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人体正常的体细胞有恒定的DNA2倍体含量,细胞癌变过程中伴随DNA含量的改变,DNA非整倍体细胞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此外,DNA指数对肿瘤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判断预后及评价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瓜DNA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提取黄瓜DNA的新方法以满足制备黄瓜DNA传感器之需要.提取黄瓜DNA的最优条件:细胞提取液为4.0mL,饱和KCl溶液为1.0mL,0.6倍样液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溶液,0.6倍体积的氯仿/异戊醇溶液,0.55倍体积的异丙醇,黄瓜DNA的得率为0.36mg/g.  相似文献   

3.
对4个种群的鲇(Silurus asotus)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基因片段的500bp序列进行测定,经Clustal X同源排序后得400bp序列.结果表明:鲇种群内碱基的变异较低,雅砻江和涣阳河种群均为0,岷江种群为0.25%,乌江种群为1.25%.雅砻江和澳阳河种群只有1种单倍型,岷江和乌江种群有2种单倍型但单倍型间变异位点很少.雅砻江和涣阳河种群内无变异位点,岷江种群仅有1个变异位点,乌江种群有5个变异位点.结论:细胞色素b基因在鲇种群内是比较保守的,种群间的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胃腺癌细胞DNA倍体平均含量、细胞增殖状况,评估其与胃腺癌淋巴结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关系。方法:收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胃腺癌标本69例,经Feulgen染色,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胃腺癌细胞DNA倍体平均含量、细胞增殖状况进行定量分析,观察其与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N_0、N_1、N_2、N_3组胃腺癌细胞DNA异倍体平均含量、增殖期细胞数量随淋巴结转移数目增高而依次升高,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转移淋巴结个数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腺癌细胞DNA异倍体含量高、进入S/G2/M期细胞多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且与胃腺癌UICC/AJCC的淋巴结转移分期呈正相关,评估胃腺癌细胞增殖、DNA倍体状况对提示淋巴结转移的程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参考鳗Li等鱼类线粒体DNA序列进行了中国花鲈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片断的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其序列测定。得到中国花鲈的碱基序列为410bp,其A、T、G、C含量分别为101bp(24.63%)、112bp(27.32%)、72bp(17.56%)、125bp(30.49%),与鳗Li等其他鱼类相同基因片断序列碱基含量相似。  相似文献   

6.
DNA折纸术是一种新型的自组装方法,广泛应用于DNA计算中。基于DNA折纸术设计了一个DNA四面体步行者,并将DNA四面体步行者应用于求解0-1整数规划问题。通过DNA四面体步行者的行走,来找出所有可能解。最后,通过DNA四面体步行者所携带的纳米金颗粒的个数来判断是否是0-1整数规划问题的可行解。该模型求解错误率低,具有很强的可控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G-四链体DNA是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靶点,选择性识别并稳定G-四链体DNA的化合物是潜在的抗肿瘤药物.文章利用紫外可见吸收滴定,荧光滴定,CD光谱以及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熔点实验(FRET-melring)研究了三个基于邻菲罗啉的新型衍生物(A,B和C)与人端粒G-四链体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三个化合物通过末端堆积方式与G四链体DNA相互作用,结合常数(K)约为106 mol-1·L.当浓度为3 μmol·L-1时,化合物A,B和C分别使G四链体DNA熔点温度增加(△Tm)16.2,10.5和10.9℃.而且在10倍过量双螺旋DNA存在下均能选择性识别并稳定G-四链体结构.  相似文献   

8.
实验提取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D克隆株DNA,5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并对Eco RⅠ酶切片段进行分子克隆.结果表明,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D克隆株分子量为113.78kb;实验成功克隆出10个病毒DNA Eco RⅠ酶切片段.上述结果为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D克隆株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甲醛致昆虫细胞DNA-蛋白质的交联作用(DNA—protein crosslinks,DPC)和DNA的断裂作用,以斜纹夜蛾SL-1细胞为材料,采用KCI-SDS沉淀法和彗星实验来检测液态甲醛染毒后SL-1细胞中DPC的含量及DNA的断裂效应.KCISDS沉淀法的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液态甲醛(25μmol/L,125μmol/L)不能引起DPC,较高浓度(625μmol/L)可以引起明显的DPC(P〈0.01);而彗星实验的结果则显示甲醛在低浓度(5μmol/L,25μmol/L)时可以引起DNA链的断裂(P〈0.01),在较高浓度(625μmol/L)时尾部DNA%和尾矩比空白对照显著降低(P〈0.01),表明此时甲醛所致的DPC掩盖了DNA断裂的作用.结论是甲醛在较高浓度时可以导致明显的DPC作用,而在低浓度时以DNA断裂为主.  相似文献   

10.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测定天麻DNA指纹图谱,从中选择需要的特异DNA片段.经过DNA回收、克隆与鉴定,获得目的DNA阳性克隆.通过D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目的DNA的新颖性及其所含的生物信息.应用PCR技术研究了该DNA序列在天麻种群中的分布.结果表明,该DNA序列是新发现的,而且含有丰富的生物学信息,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成果为天麻基因组DNA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可应用于天麻种群的遗传分类,对其他经济植物包括药用植物的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复合鲫血细胞DNA含量的测定,探讨了其倍性和产生机制等方面的问题.结果显示,复合鲫的DNA含量明显多于母本种彭泽鲫的DNA含量,且所测14尾中多数个体的DNA含量超过或接近四倍体的DNA含量,少数个体的DNA含量介于三倍体和四倍体之间.推测多数复合鲫个体为复合四倍体异育彭泽鲫,其染色体组包含母本彭泽鲫的全套染色体和父本单倍染色体组所产生的子代,少数个体可能为非整倍体.  相似文献   

12.
从单细胞水平考察单官能团和双官能团烷化剂引起DNA损伤的差异.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并比较单官能团烷化剂甲基亚硝基脲与双官能团烷化剂尼莫司汀在不同浓度下对DNA的损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药物浓度与彗星尾部DNA含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为了检测DNA交联损伤,选择加入断裂剂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双官能团烷化剂尼莫司汀能引起显著的DNA交联.本文从细胞毒性作用和DNA损伤水平考察了烷化剂的毒性,为阐明烷化剂的致癌和抗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3种不同细胞核分离缓冲液制备了水稻幼叶样品,通过流式细胞术比较了其DNA分辨率效果.结果发现:利用Otto buffer制备细胞核悬浮液的效果最好,不仅变异系数较低,碎片少,还对多倍性细胞核的完整性具有很好的稳定作用.该法可用于对水稻根和种子的快速准确的DNA含量测定和倍性鉴定.  相似文献   

14.
葡萄籽原花青素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自噬性死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改良MTT法(WST-8法)及克隆形成抑制实验观察原花青素对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碘化丙锭(PI)单染色检测细胞周期改变,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Western blot...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纤毛虫休眠细胞中两套遗传系统的作用特征,对包囊游仆虫(Euplotes encysticus)休眠细胞与营养细胞大核DNA和线粒体DNA进行了RAPD比较.结果显示,在所选用的35条随机引物中,包囊游仆虫大核DNA共扩增出220条片段,其中以休眠细胞大核DNA为模板扩增出18条特有片段,以营养细胞大核DNA为模板扩增出44条特有片段,两者存在28%的差异.在所选用的32条随机引物中,线粒体DNA共扩增出154条片段,其中以休眠细胞线粒体DNA为模板扩增出19条特有片段,以营养细胞线粒体DNA为模板扩增出25条特有片段,两者有29%的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包囊游仆虫休眠细胞与营养细胞的大核DNA结构存着一定的差异;两者的线粒体DNA结构也存在差异.因此,包囊游仆虫在休眠细胞形成过程中,大核DNA、线粒体DNA结构可能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可能与休眠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代谢活动等剧烈变化以及休眠状态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密切相关.所得结果为揭示纤毛虫细胞结构的分化与细胞遗传物质的作用关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胍基丁胺对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DNA损伤的影响。在用一定浓度的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DNA断裂的同时,观察胍基丁胺对其DNA断裂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发现胍基丁胺能明显减轻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DNA断裂并能改善线粒体功能。这说明胍基丁胺具有抑制PC12细胞DNA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拮抗NMDA受体,改善线粒体功能和减轻谷氨酸的氧化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乙肝病毒核酸疫苗诱导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核酸疫苗诱生乙型肝炎病毒 (HBV)表面抗原 (S)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 .免疫前于BALB/C小鼠股四头肌注射 75 %盐酸布比卡因 ,三天后同样部位注射包含HBsAg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pcDNAHBs .采用3H -TdR掺入法测定免疫小鼠脾细胞增殖能力 ;XTT法测定其脾细胞分泌IL 2活性 .结果表明注射乙肝核酸疫苗可以使小鼠脾细胞增殖 ,小鼠脾细胞分泌上清中可检测到IL - 2活性  相似文献   

18.
Under acute perturbations from outside, cell can trigger the self-defense mechanisms in fighting against these genome stresses. To simulate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omplicated mechanisms of cellular responding DNA damage at single cell level, a model of the double strand breaks (DSBs) generation and repair process is proposed under continuous effect of acute IR. Under different IR dose domains, this model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complicated interactions among vital components within the cell, and the plausible outcomes of cellular response in fighting against DNA damage.  相似文献   

19.
肿瘤(癌症)是由于细胞在复制过程中,DNA损伤不能修复导致细胞凋亡或者细胞无限增殖而形成的。DNA在细胞中转录和翻译都会涉及蛋白与DNA的结合,肿瘤抑制蛋白也是参与这一过程的关键蛋白之一。然而,众多研究发现,肿瘤抑制蛋白p53具有识别和修复损伤DNA的效果,对于细胞的凋亡、基因的保护和避免癌症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金属镁离子和锌离子可以增强p53蛋白的结构稳定性和p53-DNA的亲和力。因此,我们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直观地呈现出p53蛋白与PBR322环状DNA相互作用的图像,同时发现p53蛋白可以使环状DNA自身形成聚集或者相交。但是,对于长度相当的5 000bp的线状DNA几乎没有这样的效果,而对于20 000bp DNA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然而,在高浓度镁离子环境下,环状DNA会扭转成为麻花状,即形成超螺旋结构。这一现象,可为p53蛋白功能和作用机理研究提供指导,也为癌症治疗、癌症药物开发以及癌症检测方法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20.
 天然分子机器是细胞正常功能(包括DNA复制、细胞内物质运输、离子平衡和细胞运动等)的重要执行者。受天然分子机器的启发,人工分子机器的概念被提出并逐步实践。DNA分子独特的理化性质使得其可作为自组装基元用于构建分子机器类纳米结构。DNA纳米结构具有形状可设计性、精确的可寻址性、结构动态响应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药物递送载体材料。通过可寻址的负载特定功能元件从而构建DNA纳米载体和治疗型DNA纳米机器,可以靶向性地将药物传递到病变组织和细胞,响应性地释放药物,提高药物的细胞摄取率并降低其毒副作用,有望成为优秀的药物递送系统。基于DNA纳米结构的药物载体已经被用于递送小分子药物、寡核苷酸类药物和蛋白药物。以每类药物分子中的典型药物为例,介绍了DNA纳米载体和DNA纳米机器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所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