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自然探索》2006,(8):22-25
1977年,“水手9号”探测器在火星上看到了许多规模巨大的自然“泻洪道”和“混乱地形”。据估计,造成这类地形所需的洪水量可能达到地球“诺亚洪水”的100倍。所以,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6,(8):F0005-F0005
在世界各地的古老民族中几乎都有关于史前大洪水的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诺亚洪水”。那么,像“诺亚洪水”那样的史前大洪水真的发生过吗?专家学者在神话传说中、在岩石中甚至在外太空中寻找大洪水发生的证据。请读本期特别策划《诺亚洪水之谜》。白尾梢虹雉是一种栖息于东喜马拉雅山脉和我国西南部横断山区的一种特有的美丽大鸟,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科学家历尽艰辛,苦苦野外追寻、探秘它的习性,不料却被盗猎者偷袭……请读本期文章《野外追寻白尾梢虹雉》。——编者  相似文献   

3.
《圣经》中所说的"诺亚洪水"真的发生过吗?日本人高桥提出一个理论:"诺亚洪水"是由一颗未知的冰行星带来的.这种可能性存在吗? 据《圣经》记载,距今4500年前,除了诺亚一家外,地球上的人类充满了邪恶,上帝决心用洪水消灭人类.为了从洪水中救出诺亚一家,上帝命令诺亚制造巨大的方舟.公元前2344年2月17日,天窗大开,大雨不停地下了40个昼夜,地上巨大的深渊全部冲决.超级大洪水在地上泛滥了150天.这么大的洪水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那么多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相似文献   

4.
当科学家正四处寻找"诺亚洪水"留下的地质证据时,有人却试图通过寻找"诺亚方舟"来证明"诺亚洪水"确实发生过.他们言之凿凿:"诺亚方舟"的遗骸至今还保留在土耳其的亚拉腊山山顶.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06,(8):14-15
“诺亚洪水”真的发生过吗?考古学家多年来一直在中东地区寻找证据。各种史前大洪水传说一定会让人们思考:史前大洪水真的发生过吗?事实上,一直以来,众多的专家学者锲而不舍地在世界各地寻找史前大洪水爆发的证据。地质证据考古学家认为,如果地球上果真发生过毁灭人  相似文献   

6.
如果地球上真的发生过类似"诺亚洪水"的超级洪水,那么,是什么引发了它?是月球吗? 月球是最靠近地球的天体,但地球人对月球的了解至今仍很不足.1969年7月20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科学家本以为从此可以揭开诸多"月球之谜",但结果却相反--"阿波罗"登月把更多的"月球之谜"摆在了科学家的面前.  相似文献   

7.
谜一样的印度河谷文明 与印度大洪水的传说有关的除了古城杜瓦尔卡外,还有苦行僧"摩奴".在印度教中,摩奴是"人类的始祖".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摩奴跟<圣经>中的诺亚有着惊人相似的经历.洪水来临时,摩奴也建造了一艘大船,把种子放在船上,然后再随水漂泊,最后停留在一座山顶上.摩奴的使命就是在大洪水之后重新点燃文明的火种.  相似文献   

8.
《圣经》中记载广这样一个故事: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违犯大规被逐出厂伊甸园,他们来到人间.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人类遍布大地.价罪恶也允年其问一卜帝后悔不迭,发誓要将人、兽、飞岛和昆虫都从世间消灭。诺亚是正当和夏蚌的第十代后嗣,他心地善良正直,特别受上帝恩宠。上帝在“制造”大洪水毁灭人类之前,多次托梦给诺亚:我要毁灭所有的人和生物,你用木头造一只大船,把你的家人及所有的动物雌雄各一对都带到船上。诺亚按照上帝的嘱咐,造好了方舟——也就是后来所称的诺亚方舟,带上家人和动物上了船不久,天窗大开,电闪雷鸣。…  相似文献   

9.
“很多年前的一次洪水,营养面罩,洪水退去后的泥浆地……”星河自己也回忆不太清楚了,“我好像认识一个小姑娘。”“您的回忆都让我身临其境了。”那名女性莞尔一笑,“虽说只有这么简单的几句。”  相似文献   

10.
奇云 《科学之友》2005,(11):18-22
飓风“卡特里娜”横扫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各州,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场飓风带来的洪水,几乎完全淹没了新奥尔良,造成惨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据估计,最终死亡人数可能数以千计,飓风和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达到创纪录的千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对于那些成天在网上站点“旅游”的人来说,“国中网”(http://cww.com/)这个名字应该不会不熟悉吧,“’97香港回归专题网站”、“’98世界杯网站”、“克林顿访华网站”都在网友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8年9月,当国内广大地区受到洪涝灾害时,为了给受灾地区筹集救灾资金,国中网又及时推出了“洪水”公益网站,更进一步确立了国中网在网民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1999年我国启动“长江湿地项目,在长江流域开展湿地恢复、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工作,建立湿地恢复示范基地,帮助与当地居民科学合理地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耕作体系.改变生产方式,以减少洪水对生产的影响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我中政府制定了“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河堤、疏浚河道”的方针,把长江水患问题作为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问题,把长江水患的治理纳入长江流域整体经济建设规划目标。“长江湿地项目”是“保护母亲河──绿色希望工程”中的一项,首期投资200多万美元,首先将在湖南队行I的齐]*胡…  相似文献   

13.
“荒野化”(也被称为“重野化”)是一个保护大自然的新的理念和措施,这个措施从本质上讲是让人类向后退一步,恢复地球的生态平衡.“荒野化”会让大量曾经远离自然的物种重新回归野外,但这一步骤是由人类主动推动的,而不是指仅仅依靠一场森林大火或是洪水过后引发的自然重生.  相似文献   

14.
一个对环境有关怀的人,近年来,都不可避免地被体会种种“环境怪现状”,诸如“50年来最高温”、“60年来最大的降雪”、北方热而南方冷、频频的地震、海啸、洪水等等,此类报道时时见诸于新闻头版。这让那些对环境问题冷漠的人,也忍不住要问一句:我们的环境怎么了?  相似文献   

15.
王德旭 《科学通报》1980,25(13):624-624
1929—1934年,中瑞科学考察团成员柏克塞尔(Bexell G.),曾于甘肃酒泉洪水坝上河即所谓的“南山剖面”,发现了相当苏联安加拉植物区系的含Callipteris的晚二迭世植物群(即奈伊伯划分的  相似文献   

16.
1997年10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就“国际减灾日”发表讲话,指出,在各种自然灾害中,与水有关的洪水、干旱和荒漠化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最为惨重,不仅夺走大量生命,而且造成全球每年高达1000亿美元的损失,相当于全部自然灾害损失的一半。他呼吁“各国加强防...  相似文献   

17.
粉红河海豚     
为了研究一种叫做“粉红河海豚”的亚马孙河淡水海豚,一支科考队走进了亚马孙河流域的马米洛1哇自然保护区。走进保护区夜里,在科考队宿营的村庄下了一场暴雨,随之而来的洪水淹没了村里的玉米地、香蕉林,甚至还淹没了河边的吊脚楼。两米高的小树完全被淹没在水下,飞鱼像鸟儿一样从枝杈间飞过。闪电撕裂了天空,粗大的树枝被劈作数段,连同上面的动物一起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室外的黑夜充斥着各种声音,风声、雨声、尖叫声,此起彼伏。如果你仔细倾听,在这各种声音之中偶尔还夹杂着一种悦耳的啼叫声。“咔、哈哈”,就像一只大鸟在歌唱。巴西人将发出这种声音的生活在巴西亚马孙流域的动物称做“botos”,其实,botos并非鸟儿,而是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峡库区中坝遗址地层古洪水沉积判别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将今论古”法则对中坝遗址疑似古洪水层和该遗址现代洪水沉积物的AMS14C测年、粒度、重砂矿物成分形态、锆石微形态、Rb/Sr、磁化率、TOC等地球化学指标相似性比较研究发现, 该遗址除上部存在1981年现代洪水沉积物外, 还具有清代、宋代中期、战国早期(400~350BC)、西周时期(920~900BC)、夏代(2070~1600BC)和新石器时代(3000~2300BC)6期古洪水沉积物. 其判定证据主要是古代洪水层和1981年现代洪水层都具有以下相似性特征: (1) 概率累积曲线主要为3段或4段式; (2) 悬移质组分粒度分布范围多在3~10Æ ; (3) 沉积物分选性较好, 且以悬移质为主(>50%). (4) 组成的重砂矿物种类和数量及形态基本相同. (5)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 它们在锆石形态上多为半浑圆状, 有些已由四方双锥形被磨至近浑圆状, 表明均具有被流水长途搬运后留下的磨圆特征. (6) Rb/Sr值(0.55~0.66)均高于文化层的0.03~0.26. (7) 磁化率值(133.73~433.05)均远低于各文化层的959.25~2442.44. (8) TOC含量(0.14%~0.33%)都远远低于文化层的1.13%~2.95%含量. 研究表明, 用上述“将今论古”比较手段来确定遗址古洪水层的真实属性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洪水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的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干扰和破坏,气候日益异常,洪水等自然灾害也日益严重和频繁。现在我国几乎每年都遭受洪水的危害。描述洪水大小的物理量主要有洪水流量、水位、流速及洪水量(包括24小时洪量、3日洪量、7日洪...  相似文献   

20.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平静的湖面会因和风的煦拂而波纹起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琵琶的琴弦在音乐家的弹奏下发出了激动人心的旋律.“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高山上的冰雪,因太阳的照射而融化,洪水在奔流,甚至引起了巨大的灾难。历代的诗人们对于各种自然现象,写出了动人心弦的诗篇。然而对于种种自然现象,人们除了赞赏、伤感、惊惧、激动之外,还不断在研究,企图弄清楚这些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