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日前,经浙江省政府同意,台州市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联合印发《台州湾科创走廊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台州湾科创走廊正式成为省域科创走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明确了台州湾科创走廊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格局、产业导向和建设重点等,为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台州湾科创走廊发展建设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2.
正为全面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高质量推进绍兴科创大走廊建设,主动对接G60科创走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推进融杭联甬接沪,集聚创新要素,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近日,绍兴科创大走廊合作推进会暨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浙江赛区电子信息行业总决赛圆满结束。科技部原副部长、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院长张来武,浙江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茅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书记处原书记张泽,浙江省科  相似文献   

3.
城西科创大走廊围绕"原始创新大平台、高端人才荟萃地、未来产业先导区、综合改革试验田、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发展目标,精准发力抓落实,创新策源地建设初显成效.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夯实,2021年实现产业增加值2812.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254.1亿元.创新策源能力进一步提升,集聚全省超60%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省...  相似文献   

4.
正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作为浙江省建设的四大科创走廊之一备受关注。近日,浙江省发改委、省科技厅、温州市政府联合发布《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规划》,进一步明晰战略定位、强化科技支撑、优化管理机制,充分激发改革、开放、创新动力源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力打造浙江科技创新的"金名片",努力在"重要窗口"建设中争当标杆。  相似文献   

5.
<正>为打造"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2016年4月召开的浙江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之后,绍兴、宁波以及湖州等地也积极谋划建设各自的科创大走廊。科创大走廊的实质是科技创新的集聚区和示范区,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区。中关村是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借鉴中关村科技创新经验,将有助于浙江科创大走廊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动员大会8月5日下午举行。会上,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车俊为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授牌,袁家军代表省政府与浙江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张鸿铭、吴朝晖及阿里巴巴、微泰医疗器械公司负责人发言;杭州市政府、省科技厅、省交通运输厅发布了科创大走廊建设规划和相关政策,展示了一批重点建  相似文献   

7.
<正>加快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是贯彻浙江省委省政府对杭州工作的新要求,也是杭州主动适应新形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示范区效应为创新型国家作贡献的新需求,具备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2016年5月,杭州市召开了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城西科创大走廊对杭州的战略意义有利于提升环杭州湾地区乃至全省在长三角区域的战略地位。《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长三角地区定  相似文献   

8.
纵观国内外创新发展经验,很多全球知名创新区均呈现出"廊带"分布特征,科创走廊已成为多个城市跨区域合作的一种重要模式.基于创新链视角,以"128号公路"创新廊道和广深科创走廊为例,探究科创走廊的建设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科创走廊可视为一个包含核心节点和辅助节点的虚组织,且所有节点不是等量齐观的,核心节点具有核心功能;第二,若核心节点的功能弱化,科创走廊会呈现劣化趋势;第三,科创走廊的建设包含从知识资源的流动整合到创新孵化溢出,再到市场化应用的科创全链条过程,但目前该链条仍然存在资源流动障碍、创新孵化断裂与结构失衡等问题.因此,要实现科创走廊中多主体良性互动,就要有一个核心主体发挥集聚扩散作用,即"高山起高峰,高峰带高原",从而实现科创走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第一次见诸报道是在2015年11月12日。浙江"十三五"规划座谈会提出,"十三五"发展重点要围绕"五大发展理念",抓好"既该干又能干成"的大事。头一件便是,"抓紧规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至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这个名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路媒体上,甚至连住宅推荐、招生入学、创业就业等方面的评论文章中都不时提到这个杭州城西最重要的规划。"这里是我梦想中创业的地方。"这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对着杭州城西的喊话。这是一条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0.
正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打造全省创新高地,近日,江西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支持将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建设成为全省高质量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建设方案》提出,按照"核心驱动、点面推进、协同联动、错位发展"导向,构建"一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并于12月1日正式对全国公开发布。其中,第一章第一节和第三章第一节分别明确:"建立G60科创走廊等一批跨区域合作平台""依托交通大通道,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加强合作,持续有序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这标志着G60科创走廊从秉持新发展理念的基层生动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日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路演中心联合体成立大会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长三角全球科创路演中心举行.会上,联合体筹备组作《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路演中心联合体筹备工作报告》,宣读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路演中心联合体章程》,确立联合体体制机制,助力形成更强合力,发挥联合体品牌效应.在联合体宣言中,各成员达成四项...  相似文献   

13.
<正>为做强做优全省科创走廊体系,推动科创走廊科学布局、规范建设、因地制宜和高质量发展,经省政府同意,制定《浙江省科创走廊建设工作指引(试行)》。一、建设原则统筹布局,上下联动;创新制胜,融合发展;变革重塑,优化配置;规划牵引,扎实落地。  相似文献   

14.
正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动员大会5日下午举行。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车俊强调,动员大会的召开,是落实全省科创大会精神的实际行动。科创大走廊是我省强化科技创新、支持人才创业、加快转型升级的主阵地,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责无旁贷的责任感,集聚资源、集中力量,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高效率建成,使之成为引领全省发展的"创新极"、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会上,车俊为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授牌,袁  相似文献   

15.
正8月5日上午,G60科创走廊宣城(上海)科创中心、人才大厦项目落户上海市松江区,将依托上海高端人才和科研机构集聚优势,发挥宣城产业特色鲜明、要素联系紧密优势,进一步加速内循环、深化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融合发展,实现"做大蛋糕""两地双赢"目标。作为G60科创走廊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宣城(上海)科创中心位于临港松江园区创智一期6号,总建筑面积1.092万平方米,将于明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该中心  相似文献   

16.
<正>一直以来,嘉兴不断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2016年,嘉兴市着手开展沪嘉杭G60科创大走廊战略研究,2017年被列入浙江省接轨上海示范区,同年的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两区一城一走廊"的发展战略。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嘉兴G60科创走廊列入浙江省大湾区的主廊道,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沪  相似文献   

17.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依托交通大通道,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加强合作,持续有序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  相似文献   

18.
5月19日、20日,新增的两家浙江省实验室先后挂牌. 与运行已近一年的之江、良渚、西湖、湖畔等首批4家省实验室一样,两个新成员也被冠以极富浙江人文地理特色的名字——"甬江""瓯江"竞相奔涌,创新之潮逐浪高! 甬江实验室聚焦新材料开展前沿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甬江实验室的挂牌,意味着浙江省实验室布局已实现对"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9.
科创前沿     
正01上海将加快培育一批"硬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2021年1月24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上海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龚正表示,在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上,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国家实验室,继续办好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全力实施三大"上海方案",加快培育一批"硬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相似文献   

20.
朱伟 《安徽科技》2018,(5):30-31
正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把淮北市打造成苏鲁豫皖四省交汇区域开放创新高地、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样板区,争创省级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淮北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发展战略,根据全市科技创新资源的空间分布现状和未来城市发展需要,按照"一廊、一带、一脉"的"川"字型空间格局,在山水之间创新规划建设淮北绿金科创大走廊。一、建设淮北绿金科创大走廊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