与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大,人们对数据业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也就促进了数据通信的快速发展。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本设计主要设计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系统,包括各个通信模块构成的总体完整数据通信系统框图、各模块的设备参数、网络结构、通信协议、软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硬件相应的设备参数。  相似文献   

2.
王珊珊 《科技资讯》2014,12(17):137-13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断增加,且网上信息交流已近成为人们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然而目前电力企业在通信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电力企业通信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探讨了通信系统的科技性改进在提高电力经济效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结合组与组通信机制的相关概念,对组与组通信机制的分类、设计组通信机制应该解决的问题以及多媒体信息对组与组通信机制提出的需求等进行了讨论,以此来使人们对组与组通信机制有所了解,并希望能推动人们对组与组通信机制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技通信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解决人们的通信联系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近地空间航空器的技术不断提升,物质上的生活逐渐富裕,人们对宽带地空通信系统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科学家对于如何建立可靠、灵活的空数据传输链路,来满足顾客不同层次的需求,成为科研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5.
随着WiMAX网络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IPTV在WIMAX网络中的应用需求迅速增加。本文介绍了IPTV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点和它对接入网络的要求,分析基于WIMAX技术的IPTV网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海洋工程     
一、什么叫海洋工程为陆地面积2.44倍的广阔海洋历来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开发对象。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包括沿海滩涂的围垦和利用,海洋生物的捕捞和养殖,海洋运输以及有关的海岸防护与海军设施等。近数十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对蛋白质、能源、矿产资源的需求急骤增加,对海洋资源开发的规模不断扩大,因而促使与海洋开发有关的科学技术迅  相似文献   

7.
 交通网络和通信网络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这两种网络,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单纯地增加基础设施,例如拓宽道路、增加带宽,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优化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这两种网络的运行效率,而提高它们运行效率的关键就是设计合理有效的路径策略。本文介绍了交通网络和通信网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回顾了交通网络中用于指导车辆行驶的路径选择策略和用于指导行人通行的行走策略,以及通信网络的路由策略及算法。通过比较交通网络和通信网络,发现基于全局信息的策略均好于基于局部信息的策略。然而由于受到网络规模的限制,基于局部信息的路由策略更适合应用在通信网络上。基于全局信息的路径选择策略更适合应用在交通网络上。  相似文献   

8.
刘志佳 《科技资讯》2014,(3):24-24,26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创新,越来越多的智能化电子产品走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工作。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方式的改善,飞机出行越来越成为更多人在交通方式上的优先选择。因此,无形之中也就增加了飞机在飞行中的电子设备使用量。然而,甚高频通信系统作为飞机主体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方式,极大程度上使甚高频通信系统受到各种电子产品不同程度的电磁干扰。本文主要通过对飞机中的甚高频通信系统进行研究,对甚高频通信系统的概念进行简单论述,并对甚高频通信系统中的电磁干扰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找出预防甚高频通信系统中电磁干扰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1、引言在当今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人们普遍感觉到信息时代的来临,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大量需要高度便利的通信。人们盼望信息服务多样化(语音、数据、图象),不受地理限制(市内、长途、国际),还要求小(设备轻小)、快(传递迅速)、省(资费低廉)。不仅要求人与人的相互通信,还要求人与计算机,以及无人干预的计算机与计算机间的相互通信;不仅要求点与点之间通信,还要求点与多点之间的通信(网、会议、广播)。信息容量不断加大,运行速率不断加快,现代通信技术的顺利发展,得力于电子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近一二十年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普及,人们开始对互联网有了依赖性.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产生了大量的WLAN服务需求.WiFi,这个通信时代最热门的无线技术基本上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正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信息通信的发展来势迅猛。世界范围“全球一网”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希望不论何时何地能与任何人进行通信,因此,通信网向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移动化和个人化发展势在必行。 超高速、大容量光纤传输系统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构成所谓信息高速公路,将深刻地改变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有力地促进产业结构的改变,大大地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数十年来,以现代通信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快速扩散与作用,旅游产业在旅游的体验性、闲暇的二重性以及经营者对经济回报性的追求等需求下,逐步呈现出综合化、模块化、跨界型等融合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下,融合创新发展模式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与包括理念、技术、金融、生产以及消费五大支撑体系的低碳体系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快速发展,目前常用的密码体制已无法满足对信息保密的需求,而量子通信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量子通讯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交叉学科,是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与传统的通信方式相比,量子通信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和保密性好等特点,量子通信的传输速度比光速高4个数量级,且基于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测量坍缩和不可克隆三大原理提供了无法被窃听、计算、破解的绝对安全性保证,原则上实现了不可被破译的完美通信.  相似文献   

14.
1 实现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ON)的必要性电信业务发展到今天,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话音通信,一些非话业务(如:数据、传真、可视图文、电子信箱,会议电视等)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为满足用户需求,人们已研制出传输某一业务的网络,如电话网,计算机网,共用天线电视网等,这种网络独立,业务独立的状况对用户而言,需申请不同的业务服务,即增加了用户负担又在很多方面重复投资.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无线多媒体业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太赫兹通信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太赫兹频段能够提供超高带宽,为支持超高速数据传输提供了可能。目前,SG 100G研究小组正在进行太赫兹频段通信相关标准的制定,根据该研究小组前期研究成果,对太赫兹通信的特点、面临的挑战、应用场景、无线链路模型、相关MAC协议进行了分析归纳,并在最后对太赫兹通信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在CDMA蜂窝通信系统中采用终端间直接通信模式的无线接入方式。提案方式中,相距较近的通信终端采用小功率发射的直接通信模式,谋求减轻同信道干扰、增加系统的通信容量。通过计算机仿真证明了提案方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SDH技术的迅速发展,光纤通信已经成为电力系统通信的主要手段,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广泛应用,电力通信系统所承载的业务种类不断增加,对传输系统的带宽需求越来越大,早期的STM1(155M)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由STM1向STM4(622M)升级势在必行。本文以遵化市电力公司通信网络的升级为基础,就如何充分利用现有STM1设备、最大限度节约资金、保证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优化的升级方案,对SDH网络的建设与升级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运输压力的增加,轨道交通通信逐渐大规模投入经营,以其安全、舒适、快捷等优势特点受到社会大众的青睐和认可,吸引更多的出行人群开始选择轨道交通通信。近年来通信技术的发展为轨道交通提供助力,尤其是移动电话的普及,要求轨道交通的地下交通全面覆盖通信信号,满足乘车人群的需求。本文立足于现实首先对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进行概述,其次对系统模式的构建加以分析,最后对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功能需求进行分析,为构建城市轨道通信系统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讲机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无线移动通信设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得到应用,但那时的对讲机体积大、重量大和通信距离近,主要应用于军队和一些特殊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对讲机已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即时沟通、一呼百应、经济实用和通信不产生费用等通信特点使它成为人们喜欢和信赖的通信工具。  相似文献   

20.
林丹 《科技信息》2013,(24):241-241
纵观全球,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对数据通信和多媒体业务需求不断增长,移动通信技术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巨大变革,移动通信技术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4G技术是在3G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更安全的技术保障等诸多方面的优势,是当前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笔者从当前移动通信的现状出发,对国内外4G移动通信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综合人们对移动通信应用的需求和全球移动运营商的发展策略探讨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