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我们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掀起新高潮时必须着力解决的基本问题。对它的认识要达到新的高度,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阐述。理论认识的新高度集中表现在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的理论成果。实践发展的新高度主要表现在它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源泉和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2.
严俊 《科技信息》2009,(32):I0083-I0083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完全是因为它具有伟大的实践品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是我们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掀起新高潮时必须着力解决的基本问题。对它的认识要达到新的高度 ,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阐述。理论认识的新高度集中表现在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的理论成果。实践发展的新高度主要表现在它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我们党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源泉和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什么?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在运去有较大的误区,主要表现在长期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对小平在这个问题上的最大贡献是,他发现在社会主义发展的真正障碍是旧体制,而改变旧体制的方法是改革,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改革动力论”。这是新时期邓小平理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现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认识论。它既是完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又是完全中国的,其共同的基本特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突出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中国长期实践中取得巨大成果,并且在科学实践观、认识的辩证法、哲学的认识路线、人民群众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认识规律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以创造性的理论思维,提出:(1)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本质相联系;(2)判断改革开放及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3)把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作为发展生产力的关键;(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建设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创新。从回答科学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大纲领,再到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这一党的理论建设历程,充分反映了党的理论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是在尊重人民群众创造的基础上,大胆吸收中国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和世界文化有益成果中丰富和发展的。这一党的理论建设历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8.
一、抓好三个重点第一 ,《讲话》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论述 ,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关于实践是形成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的基础原理的继承和发展 ,而“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体现。因此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学中 ,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与进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二 ,在讲授辩证法部分时 ,要深刻领会和认识“三个代表”思想中所倡导的创新精神 ,“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命题 ,是对马克思主义 ,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关…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论断的提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鉴于当前高校“两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之并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关键在于“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笔者认为写意精神的实质是“得意忘象”,其表现在书画实践方面就是经过长期的书画实践而最终达到“墨戏”的状态,而进入“墨戏”状态的一个表征就是在技法上达到“松”的境界。从而做到忽略人物的细枝末节而直取内在精神,创作出所谓的“写意雕塑”。吴教授只不过把笔墨换成了泥巴,由平面变成了立体,但其写意精神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并由许多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以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为最终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属于全人类,是全世界进步力量和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旗帜。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它所包含的不同层次原理的时空界限,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本质和一系列原理。必须在与时俱进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然而,一些大学生党员却不能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本质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更是缺乏认识。因此面对现实又立足长远,当前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组织大学生党员深入群众实践,并勇于求索创新,使之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应适应时代特点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创新教学思想,变“灌输”为“沟通”,创新教学方法,变“注入”为“交流”,建构一套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的对话式教学和比较式教学的教学机制和模式,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学生所关注的问题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解决好学生心目中的疑难问题,这是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生心目中地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耗散结构理论作为一个新的自然科学理论成果,以开放、非平衡、非线性、涨落为基本范畴揭示系统的演化,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普遍的适用性,成为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理论工具。将它运用于分析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为如何推动大众化提供新的理论视角。本文从系统的开放性出发,提出通过把握非平衡、解决矛盾,利用非线性、形成协同,关注涨落、扎实创新,努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力图通过对中、俄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特点的对比性历史研究,揭示出中、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中、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准备的若干特点,进而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俄两国传播的经验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客观规律,是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框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推动了世界交往的普遍化,资产阶级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体系,但是,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不完整的,如果说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的开创者,社会主义则是“世界历史”的完成者。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与时俱进的中国外交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应丰富其内涵,坚守中国文化特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特征,保证中国外交理念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保持始终一致的连贯性与稳定性,增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理论说服力;还应拓展外延,创新外宣话语表达与传播的路径、方法,增强其世界辐射力。只有从内涵与外延两个层面共同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体现中国特色与世界情怀,中国才能主动打破西方国家的话语垄断,以更为鲜明的国家形象、更为有效的外交路径介入国际新秩序的制定过程,展现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相似文献   

18.
加强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检讨目前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研究成果,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可以用发生学方法来架构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以加强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教科书"从物质统一性"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范畴,把马克思主义所把握的"世界",理解、诠释为像旧哲学物本主义那样把握的"物质世界"。本文遵循"从实践理解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路,分析了传统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范畴理解的缺陷,探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人类世界"范畴的理论意蕴和理论内涵,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理解"人类世界"范畴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其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形式,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新成果。探讨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学界已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途径、必然性、经验、规律、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化的贡献作了深入研究,对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必要性、意义、本质和核心、原则和要求、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贯彻落实等问题,也作了较为深入全面的研究;但对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贡献问题的研究还是零星的,远不够系统、全面、深入,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