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共体基本上掌握了主动权,联合国作了重大努力,欧安会配合行动。但国际社会的斡旋显得苍白无力。南斯拉夫爆发武装冲突一年多来,国际社会开展了广泛的调停活动。欧共体率先介入,基本上掌握了斡旋  相似文献   

2.
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前后,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表现出色:首先,面对伊拉克武装侵略并占领科威特,作为联合国最高行政长官德奎利亚尔主持国际正义,从未怀疑过这样的武装侵略不应该被击退;其次,当联合国安理会武力制裁伊拉克的678号决议通过后,秘书长为寻求和平解决危机作了最后的斡旋努力;第三,海湾战争结束后,秘书长又积极组织了战争善后事宜尤其是人道主义的救援行动。德奎利尔所做的工作充分表明:世界不能没有联合国秘书长这样一个中立调停者、超国家利益代表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力争阻止地面战斗;成为和平斡旋中心;防止美国和西方主导海湾局势。作为海湾地区大国的伊朗在此次海湾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日显突出。虽然伊朗政府一再声称将在战争中保  相似文献   

4.
关培凤 《世界知识》2010,(13):58-59
<正>中国为生存与主权而抗战,非达此目的,决难言和平,中日和谈必须以日军完全退出所占中国领土为先决条件。1935年12月,陈介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常务次长,在中日关系日渐恶化的艰难处境中,积极参与对日外交,维护国家权益。1938年,中国政府派陈介出任驻德大使,斡旋中日战争爆发后的中德关系。  相似文献   

5.
黎巴嫩危机随着停火协议的实施已告一段落。在这场持续16天的黎以冲突中,国际社会多方调停斡旋。有心人也许会注意到,在这些调解人中,伊朗外长韦拉亚提很活跃。伊朗以其与黎巴嫩真主党的特殊关系,不失时机地出现在调解黎以冲突的国际外交舞台,为打破长期以来美国对伊朗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围堵,摆脱自身所处的孤立处境做了一系列努力。美国与伊朗交恶由来已久。80年代之前,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将伊朗的巴列维王朝作为其在中  相似文献   

6.
对有心观察和研究国际战略格局和世界政治的人们来说,1991年初的海湾战争,确乎有某种特殊的、双重的意义。首先,战争的诱因既简单,又复杂。起初,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军事占领毫无疑问是粗暴地践踏了国际法准则,在国际社会为千夫同指,万檄共讨;但是,当所有外交斡旋失败,美英军队挟联合国决议之威陈兵海湾,弯弓待发之际,人们又忽然意识到,这场战事不仅将改变地区的力量平衡,并且会牵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一时间,关于战争的胜负、武力干预的正义与非正  相似文献   

7.
维也纳体系是一个均势体系,体系内均势格局的演变堪称经典范例。该体系内权力结构的均衡、大国所确立的运行机制和国际规则以及一批杰出政治家的外交努力,促使均势格局得以持续。在维也纳体系下,均势不单纯停留在实力均衡的物质层面,已上升为一种理念或共识,为维持“百年和平”起到了重大作用。根据当今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来判断,这一和平有可能得以重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政治解决朝核问题的过程中扮演着作为第三方的大国斡旋者角色,从理论上讲,发挥这一角色作用有其特殊的涵义、困难性和复杂性,并因之要求中国的外交斡旋活动完成一定的调解任务。“六方会谈”是政治解决朝核问题的正确选择和有效途径,中国在促成六方会谈的成功举行并获得初步成果的过程中展示了高超的外交斡旋艺术,包括给予帮助的技术、支持冲突方互动的技术和操控技术,部分地完成了对于朝美之间冲突的调解任务。在中国积极和有效的外交斡旋努力下,朝核问题的解决沿正确的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9.
2005年1月18日,刚刚经历过印度洋大海啸的国家之一斯里兰卡传来消息,挪威和平特使索尔海姆来到科伦坡,开始在斯里兰卡政府和反政府的猛虎解放组织之间进行新一轮和平斡旋活动。斡旋、维和与援助,挪威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越来越注重实力外交;北约、日本也积极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世界各国又掀起一轮新的军备竞赛。这一形势的出现表明我国独立自主不结盟外交战略的基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我国必须凋整战略,采取独立自主的“准结盟战略”,使之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预防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挂钩方案”增加了海湾危机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在国际上引起不同反响。由此可以看出,以巴勒斯坦为核心的中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中东就存在着爆发危机和战争的土壤。海湾战争终于爆发.此前围绕海湾危机的政治和外交斗争激烈进行,  相似文献   

12.
和平发展国际战略的理论基出来源于马充思主义的和平外交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平思想.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和平外交思想,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养分,对理解和平发展国际战略无疑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越来越注重实力外交;北约、日本也积极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世界各国又掀起一轮新的军备竞赛.这一形势的出现表明我国独立自主不结盟外交战略的基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我国必须调整战略,采取独立自主的"准结盟战略",使之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预防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一苏联和平外交之史的发展和平外交在苏联看来,是抵抗国外侵略的一种精神上的国防,也是鼓起国际反战运动最有力的号角。虽然在苏联外交史上,对外政策经过了许多次的变迁,可是“为和平而奋斗”这一外交路线是和苏联政权的历史一样长久的。大家都知道,俄国人民对於和平的要求,是俄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这种和平要求立刻由对内的革命口号发展成为对外的一般政策,新政府不管协约国的  相似文献   

15.
树立和平外交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最希望和平新中国自诞生的那天起,就开始了树立和平外交形象的历史进程,并为维护世界和平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然而,长期以来国际上总是流行着一种“中国好战”的观点,使中国外交形象深受伤害。对于居心不良、有意中伤者,我国领导人曾多次予以严肃批驳。但在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看到产生这种舆论的国际性原因,需要认真研究造成这种现实状况的国际国内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好战”舆论同我国曾经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某些不尽确切的表述和观点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复杂挑战,国际社会围绕着构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机制进行着斡旋与博弈。日本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气候谈判与合作,并试图在"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继续保持环境气候领域的主导权。日本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合作既有地缘和历史的原因,更有树立环保大国形象,掌握气候外交主导权,为本国环保产业开拓市场等政治、经济方面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相似文献   

17.
2000年后朝鲜的外交政策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全方位的务实性外交特点初见端倪。这种转变一方面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朝鲜国内的原因。由于朝鲜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其外交政策的变化对相关地区和国家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朝鲜外交的未来走向还并不明确,还存在较大的变数。时于朝鲜来说未来的出路需要一方面发展国家实力,另一方面形成新的外交思想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雅尔塔会议举行于1945年2月4日—11日。此时,盟国军队已从东西方接近德国的心脏地带,战争即将结束。但战后的世界最需要的是和平,如何削弱战争策源地德国,如何让重获自由的民族避免内战的危险,如何在战胜国之间协调利益分配,以及最大限度地维持和平,成为此次会议的中心问题。围绕着这些议题“三巨头”在克里米亚展开了外交的斡旋与斗争。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复杂挑战,国际社会围绕着构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机制进行着斡旋与博弈.日本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气候谈判与合作,并试图在"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继续保持环境气候领域的主导权.日本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合作既有地缘和历史的原因,更有树立环保大国形象,掌握气候外交主导权,为本国环保产业开拓市场等政治、经济方面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联合国外交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正日益走向成熟和稳健。确保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外交战略的根本方针。为实现这一目标,当前的中国联合国外交面临着两大任务:灵活巧妙地使用否决权和积极推动联合国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