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家是早期文明从产生初期发展后的产物,是对文明社会的概括。文明初曙时期的社会形态为准国家形态,中华文明始于距今5000年前后,中华文明是相对隔离的自然环境中独自形成的,是多元起源、不平衡发展的。适度的自然条件,相对封闭与隔绝的地理环境,湿暖湿润的气候,地处河湖沿岸的平原地带和温带、亚热带,是早期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共同的地理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华”一词是由“中国”与“华夏”二名复合而成,其现代的词义,既可指中国,也可指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词义相近,但也有区别。中华文明是指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中华文明的概念和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3.
湮没在传说中的夏代,在古代文献记载中以华夏第一王朝的而广为人知,却在当代国际学界遭遇不能实证和不被承认的尴尬。缺乏文字材料的证实,对夏代纪年内中原政权所体现出的面貌,目前仅能通过考古学材料加以探索,即“四重证据法”中的第四重:文物与图像。而在利用物质材料进行实证研究的过程中,玉器作为前文字时代的重要礼器,其易于保存的特质和一贯至今的文化内涵成为理解夏史的重要载体。文章通过玉器的传播、玉礼器的文化内涵和早期国家的用玉特点,探讨从前二里头时代至二里头晚期的华夏早期国家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4.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他(她)首创种植业,发明耒耜等农业生产工具,削木为弓,制作陶器,发明医药,奠定了原始纺织业基础,提出了地理观念,创立了原始天文历法学,首创煮盐法,建立集市,发明牛耕,凿井取水,发明原始乐器,为中华远古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从时间计量的认识与发现论述计量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与辩证关系.计量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的世界的工具与手段,是人类摆脱愚昧进入文明的证明.计量文化,特别是时间计量的起源与发展,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密切联系在一起,不仅印证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更是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7.
《中华文明概论》以论为经,以史为纬,经纬交织,深刻阐发了中华文明的真谛。本书有四个鲜明的特色:重视宏观理论创新;对中华文明内涵的深度挖掘;对中华文明“和谐”精神内核的精辟阐述;文笔清新流畅,逻辑严整,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和繁荣过程中,无论政治、经济、科技还是文化艺术诸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明概论》是《中华文明简史》的姊妹篇,两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史的完整架构与体系。《中华文明概论》对中华文明诸问题进行理论性的阐述和探索,是一部具有开拓创新特点的著作。该书具有四个方面鲜明的特色:一、理论为先,深度开掘;二、论从史出,资料翔实;三、中外对比,突出特色;四、立足现实,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明不仅是四大古文明之一,而且是唯一保持着自己历史连续性的文明。从地缘的角度来反思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历史的大一统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整合过程,是随着战国统一趋势的逐渐明朗和秦汉的实际统一,才得以形成并将神话和传说合并到历史中去。"五服观"被整合成为一种历史性的大一统观念。从《中庸》的记载到王国维的两河儒道地缘论均贯穿着对中华文明起源反思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明的历史,通常说是有 5000年。本文根据近个年世纪以来的的考古新发现与民族学新资料,从文明的标志、文明产生的多元性与文明产生可能经历了千年以上的动态过程,而用同意某些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与民族学家“中国文明有10000年”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2.
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是中华民族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司马迁故里对司马迁和《史记》的研究、宣传可以看出,弘扬中华文明应注重有选择地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并且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才有利于使中华文明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明体系价值现的核心可以用“和谐“来概括。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生产组织形式,依靠协作性生产进入农耕文明,促进了中国先民和谐价值观的产生;以血缘、氏族为纽带,社会组织进一步发展,治理水患、兴修水利等社会公共工程客观上要求中国形成宗法制国家形式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和谐思想进一步深化;政治上的“大一统”,经济、文化的交流互补,中华民族的形成既是各民族相互依存、长期融合的结果,也进一步丰富、发展着和谐思想;宇宙万物是大化流行的整体,自然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而且有至善至美的品格,这种有情的宇宙现促进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有着以下几个环节的历史过程:(1)起源于云南;(2)向东迁移,在中华大地上多元分布;(3)在多元分布的基础上形成中原中心;(4)形成中原中心后又向外辐射,表现为中原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交融。并认为:(1)中华民族源自中华大地;(2)中华民族是中华大地上的远古部落集团融合、古代民族融合的产物;(3)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同时发挥积极作用的结果;(4)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5)中华民族的出现有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与之相比的深厚的社会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文明视野探求人的生存本质,必然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关注对象,这种关系性视野的终极视点并不是停留在人对自然状貌的解析与体验上,而是需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反思人的存在,科学把握人的生态化生存的伦理向度,进而展示人的生态化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史上三次大规模的翻译高潮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社会意识形态、语言和文学方面。可以说,中国文化延绵数千年,一直发展到今天,翻译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弄清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真实内涵,是全面领会和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通途,对解决文化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担忧思想,意义重大。文章从文化及其特点、传统文化的形成及特征、中西方文化异同及文化不断更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传统优秀文化和一切文明成果综合的大众化是文化的主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文化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从中华民族族称由来的考释入手,论述了中华民族形成于帝舜有虞氏朝的历史过程。其最早的族称得名于舜的名字“华”。汉朝以后,又出现“中华”一词。近代,民族一词传入中国,始有“中华民族”这个近现代民族学的规范族称。但其族体的形成则在此前约五千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