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易 《科技智囊》2013,(1):73-73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这段话的原意是:极尽天下繁杂事物的,依存于卦象;鼓动天下变化的,依存于爻辞;阴阳转化裁成万物的,依赖于卦变;阴阳推移运动的,依存于变通;蓍占神妙而能昭示吉凶的,依存于人;在默然  相似文献   

2.
小易 《科技智囊》2011,(9):65-65
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这一句继续在阐释道用。《易经》揭示了道的演化和运用的规律,道无处不在、无所不用,小到器物、大到法度,普遍到百姓日用,都有道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在发挥作用,却为众人所忽略。先看第一个小分句"见乃谓之象",见通现,何为象?易经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即为象,那什么是象?《周易正义》云,兆见日象。意思是说兆示的显现就是象,  相似文献   

3.
小易 《科技智囊》2008,(6):67-67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在解读这一句的时候,有必要再回顾一下前面两句:圣人有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在这两句中,圣人界定了“象”和“爻”的概念及其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4.
小易 《科技智囊》2011,(8):63-63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是故,即因此,此后八句,将进一步阐说易卦的由来及其神奇功用。这里我们先看前四句。先看第一、二分句——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  相似文献   

5.
小易 《科技智囊》2007,(8):67-67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在儒家的“内圣外王”的思想中,认识论占据了很大比重。从本章第一句,即开始讨论道德和认知之间的关系。关于什么是“道”,孔子一言以蔽之,“一阴一阳之谓道”。乾为天,为刚,为阳;坤为地,为柔,为阴,两者的有机组成就是“道”——姑且借用这个字,正如道家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相似文献   

6.
小易 《科技智囊》2012,(12):79-79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这段话的本意是:拳人看到天下事物的变动,凶而观察其会合变通,以推行其典章礼仪,缀以爻辞,以推断吉凶,这就是爻。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起于桑陌,一生事功,学问名噪天下。虽拜相封侯,官至一品,但也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子之道:读书之道;修身之道,勤俭之道;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8.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在解读这一句的时候,有必要再回顾一下前面两句:圣人有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在这两句中,圣人界定了"象"和"爻"的概念及其产生过程,而这正是本句所因承的两个前提。"赜"在前句中出现过,  相似文献   

9.
小易 《科技智囊》2008,(4):61-61
圣人有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如果以章来区分的话,此句为第八章的章首。通览一下前面的文字,在此前的七章中,约略可以对主要内容做一归纳:前三章主要谈的是《易经》中的基本概念,比如乾坤、阴阳、彖、爻、辞等而后四章是在基本概念基础上的系统推演,其中谈到了《易》的弥纶天地,又进一步推及人事,谈到如何成就圣人的盛德伟业,  相似文献   

10.
郭象“物之自造”、“自尔”、“独化”论释义束际成,金荣昌郭象字子玄,是两晋元康永嘉年间最著名的玄学家之一。《庄子注》是他的代表作。在《庄子注》的序中,他对《庄子》之旨作了概括:“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这死生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上知造物无物,下知...  相似文献   

11.
小易 《科技智囊》2011,(3):75-75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这一句继续在阐释易道功用。对于这一句,《周易正义》中有更详尽的解释:"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者,言易道如此,是故圣人以其易道通达天下之志,极其幽深也。"以定天下之业"者,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杨朱学派治身、治天下统一的主张。指出杨朱从“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的养生理论推之于治天下的不取、不与的理论。其至高的政治理想是“君臣道息”,而现世的理想则是“君臣皆安,物我兼利”,其基本内容是“行贤而去自贤之行”。  相似文献   

13.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遣鲜矣。在儒家的"内圣外王"的思想中,认识论占据了很大比重。从本章第一句,即开始讨论道德和认知之间的关系。关于什么是"道",孔子一言以蔽之,"一阴一阳之谓道"。乾为天,为刚,为阳;坤为地,为柔,为阴,两者的有机组成就是"道"——姑且借用这个字,正如道家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相似文献   

14.
小易 《科技智囊》2010,(9):73-73
<正>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这句话粗读的时候,觉得大概意思能够懂了,不想,在深究的过程中,却碰到了一个千百年来《易学》不解的难题。难题的关键在于"参伍以变",先来看参,参同叁,就是三的大写,参就是三;同理,伍是五的意思。"参伍以变"指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NH2)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叫二肽,其中,连接2个氨基酸分子的那个键(-CP-NH-)叫肽键,形成二肽时失去了一个分子的水。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做肽链。由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互相连接在一起,形成非常复杂的空间结构,叫做蛋白质。氨基酸、多肽、肽链和蛋白质的关系可归纳成下图:  相似文献   

16.
小易 《科技智囊》2011,(1):71-71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此之谓也。这句话是这一章的结尾,即以上前文所说的是四大圣人之道。联系上文,四大圣人之道是指此章开头所言:《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相似文献   

17.
小易 《科技智囊》2013,(3):77-77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这段话的原意是:吉凶悔吝,产生于爻动;刚柔,是立卦的根本;变通,起于因应时势:吉凶,以其守正执一无往不胜;天地之道,以其正昭示于人;日月之道,以其正明照天下。天下蠢动不已,以正而归于纯一。  相似文献   

18.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是故,即因此,此后八句,将进一步阐说易卦的由来及其神奇功用。这里我们先看前四句。先看第一、二分句——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先看何为"阖"?《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门扇也。一曰闭也。从门盍声。胡腊切。原义为门窗,后引申为关门窗。再看何为"辟"?《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凡辟之属皆从辟。必益切。辟,开也。  相似文献   

19.
<正>三网融合,是和谐融通之道,需要广电网、电信网与互联网三者洞开门户,优势互补,竞合多赢,进而福泽天下。三网融合的最高境界是利好各方。三网融合从规划进入实际操作层面之后,最为直接的利好消息是资本市场的巨大开拓,包括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运营商以及光纤通  相似文献   

20.
小易 《科技智囊》2010,(3):83-83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承接上文,"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讲的是八卦的形成过程。而这一句则顺势推演,从八卦进而到万物,这一句展现了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引伸与触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