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研究深基坑开挖中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规律,结合实际工程,建立双排桩、预应力锚杆联合支护体系的数值计算模型,对不同开挖过程中桩-土相互作用机理、支护结构内力、变形和土压力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讨论排距、桩长和冠梁刚度等参数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锚杆作用部位桩身将产生较大的反向弯矩,基坑监测时应重点关注;当排距为(3~4)d(其中d为桩的直径),桩长约为开挖深度的1.7倍时,双排桩结构将发挥较好的支护效果;适当增加冠梁刚度将有效地协调前后排桩,减小土体侧向位移。  相似文献   

2.
以实际深基坑支护工程为列,该基坑工程的支护形式有双排桩结合深层搅拌桩,深层搅拌桩结合灌注桩等,分析了现场监测资料如基坑变形、桩体变形以及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等.结果表明,基坑计桩体变形均控制在12 mm之内,周围建筑物变形控制在6 mm之内,说明此次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是成功的,能够确保基坑及周围建筑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结合南京小红山客运站基坑支护工程,利用ABAQUS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双排桩+被动区土体加固、双排桩、单排桩+被动区土体加固、单排桩四种不同支护方式的基坑开挖计算模型,并进行了平面应变有限元数值分析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从沉降变形和水平位移两个角度比较了四种不同支护方式对城际铁轨的保护效应,总结分析了双排桩支护及被动区土体加固的支护方式在控制基坑周围地表变形,保护城际铁轨方面相对于其他三种支护方式的优势,并简要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软土地区某基坑工程的设计实践,引入等代刚度的概念,采用单排桩模拟由2种不同桩型组成的空间错位布置双排桩支护体系,对空间错位排列双排密贴PHC桩支护结构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等代单排桩的最大弯矩基本上等于双排桩支护结构前后两排桩弯矩之和,且两者的位移最大值、最小值出现的位置和位移的整体分布形式都大致相同,其计算精度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该方法可以简化此类结构水平位移及弯矩的计算,并为同类工程的施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中圈梁的空间效应问题,利用FLAC3D模拟计算一深基坑双排桩支护工程在设置圈梁的情况下,其不同位置处桩顶位移与弯矩变化.结果发现:基坑坑角的桩顶位移明显小于中部桩顶位移,越到中部桩顶位移越大;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资料对比表明,两者变化规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支护排桩与圈梁之间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圈梁对支护桩的变形和内力均有一定的影响,限制了排桩的位移和弯矩,越靠近基坑坑角其空间效应越明显.在双排桩支护结构体系设计中应考虑圈梁的空间效应,为优化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多层连接双排桩支护结构桩间距对支护性能的影响,运用FLAC3D建立了深基坑多层水平连接双排桩支护的计算模型,进行分层开挖三维动态模拟计算,同时讨论了排距、桩长等参数对桩顶位移的影响。通过多工况数值分析求得:当桩长约为开挖深度的1.8~2.0倍时,排距与基坑开挖深度之比为0.43~0.50,基坑支护效果较好。为探究多层水平连接双排桩支护结构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7.
双排桩在支护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以基坑开挖为例,建立了数值模型,分析了开挖过程中基坑的变形及双排桩的受力形态,分析结果显示:双排桩支护下即可变形较小,坑壁最大水平位移主要发生在坑壁的中下部,基坑坑底的隆起位移较大,双排桩中内侧外侧桩桩身弯矩分布有所区别,随着开挖步数的增加变形和受力的增加规律也有所不同,应该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注重监测,以便于控制基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开挖阶段双排桩支护体系位移、应力、应变变化规律,为基坑支护设计的优化、施工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Midas GTS有限元数值分析法,对不同开挖阶段,双排桩支护结构位移、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得到在不同的开挖阶段双排桩支护体系的位移、受力特征.结果基坑开挖后双排桩支护结构桩顶水平位移最大,随着双排桩支护结构深度的增加,位移逐渐减小,第一、二次开挖后前排桩最大位移值为1.058 mm、42.5 mm,第一、二次开挖后后排桩最大位移值1.062 mm、42.5 mm,前排桩比后排桩值偏大;基坑开挖后,基底处剪切应力最大,双排桩支护结构桩顶、基底处弯矩值较大.结论基坑开挖后,双排桩支护结构桩顶水平位移最大,随着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深度的增加,位移逐渐减小,且前排桩位移值比后排桩位移值偏大;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加深,桩底处弯矩逐渐减小,最大弯矩处逐渐上移,桩顶位置值显著增大,前后排桩弯矩值变化是一致.  相似文献   

9.
以武汉时代广场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针对门型双排桩支护结构在武汉地区(长江Ⅰ级阶地)的应用,对双排桩支护结构受力机理及其力学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桩径、桩长、排距、连梁及旋喷区弹性模量等参数对双排桩支护结构受力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一些可供实际工程参考的结论,最后根据分析结论进行双排桩支护参数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以南宁地铁4号线那洪立交站附属围合区富水圆砾层深基坑为工程实例,对围合区基坑双排桩的桩顶水平位移、桩身水平位移、坑外地表沉降及地下水位进行监测,进而对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变形规律进行分析,同时对止水帷幕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受基坑开挖及圆砾土性质影响,桩顶水平位移在前期增长较快,受泥岩流变特性影响,停工期的变形呈现一定时间效应;桩身水平位移曲线呈"鼓胀"形,因双排桩刚度大且能够协调自身内力和变形,最大值仅为23.22 mm,桩底处几乎没有产生位移,嵌固稳定性较好;坑外地表沉降曲线受桩侧阻力影响呈"凹槽"形分布,最大值仅为0.12%H(H为基坑深度),基坑开挖对周边地表的影响主要在0.7H范围内的主要影响区;相较于监测起始水位,坑外地下水位最低点为950 mm,表明高压旋喷桩具有良好的止水效果.综合分析在圆砾层中采用双排桩支护结构是可行的,采用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能满足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广西南宁轨道交通4号线围合区基坑工程为依托,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数值模型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双排桩支护结构的位移与变形规律.通过改变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排距、桩径、桩身刚度及连梁高度,分析设计参数改变对支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最佳排距为4~6倍桩经;增大桩径,桩身位移的减小幅度不大,成本允许时,可以适当增加桩径;桩身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双排桩的水平位移的减小效果趋于不变;连梁高度大于1m时,对双排桩支护效果的提升有限.  相似文献   

12.
黏性土地区基坑的冻胀效应对于工程施工和支护方案设计影响至关重要.结合东北某基坑工程,现场取样,利用室内模型相似试验,得出了黏性土地区桩锚基坑冻胀的力学变形规律,以及冻土压力与位移的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支护结构协调变形方程,应用有限差分原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得出冻胀桩锚基坑支护体系的计算结果.基坑冻胀实例表明,桩锚体系考虑冻胀力影响的基坑施加冻胀作用的计算方法,更接近工程监测实际情况,可以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将双排桩与水泥土连拱墙复合形成支护体系,共同工作,可起到止水和围护双重功效.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针对双排桩复合连拱支护结构进行了受力变形性能的数值模拟.得出了连拱支护部分竖向、水平向传力的分配比例,以及双排桩部分前后排桩受力和变形特征.研究认为该复合支护结构内力分配均匀,受力合理,且对减小基坑侧移变形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为深基坑工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支护体系形式.  相似文献   

14.
深基坑双排桩支护排距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最佳排距及支护结构内力,分别对2D、3D、4D和5D(D为桩径)4种排距的双排桩支护结构进行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千斤顶在基坑顶加压模拟荷载,不同开挖深度下,测量模型桩身内力大小及桩顶位移的变化.分析排距和开挖深度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影响,包括前后桩正负弯矩大小、差值、桩顶位移等,得出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最佳排距.研究表明:双排桩支护排距变化,对桩弯矩及桩顶位移影响均较大,且双排桩排距的变化对后排桩的内力影响明显大于前排桩,对正弯矩的影响小于对负弯矩的影响;开挖深度对桩顶位移影响较大,对正弯矩的影响大于负弯矩,深度位移曲线近似为过原点的二次曲线,基坑底以上为正弯矩,坑底下为负弯矩,3D排距时桩顶位移最小,4D排距时正弯矩最大.  相似文献   

15.
申利梅  刘建伟  李峰 《河南科学》2007,25(2):289-291
在桩锚与土钉联合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问题中,首先就要分析联合支护中桩锚结构和土钉结构所能承担的土压力.由于锚杆和土钉作用力的发挥依赖于基坑侧壁变形,因此研究桩锚与土钉联合支护结构中土压力的分配问题应考虑基坑开挖过程中侧移的发展进程,按协调变形来计算桩锚与土钉各自承担的土压力.通过对工程实例中基坑边壁侧移的计算,并与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基于协调变形的联合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由于支护空间受到限制等原因,一类双排桩支护型式设计为前后排桩之间没有土体,形成只有后排桩挡土的空间门架式结构。比较分析了一类双排桩三种计算模型之间的差异,在已给出此类双排桩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计算方法基础上,结合基本算例,进一步分析竖向弹簧刚度、连梁高度、排距及桩的入土深度对双排桩内力及变形的影响。通过对结果的分析,给出了一类双排桩支护结构设计的参考值。由于弯矩最大值发生在前排桩顶,提出了加强桩顶结点刚度措施的建议。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内力变形计算值与实测值作了比较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所得结论对一类双排桩支护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福建霞浦核电站的淤泥质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出针对性的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并对基坑开挖前支护结构设计进行稳定性验算和整个支护结构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研究表明:通过对“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墙+被动区加固”支护结构进行岩土软件计算分析和理论公式验算,验证该工程支护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同时对坡顶沉降、水平位移监测,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坑外地下水位监测,邻近建筑沉降、水平位移监测四个方面的监测数据均在规范要求允许范围之内,均未超过设计预警值。可为此类的淤泥质基坑设计类似的支护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成都东郊膨胀土地基基坑工程事故频发,多种支护结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稳现象。局部双排桩是在充分发挥双排桩优势基础上的一种适用于膨胀土地区的具有经济、快速、节能、节材、安全等特点的支护方法,从施工效果来看,基坑的变形均在规定范围内,证明了该支护型式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9.
以某深基坑失稳后进行支护加固设计为例,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及地形地貌,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后,采用多种支护形式(桩锚、双排桩)分段对基坑进行支护.工程实践证明,本加固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双排桩加斜撑结合支护下深基础连续开挖施工过程,基于Madias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双排桩加斜撑结合支护下基坑开挖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对其开挖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及基坑中心隆起进行模拟计算,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 MADIAS计算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基坑开挖过程及其变形,最后,结合施工结果讨论计算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