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1938年中国抗战的临时首都,武汉荟萃了来自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的大批文化人士,抗战文学得以在此蓬勃兴起。作为唤醒民众、教育民众的重要工具,抗战文学以“大众化”、“通俗化”的话语实践服务着民众,并在特定历史语境中形成自身独有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二战期间,日本的“笔部队”作家和军队作家创作了大量侵华文学。这些作品形成一个特定的中国形象。运用形象学理论对这一形象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一形象是当时日本占主流地位的“大东亚中国观”的文学化,同时也是战争时期特定政策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叶出现于中国文学中的农民形象,都是时代精神的产物。他们既勇于开拓进取,又受到时代思想的束缚。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曲折磨难,新时期的农民精神出现了两极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日之间有着两千多年的交流史,日本社会科学文化的各个领域几乎都源自中国。中日作家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许多对方国家的民众形象。在近代日本作家笔下,中国人无数次地成为创作对象,特别是明治维新之后的中国普通劳动者、小市民等阶层。对明治、昭和、战时及战后的作品进行比较后会发现,日本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对中国平民形象的定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周建彩  孙春雷 《科技信息》2007,(17):162-162,138
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以轰炸、纵火等种种暴虐、野蛮手段,极力毁灭中国大中小学校、科学研究机构、出版社、图书馆、博物馆,对我国文化教育事业摧残至为酷烈,给中华民族文明造成深重的创伤,这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战争行为,还是战争罪恶之上的罪恶!  相似文献   

6.
对抗战语境下的文学选择进行了全面回顾。提出抗战语境下文学创作的民族民间文化意识凸现、生命意识张扬、文学风格多样。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抗战文学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一是团结奋斗的爱国热情;二是文艺大众化的真诚努力;三是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四是及时开展文艺批评和思想斗争,促进文艺健康发展;五是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文学创作的思想艺术质量.  相似文献   

8.
对抗战语境下的文学选择进行了全面回顾。提出抗战语境下文学创作的民族民间文化意识凸现、生命意识张扬、文学风格多样。  相似文献   

9.
1937年至1941年间的中国抗战严重地损耗了日本国力.由于在华战争的巨大消耗,日本的国家财政收支严重入不敷出、战略资源极度匮乏、工农业生产皆陷于破产的境地,事实上,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国力已经急剧衰退,濒临崩溃.这对日本法西斯的败亡起着根本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儿童形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作家们创造了众多的少年儿童形象。其中,最主要的有五类。它们是:安琪儿——提纯了的道德境界和人格理想的象征;精神家园的守望者;苦难现实的体现者;红色接班人以及浪子和逆子。这些内涵各异的形象反映着作家们不同的社会理想、人格理想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1.
12.
可以说,在日本文学史上,军记物语是代表了中世文学的一种崭新文学体裁。本文旨在阐述说明军记物语产生原因及形成、演变过程中,展示日本历史上一段金戈铁马的历史场面。  相似文献   

13.
1931~1937年,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广袤的土地上,少数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万众一心,投入抗战的洪流;为了民族的生存,不屈不挠的同敌人战斗;为了驱逐侵略者,以自我牺牲精神,熔铸光照千秋的中华魂。6年的抗日斗争,表现出少数民族投入斗争的人数之多,地域之广,战斗之残酷,形式灵活多样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于中国语境中的道家化,谋士张良的形象在日本中世文学中发生了武士化的变异。在军记物语中,张良与武士阶层的重要特征———武勇发生了联系。谣曲、幸若舞曲、御伽草子等文学体裁里均出现了描写张良勇猛品质的作品。这种变异与圯上受书故事在日本的流布密切相关。由于日本中世兵法概念包含用兵之术与武术两层含义,未曾阅读中国古代兵书的作者根据武士阶层对于个人武力的需要,自觉将张良所得兵书定位为武术秘籍,赋予了张良精于武艺、勇猛战斗的武士面貌。通过鞍马天狗传说的典故摄取和樊哙张良相并置的惯用句使用,张良身上的武士因素在中世文学中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日本作为引进西方文艺理论、美学的"中间人"对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仅是给予中国美学、文艺学一个学科的名称,更重要的是在基本的范畴、概念、术语及文艺、审美观念和学科体系、方法论等学科构成的奠基性、根本性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巨大影响成就了20世纪中国文艺学、美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结构性特征,形成了中国文艺学、美学的内在发展理路,表征为中国文艺学、美学现代形态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现当代文学中红旗意象的象征意义、政治意义和审美价值,认为红旗作为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尤其是红色革命文学中独特的意象,在大量的诗词、小说等文学创作中反复呈现,有其特殊的时代内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日本帝国主义曾打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旗号,对中国进行了公然的侵略。占领中国东北以后,日本侵略者对东北文坛进行了残酷的封锁与镇压。日本作家肆无忌惮地为本国的侵略行为歌功颂德,对中国人民极尽歪曲、丑化之能事。透过日本作家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殖民化统治,同时也彻底戳穿了日本侵略者所谓的“王道乐土”、“五族协和”的谎言。  相似文献   

18.
从文字、文献责任者、编目规则等方面对若干日文文献主要著录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日本帝国主义曾打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旗号,对中国进行了公然的侵略。占领中国东北以后,日本侵略者对东北文坛进行了残酷的封锁与镇压。日本作家肆无忌惮地为本国的侵略行为歌功颂德,对中国人民极尽歪曲、丑化之能事。透过日本作家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殖民化统治,同时也彻底戳穿了日本侵略者所谓的“王道乐土”、“五族协和”的谎言。  相似文献   

20.
清朝末期(1896-1911年),大量日文图书被翻译成汉语引进中国,对中国的思想、语言等各方面产生巨大影响。本文拟通过分析这些日文译书的特点,探讨其对中国图书文献发展的影响。从量、质、形三方面指出其丰富汉语文献、改善藏书结构、改变图书形式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