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编观点: 眼下,鹿城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作为以鞋、服等传统产业为重点特色、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区,如何利用科技提升鹿城传统特色产业、服务第三产业,进而促进全区乃至全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前科技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今后,鹿城区科技工作将以“一个创新、四大重点”抬进城市转型。实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战略助推鞋产业集群优化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温州鞋业发展现状制鞋业是温州的传统工业,温州也是中国制鞋业的发祥地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制鞋业已发展成为温州的支柱产业之一,生产数量保持在全国的1/4左右,温州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鞋都"。鞋产业集中在鞋都园区,并已形成上下游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截至2009年底,仅鹿  相似文献   

3.
郭霞 《华东科技》2013,(2):58-59
2012年,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着力实践"服务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发展",加快由"资源集聚共享平台"向"创新支撑服务平台"的转型升级,围绕上海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推进科技资源集聚与共享、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全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光大We谷是广东光大产业集团(以下简称光大产业)旗下的综合性产业园,作为光大首个产业园区项目,一直秉持着成为"企业成长合伙人"的理念,开创"1+2+N"模式——以企业为核心,构建企业赋能生态和园区智慧生态为两翼,以产业资源为支撑打造产业服务生态大格局,通过"服务+空间+资源"三大方面结合"全场景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360°服务,为企业注入发展新功能。为迎合国家政策布局和区域产业规划,光大产业大力引进电子信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和5G技术等新兴科技产业,积极为东莞的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5.
从坚持政府主导与政策保障、制定转型发展模式、发展接续产业与调整产业结构、以科技创新支撑转型跨越发展、建立产业集群与发展循环经济5个方面,探索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以期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知识为资源/网络/服务的认识,提出并开发了知联网和知识云服务,使互联网转化为一条知识高速公路,成为智慧城市在云时代的软基础设施.知联网为用户创造了一个容易存取和更高价值的有组织知识源,资源丰富的云计算平台支持按需知识获取服务,为产业提供全新的知识生态系统.讨论了知联网和知识云的理念,并研究与开发了一系列可支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联网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是产业转型发展的持续动力,它以自主研发为导向,以提升产业贡献率为核心,不仅能克服产业发展瓶颈问题,还能释放环境、资源限制压力,从而带动产业向"高、精、尖"迈进,形成产业先发优势。立足于京津冀,基于对该地区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契合关系分析,提出了京津冀实现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常清 《上海信息化》2014,(12):62-64
近年来,上海大力发展"四新"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信息服务领域涌现出一大波创新企业"标杆"。上海华谊集团立足自身产业优势,以"高端、创新、一体化、跨市"为主题,唱响了"走出去"发展的主旋律,其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的探索实践,为上海传统企业转型创新带来了哪些启发?  相似文献   

9.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以"服务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发展"为主线,构建了科技资源信息系统与科技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了科技综合服务平台,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通过组建服务平台,整合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各类产学研优势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江苏正处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关键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传统特色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都亟需大量的优质科教创新资源予以支撑。目前,江苏省内高等院校及其学科建设较过去得到了较好发展,但是经过区域分布、关联度分析发现,其与地方重点发展产业的匹配度不高,且相关学科水平整体不高、国家重点学科数量较少,迫切需要加强建设的针对性,充分释放高校创新活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保障和支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立足于广州的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浙大华南工研院或研究院)在科技创新服务中形成了集研发设施平台、创新开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人才培养平台五位为一体的"产业创新大平台"格局,为广州市乃至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科技与人才支撑。该院自2015年正式运作以来的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已经为40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等服务,成为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中的一颗新星。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寻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期间,从创新全球化的视角,深入解析区域创新发展瓶颈,探索产业经济转型发展路径,进一步提供新空间,拓展新思维,激发新动力,对于未来五年科技经济发展尤为重要。为此,要以结构性、跨越式推进战略,加大区域创新及科技产业化、市场化驱动,实现科技产业为主导的实体经济战略重组与转型升级;以区域战略要素和区位优势为基础,以产业转型、技术替代和资产重组为支柱,推进国家或地区之间在产业、技术、资金、服务等领域的创新合作,加快产业布局、资源重组和优化升级,实现系统性、差异化、链接性和协调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上海确定重点推进九大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后,作为上海创新资源和服务的集大成者,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把平台与高新技术产业推进进行"无缝"对接,真正成为上海城市转型、科学发展的公共助推器?为此,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了小到网站主页设计、大到整体推进布局的一系列探索,据记者获悉,平台管理中心最新的动作,是针对九大领域每个产业推出相应专题,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资源集散池"。本期"研发平台"栏目,将结合权威人士对当前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态势的分析和判断,关注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如何助力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探寻平台与产业发展之间"相生相荣"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浙江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一项战略举措,是一次契合历史传统、符合发展规律、切合浙江省情的成功实践。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创新推动"产、城、人、文"融合,为破解空间资源瓶颈、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对于推动供给侧改革、经济转型升级等发展难题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浙江模式。浙江省的"特色小镇"战略,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提供"浙江智慧"。  相似文献   

15.
《杭州科技》2012,(6):12-15
"十二五"时期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机遇期,2012年是"十二五"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工业的转型升级仍是产业发展重点。国际环境的新变化、资源限制等为浙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倒逼机制,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改造和提升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浙江省和杭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淮北市面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巨大压力,积极正视科教资源禀赋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现实,以巩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创建成果、建设创新型城市为抓手,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一、上下联动落实政策,形成科技创新合力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规划。结合"调转促"发展要求和全市创新发展情况,制定了《淮北市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实  相似文献   

17.
获奖风采     
《广东科技》2015,(5):8-9
<正>"创新梦"联接着"中国梦"。每一个获奖项目都代表着一次攀往科技巅峰的新征程,每一本金光闪闪的奖励证书,都是广东人圆梦科技的新的里程碑。一项又一项面向产业转型和社会发展紧迫需求的科技项目,为我省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正"天堂硅谷"杭州,是首批全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之一,是"中国软件名城"。杭州的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呈现"基础扎实、应用领先、优势明显"的局面,是杭州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亮点,为促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2015年以来,杭州市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经济效益持续攀升,产业环境逐步完善,为  相似文献   

19.
毛泽阳 《广东科技》2010,19(23):22-26
目前,广东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的一个重要目标。香港拥有非常发达的国际化和专业化的服务业,广东应更好地利用香港的科技创新和服务资源。同时,广东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也为香港成熟的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欲了解更多关于现代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理论知识,请参考本刊于2010年7月份策划报道的"探索科技服务业的‘广东路径’"专题,以及2009年12月策划报道的"聚焦广东科技服务业"专题。)  相似文献   

20.
正贵漂科技积极借助区域产业发展优势,整合创新创业优质资源,全方位促进科技型企业培育。"十三五"期间,贵州贵漂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创新创业服务,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累计为5000余名创新创业者提供服务、完成线上孵化企业1000余家……这份答卷,有力助推了贵州创新创业及科技型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