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仪对聚丙烯PP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的共混体系进行了测量.实验研究表明,正电子湮没寿命灵敏地反映了在95—370K温度范围内PP/EPDM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变化.经分析得到PP/EPDM是两相共混体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高韧性聚丙烯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介绍了采用三元乙丙橡胶增韧聚丙烯,获得高韧性改性聚丙烯的制备工艺。了三元乙丙橡胶的含量,混炼时间及压制温度变化对冲击性能的影响,其中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出的共混物冲击强度再现性好,试样冲击强度达到13.3J/cm^2未发现断裂。  相似文献   

3.
不同增容剂对动态固化PP/EPDM/EP 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动态硫化技术应用于环氧树脂(EP)增强聚丙烯(PP)/三元乙丙橡胶(EPDM)体系中,研究了不同增容剂对动态固化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接枝PP(PP-g-MAH)增容的动态固化PP/EPDM/EP共混物是三相结构,即EPDM分散相、EP颗粒分散相和PP连续相.共混物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变化不大.马来酸酐接枝EPDM(EPDM-g-MAH)增容的动态固化共混物是“核-壳”复合分散相和PP连续相结构,其中EP颗粒为核,外面包覆着EPDM-g-MAH和EPDM.这种“核-壳”结构变相地提高了EPDM橡胶的体积分数,使得共混物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同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模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的弹性体包括POE、二元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TPV增韧聚丙烯复合材料过程中结构、力学性能、制备条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弹性体对聚丙烯的冲击性能提高的程度不同,EPDM最优.随着弹性体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到46.9KJ/m^2,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模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粉煤灰/EPDM混炼胶增韧聚丙烯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粉煤灰与三元乙丙橡胶(EPDM)混炼后与聚丙烯树脂熔融共混进行增韧改性。根据共混聚丙烯体系的相态结构、结晶形态、试样断口形态等的变化,探讨了粉煤灰/EPDM混炼胶增韧PP的机理。结果表明加入粉煤灰/EPDM后聚丙烯球晶细化,加入的橡胶相材料容易发生屈服形变以及材料中多相界面导致的不均匀性使其在受力时更容易产生大量的银纹,多种因素共同起到了增韧效果。而且在受力时产生大量银纹,起到了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机械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齐格勒-纳塔等规聚丙烯和茂金属等规聚丙烯的共混物,并对其结晶热力学进行了研究和比较。通过实验发现,共混物有共晶形成;当茂金属等规聚丙烯的比例占半数以上时,随着齐格勒-纳塔等规聚丙烯含量的提高,共混物的熔点增加较为明显;当齐格勒-纳塔等规聚丙烯的含量超过50%时,随着茂金属等规聚丙烯含量的降低,共混物的熔点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利用丁苯橡胶(SBS)顺酐化产物作乳化剂,使SBS与丙烯酰胺(AM)接枝制得SBS-g-AM,用其对PVC、三元乙丙橡胶(EPDM)共混体系增容改性,观察并测试了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BS-g-AM对PVC、EPDM共混体系能有效增容,使其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等规聚丙烯(IPP)和聚高顺式1,4—丁二烯橡胶(PcBR)共混物中PcBR对IPP结晶速度和结晶生长的影响。用x光衍射法研究了共混物中IPP的结晶结构。红外光谱结果说明共混物两相是不相溶的。由DSC测得共混物中IPP的结晶熔化热Hc,Hc与PcBR含量无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稀土配合物(β成核剂)改性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等规聚丙烯(iP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结晶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0.05%的β成核剂能够大幅度地提高PPR、PPR/iPP(质量比分别为70/30、50/50、30/70)共混物、iPP的冲击韧性,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从42.7、...  相似文献   

10.
动态硫化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动态硫化技术制备了性能优良的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TPE)。研究了配比、硫化体系及混炼工艺等对TPE的硫化程度、力学性能及流变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相容剂,采用双螺杆共混法制备聚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PP/EVOH)共混物.利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PP/EVOH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研究了共混物配比、剪切速率和温度对流体的剪切应力、表观黏度、非牛顿指数和黏流活化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EVOH的加入降低了共混体系的剪切应力和表观黏度,温度在低剪切速率时对表观黏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用了白炭黑、滑石粉及高岭土等无机粒子与EPDM弹性体配合对聚丙烯进行填充改性,对各种改性体系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及加工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用扫描电镜对共混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采用PP/EPDM/白炭黑配方为100∶15∶15时,共混物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聚丙烯(PP)和PP,高密度聚乙烯(HOPE)乙丙橡胶(EPR)共混体(高分子合金)的微观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探讨了EPR含量对微观形态及冲击强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加入EPR使共混体比纯PP的冲击强度提高16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与尼龙共混物相容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聚丙烯进行官能化 ,并主要研究了反应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和停留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然后再将接枝聚丙烯与尼龙 4 6共混 ,得出共混物力学性能优异 ,增强了聚丙烯与尼龙 4 6之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将不同配比的高黏度聚丙烯与低黏度聚丙烯共混制备高低黏度树脂混配基体,旋转流变测试结果显示低黏度聚丙烯的加入显著降低了共混体系的黏度。以高低黏度聚丙烯共混物为热塑树脂基体,采用熔融浸渍方法制备连续玻纤增强聚丙烯热塑预浸带。研究发现随着低黏度聚丙烯含量的增加,热塑树脂基体的加工性能明显提高,预浸带制品的孔隙率及纤维断裂率逐渐降低。将各组预浸带模压成型后进行力学测试,结果显示低黏度聚丙烯的加入使层压板层间剪切强度、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均出现小幅度下降,而对冲击强度基本无影响。结合加工性能及力学性能,低黏度聚丙烯质量分数10%时共混物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粉煤灰/EPDM混炼胶对聚丙烯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发电厂的废料粉煤灰粉碎至微米级后与三元乙丙橡胶(EPDM)混炼,由此制得的混炼胶再与聚丙烯树脂进行熔融共混,经注射成样条后分别测试其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结果表明添加此混炼胶能显著地改善聚丙烯的韧性,而且由于刚性粉煤灰的加入减少了因韧性增加所导致的拉伸强度下降;同时熔融指数及密炼试验表明,共混体系的加工流动性能没有太大变化。利用含有粉煤灰的混炼胶填充聚丙烯是提高粉煤灰利用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云母增强聚丙烯后,PP/云母复合材料与纯聚丙烯相比,模量与弯曲强度均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冲击强度下降,甚至低于纯聚丙烯。此外,云母含量较高时,复合材料的流动性下降。基于 PP/云母复合材料所存在的问题,本课题采用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三元乙丙橡胶/云母(PP-HDPE-EPDM/云母)和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三元乙丙橡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云母(PP-HDPE-EPDM-EVA/云母)两种共混填充体系,对云母增强聚丙烯进行增韧和提高流动性的研究。通过适当的配比,两种体系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 PP/云母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和流动性。此外,通过扫描电镜对偶联剂处理云母的界面形态和偶联效果也做了初步的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8.
等规聚丙烯与低密度聚乙烯共混物(IPP/LDPE)的性能与形态结构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更细致地了解共混物中IPP与LDPE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偏光显微镜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探索采用铬酸—硫酸混合液为蚀刻剂进行共混物的蚀刻,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其形态.对纯IPP及LDPE的蚀刻,文献中均有报道.由于两者结构及化学性质均很相似,因而在用蚀刻法研究两者共混物的形态时,在电子显微镜中较难区别它们.我们通过一系列试验,确定了适用于该共混物的蚀刻条件,从而可以观察到共混物中的相分布及相间相互作用状态,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本文着重讨论蚀刻方法,IPP 及LDPE 的特征蚀刻花样以及如何在共混物中区别它  相似文献   

19.
蒙脱土改性聚丙烯共混体系的可纺性及染色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蒙脱土在聚丙烯中的插层情况;对蒙脱土改性聚丙烯的多组分共混体系的可纺性及染色性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的质量分数组成为78.5%/13.5%/1.5%,加入质量分数为6.5%聚酯离聚物的共混体系具有较好的可纺性,且蒙脱土与聚酯离聚物对聚丙烯纤维的染色性改善具有协同作用,较聚丙烯/聚酯离聚物体系的染色性更好。  相似文献   

20.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改性聚丙烯表面性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无规聚丙烯-甲基丙烯酸接枝共聚物(APP-g-MAA)和聚丙烯蜡-甲基丙烯酸接枝共聚物(PPw-g-MAA)与聚丙烯(PP)进行共混,能极大地提高聚丙烯的表面润湿性能.高表面能接触表面、极性介质和加热处理有利于改性剂扩散富集到PP表面,使PP表面的极性基团朝基体取向从而降低PP共混物表面接触角;而低表面能接触面、非极性介质和延长放置时间使改性剂部分的极性向内朝本体PP取向,从而降低PP共混物表面润湿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