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离职倾向的现状进行调查;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进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对于目前的工作非常满意并不存在离职倾向,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仍然有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存在离职倾向。影响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离职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自身因素。基于此种情况,主要提出如下建议: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爱岗教育,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解决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的编制问题,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的变化,社会发展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人的素质,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高校体育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这项伟大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现代人素质,培养出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具有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的、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21世纪人才,是高校体育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就高校体育教师在培养现代化人才方面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教师对高校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职业素养是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对重庆市8所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教师职业素养存在部分失范的现象,在对其影响因素加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教师职业素养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职业倦怠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显示: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较为普遍.高校体育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较高的来自科研、自我发展、及职业期望的压力,同时还感受到相当程度的来自工作因素、组织气氛及学生因素的压力.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缓解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28名高校民汉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状况进行了调查,以期为预防和缓解新疆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压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希望以此引起各相关部门对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压力问题的广泛关注,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减轻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运用SPSS 16.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One-way ANOVA和Cross-tabs分析.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压力较大,在工作中感受到来自科研、职业期望及自我发展的压力,同时还感受到相当程度的来自工作因素、组织氛围及学生因素的压力,新疆高校体育教师在族别、职称、学历、年龄和教龄5个方面工作压力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是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高校体育对于人文精神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重技术的现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人文精神不但是人才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变传统体育观念、优化课程内容完善课程结构、提高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提高高校体育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教师能力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21世纪人才的培养质量.全面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是21世纪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搞好高校体育教学、训练及科研的关键.笔者就高校体育教师所须具备的知识结构与业务能力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目的在于建立高校体育教师综合能力的标准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出色地完成21世纪高校体育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8.
未来高校体育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发展,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达到科教兴国的目的,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五方面素质,即思想品德素质、学识素质、教育技能素质、科研素质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超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中,教师自身因素与外部保障措施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阻滞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实施体育名师的本土化培育和全球化塑造,创设高校体育教师职后研修革新机制,构建同伴互助的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师个体诉求与学校全程推进双管齐下等超越策略,完全可以使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从困境中得以突围.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问卷对陕西省部分高校在业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高校在业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普遍存在,常表现出挫折感,疲劳感、容忍度低以及工作中缺乏耐心等现象,且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动,有明显的衰竭和无助感.女性体育教师的厌倦心理明显高于男性;31-40岁阶段厌倦心理较为严重,公共体育课程教师厌倦心理明显高于体育专业课程教师.建议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为体育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同时还应积极寻找缓解的办法,有效缓解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  相似文献   

11.
以耗散结构理论为研究视角,指出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建立体育教师队伍系统的耗散结构。提出建立开放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建立学习型组织、系统优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体系结构,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等,是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精神、职业教育意识、实践操作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目前高职教师在这几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足,为此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途径被提上日程,即坚持教书育人,在岗位创新中发扬爱岗敬业精神;拓展行动导向,在教学实践中强化职业教育意识;建立顶岗制度,在企业锻炼中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加强督导评价,在不断改进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高等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校体育教师必须从树立新型教育观、加强职业道德素养、强化专业素质、优化知识结构四个方面加以提高,以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贫困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切实了解基层贫困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培训情况,为实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素质,提供详尽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带来人才竞争全球化的今天,培养创新人才巳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目标,高校班主任应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创新素质培养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创新型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王恩惠 《科技信息》2009,(7):382-382,287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适应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充分发挥体育在培养高质量人才中的作用,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是关键。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师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中主要探讨了如何通过计算机实验教学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学生与教师的课前准备、实验教学课的教学模式等方面来具体分析了如何达到更好的计算机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围绕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因素分析和近期高校重大体育伤害事故案例解析,指出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不足以及在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继而从高校体育教师培养视角探讨预防高校体育课伤害事故的策略:(1)通过自我提升加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意识;(2)通过专题讲座加强运动保健相关知识的普及;(3)通过模拟演练提高体育教师运动损伤处理和急救技能;(4)改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5)健全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安全教育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9.
生态学视野下的安徽省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作为教学应用型高校的一种类型,人才培养是决定其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论文从生态学的视角透视了安徽省独立学院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安徽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型,并从10个方面构建了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体育选修课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行真正的学生自主选课,突出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环节,体现了高职院校体育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化的教学层次。它拓宽了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培养学生各种体育技能,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终身锻炼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职院校体育选修课程由于各种原因,在管理和建设上均存在问题,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研究结合高职体育选修课的具体情况,对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生选课等方面作出分析,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认为必须从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对学生的选课引导、调动教师开课积极性、规范教学工作等方面入手,完善高职体育选修课的教学与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