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Windows NT的远程启动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描述了远程启动的工作原理.在WindowsNT的环境下,安装DOS6.22、Windows3.x、Windows95远程启动工作站的方案,以及利用WindowsNTServer4.0(中文版)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和它的远程启动服务,在公司或学校内部,基于现有的或新建的局域网,实现远程启动的操作.  相似文献   

2.
光伏系统的远程监控技术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几种应用在光伏系统中具有普遍实用性的远程监控技术方案,并给出了它们的实现原理.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485总线和Internet网络技术的光伏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光伏系统运行状态的远程实时监控.该监控系统由监控终端、主控机及异地机系统组成,通过网关服务器软件和Internet网络实现远程监控.系统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的远程虚拟仪器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传统仪器功能比较单一,虚拟仪器比传统仪器增添了计算机处理功能,远程虚拟仪器可以借助互联网在任何地方用户都可以使用它,这是研究远程虚拟仪器的主要目的.简要地介绍了虚拟仪器和远程虚拟仪器,描述了远程虚拟仪器的结构,介绍了ASP.NET技术、ADO.NET对象及ActiveX控件在远程虚拟仪器中的应用,并且在TCP/IP协议下,基于B/S网络模式来设计远程虚拟仪器,并将它应用于远程小型变电站运行状况监测中.  相似文献   

4.
结合排水泵站的特点及其对远程监控的需求,设计了基于GPRS的泵站运行工况远程脏控系统.在分析远程监控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对系统设计和实现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设计并编程实现了GPRS通信系统的应用层协议,以保证在商用GPRS网络上传输数据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对GPRS接口和数据中心的程序设计也进行了介绍.该远程监控系统已经成功投运,并将监控系统画面在Internet上进行了发布.  相似文献   

5.
实验对象模型的建立是远程仿真系统中极其重要的部分.研究了电阻炉远程仿真与控制实验室系统中远程仿真模块的电阻炉建模方案.分析了远程仿真系统与一般工业过程控制中建模需求的区别.探讨了系统的远程特性赋予建模工作的新的特点.根据实验设备的结构和远程特性设计了建模实验,在尝试并比较了多种建模方案及模型结构之后.提出采用多项式拟合方法获得电阻炉针对远程仿真的二阶模型.为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将PID控制典型情况下的实时控制曲线与不同阶次、不同结构模型的仿真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多项式拟合方法获得的二阶模型与实时控制曲线最一致.能反映电阻炉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并提出了采用插值方法进一步完善仿真模型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电梯计算机远程监测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思想、功能特点及软硬件构成.该系统采用分布式监测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中采用框架知识表示形式,混合推理策略,具有知识获取能力,诊断过程解释功能.系统实现了电梯的远程实时监测,大大提高了故障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7.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部门所使用.首先介绍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应用价值,然后针对某电力公司的使用需求设计了整个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系统结构、模块功能分工及软件流程,最后运用VC++语言编程实现了电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8.
远程协同CAD教学系统是位于不同区域的CAD教与学的人员,在不同的地点对一个CAD对象进行协作;因此.跨越时间和空间障碍是研究的关键和难点。提出了远程协同CAD教学系统的模型,介绍了模型结构、功能、开发工具及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宋佳  张永春 《应用科技》2011,(12):44-49
为了满足船舶照明系统的可靠性和远程集中化管理的要求,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安全、可靠的船舶照明控制系统.该设计由LABVIEW开发上位机综合管理系统,通过上位机界面模拟船舶照明系统进行实际远程实时监控;下位机通过51系列单片机控制USB-CAN接口卡连接上位机,并利用CAN总线直接控制船舶照明子系统,实时采集照明数据.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设计合理,能够适应船舶电磁环境,达到了应用中可靠性和远程化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智慧农业监视农作物生长过程、管理农产品质量实时远程的需求,设计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该系统由无线监测网络和远程监控中心两部分组成:无线监测网络采用以STC12C5A60S2单片机为核心的传感器节点开发策略,构建了基于STR-30的无线传感网络;远程监控中心采用基于VC++6.0编程设计的管理软件,可实时显示各节点传感器的数据和工作状态,报警,数据的保存、查询,以及对各节点的实时控制,能一定程序上实现远程的监督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WLAN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移动性、灵活性和扩展性,在难以重新布线的区域提供快速而经济有效的局域网接入,无线网桥可用于为远程站点和用户提供局域网接入。但是,当用户对WLAN的期望日益升高时,其安全问题随着应用的深入表露无遗,并成为制约WLAN发展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12.
林磊  肖鹍 《科技信息》2012,(3):150-150,170
无线局域网(WLAN)是基于无线网和宽带有线接入网之间的一种应用技术,在当今社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成为计算机网络中至关重要一部分。本文从WLAN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应用状况、以及当前无线局域网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并重点针对其安全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无线局域网和GPRS网络的互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无线局域网标准和GPRS网络结构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GPRS网络与无线局域网互通的 结构模型,并得到相应的协议栈结构。它作为一种可替代蜂窝无线接入网的无线接入网结构,对于提供高 数据速率和宽频带范围的无线接入互联网,是一种可选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无线局域网和GPRS网络的互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无线局域网标准和GPRS网络结构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GPRS网络与无线局域网互通的结构模型,并得到相应的协议栈结构,它作为一种可替代蜂窝无线接入网的无线接入网结构,对于提供高数据速率和宽频带范围的无线接入互联网,是一种可选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公共无线局域网面临网络安全、用户数据保护、身份认证、移动管理及网络服务等多方面的挑战。将现有的公共无线局域网分为WISP-owned, Operator-owned以及for Enterprise 3种类型,并分别讨论了各种类型的特征及其架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接入控制器模式的通用安全体系,可应用与目前大多数类型的公共无线局域网。提出了一种802.1X和WEB认证的混合型认证协议,该协议在进行WEB认证时将利用802.1X协商后产生的密钥进行,可有效的抵抗窃取服务、基站伪装、消息窃听等攻击,并与现有公共无线局域网Web认证相兼容。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WLAN中各种不同业务的不断增多,而不同的业务要求等级也不同的问题,采用将WLAN中不同无线终端设置不同优先级业务的方法,分别对不同的关键参数AIFS和TXOP进行优化.使业务要求较高的无线终端优先接入信道传输数据包,使高优先级的终端获得更高的网络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优先级访问机制可以在语音和视频等要求较高的业务情况下,使高优先级业务的无线终端更早的接入信道,有较小的时延和更高的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WLAN中各种不同业务的不断增多,而不同的业务要求等级也不同的问题,采用将WLAN中不同无线终端设置不同优先级业务的方法,分别对不同的关键参数AIFS和TXOP进行优化。使业务要求较高的无线终端优先接入信道传输数据包,使高优先级的终端获得更高的网络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优先级访问机制可以在语音和视频等要求较高的业务情况下,使高优先级业务的无线终端更早的接入信道,有较小的时延和更高的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8.
无线局域网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无线局域网技术的提高和标准的不断推出,无线局域网在各领域的应用得到了重视。通过分析校园局域网建设中的实际要求及无线局域网的优势,对无线局域网技术在校园网的应用模式进行探讨,对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重点做了讨论,并给出一套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将无线局域网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字段作为检测入侵的分析对象,提出了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的无线局域网MAC层入侵检测方法.采用了基于控制台、服务器、代理的3层分布式无线局域网入侵检测框架;基于HMM模型对无线局域网的MAC帧头部进行建模;利用正常的无线局域网络数据对HMM进行训练,并记忆正常系统下的数据包行为.由此,检测发现了出现概率小的数据包或数据包序列,并制定了入侵检测阈值.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已有的无线局域网MAC层攻击的误报率和漏报率比较低,并能检测未知攻击.  相似文献   

20.
一种TD-SCDMA与WLAN融合体系结构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D-SCDMA和WLAN(无线局域网)网络的融合在扩展TD-SCDMA网络业务的同时,也从功能上扩展了WLAN网络的接入环境.提出了在热点地区TD-SCDMA与802.11 WLAN的融合体系结构,对这种融合系统结构下的终端模型、资源预留以及切换方式进行了探讨.此融合体系结构方案在对未来移动通信中应用将非常有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