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CuCl2?2H2 O 和1,2-双(4-吡啶基)乙烷(bpe)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出一个二维层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Cu2Cl2(bpe)]n(1).利用单晶 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 X-射线衍射等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3.7881(12),b=15.067(5),c=10.904(3)?,β=96.460(4)°,V=618.4(3)?3,Z=2,Dc=2.053 g/cm3,μ=3.849 mm-1,F(000)=380,R1=0.0409,wR2=0.0999[I>2σ(I)].在化合物1晶体中,Cu2+通过μ3-Cl桥连沿a轴方向形成之字型双链梯形结构,进一步通过 bpe配体沿 b轴方向拓展连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2.
采用1,2-二(4-吡啶)乙烯,硫氰酸铵和乙酸钴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配位聚合物[Co(bpe)4(CNS)2]n(bpe=1,2-二(4-吡啶)乙烯,CNS=硫氰酸根),并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四方晶系,空间群为14;晶体学参数:α=1.5897nm,b=1.5897nm,C=1.5446nm;β=90°,V=3.903nm^3,Z=4,R1=0.0784,wR2=0.1908。晶体的基本构建基元包含一个钴(Ⅱ)原子,四个1,2-二(4-吡啶)乙烯,两个无序的硫氰酸根,其中每个Co(Ⅱ)原子与四个1,2-二(4-吡啶)乙烯相连形成了具有菱形格子的[4,4]二维网,有趣的是,沿C轴加角为90。的的二维网又互穿构筑了2D→D的配位聚合网络。 相似文献
3.
朱航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4(5):1034-1038
以1,4-双(咪唑基-1-甲基)-苯(bix)、2,6-萘二磺酸(nds)和CdCl_2为反应物,采用水热合成法得到一种全新的具有三维网状框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Cd(bix)(nds)]_n.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方法对其晶体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分子具有中心对称性,每个Cd(Ⅱ)离子的配位数为6,处于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相邻的Cd(Ⅱ)离子通过bix配体连成一种一维链;相邻的链通过磺酸根离子的桥连作用形成二维面状结构;相邻的二维面再通过磺酸根的桥连作用进一步形成三维网状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银(Ⅰ)的3,6-二(2-吡啶巯基)哒嗪配合物,{[Ag2(C14H10N4S2)3]n.4.5nH2O.2nNO3-}(1),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分析技术给予表征。配合物1是具有(6,3)拓扑的二维蜂窝网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银(I)中心为三角平面配位几何构型。晶体结构为三角晶系,R-3:空间群,a=15.555(3),b=15.555(3),c=42.587(8),α=β=90°,γ=120°,Z=6,V=892 4(3)3,R1=0.064 5,wR2=0.213 3。二维网状结构沿着c轴准确堆积为具有一维通道的(6,3)拓扑蜂窝层。配合物1的循环伏安测定表明电极反应是准可逆反应。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研究含苯并咪唑有机配体与Zn(Ⅱ)的配位反应规律和性质,利用双齿配体2-氨甲基-1H-苯并咪唑(AMBI)和ZnSO4·7H2O在甲醇-水体系中进行反应,得到了一维链状结构配位聚合物{[Zn(AMBI)(H2O)SO4]·0.5H2O}<sub>n,测定了晶体结构,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Zn(Ⅱ)与来自AMBI的2个氮原子、硫酸根的2个氧原子和水分子的1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一个空间扭曲的四方锥结构;配位聚合物通过硫酸根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通过对配合物超分子体系的结构研究,进一步认识了氢键和π…π堆积等非共价作用和配体结构对超分子拓扑结构的影响,对于合理选择有机配体、合成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AgCF3SO3与 1,4_二咪唑基_二甲苯 (bix)在双膦配体dppm或dppe参与下通过自组装得到结构迥然不同的两个配合物 :零维金属大环配合物 [Ag4 (bix) 2 (dppm) 4(CF3SO3) 2 ](1)·2CF3SO3·2DMF·2H2 O及具有二维 (4 ,4 )格子的聚合物 [Ag(bix)(dppe) ]n(2 )·nCF3SO3·nDMF·nCH3OH ,表明双膦配体的链上亚甲基的数目对配合物的结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标题配位超分子聚合物{[Cu2(dhbd)2.2H2O].4H2O}n(其中H4dhbd=2,3-二羟基丁二酸),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a=0.8 373(5)nm,b=0.8 768(5)nm,c=1.2 139(7)nm;α=90°,β=104.516(10)°,γ=90°;z=4,Dc=2.045 mg.m-3,μ=2.561 mm-1,F(000)=540;最终偏离因子R=0.0 227,ωR=0.636。配合物的基本构建基元包含2个铜(Ⅱ)离子,2个2,3-二羟基丁二酸根,2个配位H2O分子和4个晶格H2O分子。配合物中,2,3-二羟基丁二酸根与Cu(Ⅱ)配位,沿着21轴方向形成一维螺旋链,进而又通过桥联作用扩展为具有(3.72)(3.73.82)拓扑结构的二维层,毗邻的二维层籍(O…H?O)氢键相互作用进一步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新显色剂2-(5-羧基-1,3,4-三氮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与铁的显色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新显色剂2-(5-羧基-1,3,4-三氮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简称CTZDBA)与铁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CTZDBA与Fe(Ⅲ)形成稳定的络合比为2∶1的紫红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60nm,络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21×104L.mol-1.cm-1,Fe(Ⅲ)质量浓度在(0~0.8)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所拟方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纯铝和铝合金样品中微量的铁,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9.
首次用Cu(CH3CN) 4 ClO4与新型配体 9′ (4,5 二烷基硫 1,3 二硫杂环戊烯 2 叉 ) 4′ ,5′ 二氮杂芴合成了两种Cu(I)配合物 ,并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光谱的测定 .提出了一维链状的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以4-硝基苯氧乙酰肼为原料,经N,N’-二晚基肼3,最后脱水环化合成了最终产物2-(4-硝基苯氧甲基)-5-卤代苯基-1,3,4-噁二唑4,收率在90%以上。通过IR、^1H NMR对化合物3、4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首次用Cu(CH3CN)4ClO4与新型配体9ˊ(4,5-二烷基硫-1,3-二硫杂环戊烯-2-叉)4ˊ,5ˊ-二氮杂芴合成了两种Cu(I)配合物,并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光谱的测定。提出了一维链状的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配合物二氯·二[1-对甲氧基苯基-3-(1,2,4三唑-1-基)-1-丙酮-N4]合钴(Ⅱ),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2.100 8(4)nm,b=0.488 88(10) nm,c=2.627 4(5) nm,β=98.10(3)°,V=2.671 5(9) nm3,Z=4,Dc=1.473 g/cm3.晶体配合物为C2对称,对称轴通过钴原子,钴原子与来自配体的两个氮原子和两个氯原子配位,形成一个略变形的正四面体结构,测定了其IR及UV-vis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