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导学思政”使得导师和研究生双方通过多元化的导学互动场景展开沉浸式沟通交流,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学科竞赛能够促进“导学思政”的创新探索,在促进构建新型导学关系的同时,推动“导学”与“思政”的互通互融.应积极完善高校“导学思政”制度规范、加强高校“导学思政”的队伍建设、拓宽“导学思政”互动渠道,推动“导学思政”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是高校顺应时代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培育创新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平台。本文在重点分析当下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困境的前提下,提出按照交流、实践和理念三个方向探索融合路径,构建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拥有思政教育内核的创新创业教育新型模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伦理学的视角论证了“三个代表”的内在辩证关系及伟大意义,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创新,思政工作的创新关键是以人为本,重在实践。  相似文献   

4.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以系统观念聚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评价、师资队伍建设与推进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旨在回答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由何而来”“现在何处”“走向何方”等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新疆高校加强并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维护国家安全、立德树人有着深远的意义。新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运而生,发展壮大,成效显著,但就时代要求和发展趋势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力量,推动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是优化新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创新观念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大思政课堂观”、“高校全员思想政治教育观”,把教育客体主体性的培育和发展作为重要主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来展开,不能见物不见人。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如何在高职理工类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是现阶段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液压与气动技术》为例,探索出“修订教学文件,明确思政目标”“遵循思政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建设课程资源,打造思政载体”“重塑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环节”“创新评价体系,评价育人效果”五个方面开展高职理工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的出发点是突出课堂主渠道的立德树人作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作为课程建设的创新,课程研制、构建涉及到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教学体系、资源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一体化系统工程。以“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依据课程改革现状,提出了“知识、技能、思政”融为一体的教学目标,将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科学精神、深度学习及实践创新等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知识模块。教学实践方面,积极探索五维化课程评价体系、讲授方式创新及思政元素融入资源库开发等教学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9.
关于做新做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主流是好的,但在新的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察实情,出新招,见实效。具体要求:第一,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变化,真正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第二,改革和加强“两课”教育,拓宽“主渠道”,刷新“主阵地”;第三,创新校园文化;第四,重点做好“五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五,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良,开拓进取,人员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际竞争日益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本文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适应这一转变,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功能进行了分析,首先对高校思政教育功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性功能进行了界定,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历来为各高校所重视,随着形势的变化,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针对新形势,将思政教育工作向公寓推进,各高校都在进行着有益的尝试。结合我院情况,本文从转变观念、改进形式、创新手段等方面阐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的做法,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等院校而言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前提与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政治优势与优良传统,但处于新时期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一些新问题与情况,只有通过不断地工作创新才能保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该文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必要性分析,从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和观念等方面的创新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工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点工作。项目式教学模式突破了学科局限,将教学、产业和思政育人全面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创新应用型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青年教育工作创造性提出了富有科学性、系统性的青年思想论述。2013年到2022年“五四”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中蕴含着诸多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政元素,为高校提高思政工作实效提供路径指南: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善用关键时间节点和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思政教育是当前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地方文化,既能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又能丰富学生的课堂教育。枣庄地方文化包含了始祖文化、先贤文化、城邦文化、运河文化、工业文化、抗战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优秀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对地方文化现状的梳理和整合,把枣庄文化本土资源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真正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王建中  徐安兴  丁科 《科技信息》2009,(28):I0058-I0059
激励理论在管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管理”行为。研究激励理论,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借鉴激励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目标激励、奖惩激励、情感激励和榜样激励,从而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精准思政是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旨在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发挥思想政治课程育人的精准性、全面性、导向性。当前学者对精准思政建设的研究集中在精准思政的内涵特点、理论来源以及与智能算法的结合,认为精准思政是实现高校精准育人的重要工程,增强思政课针对性的现实选择,坚持“三全育人”的动力支持。精准思政建设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但精准思政的建设仍存在精准思维培育困难、理论和现实存在矛盾、研究缺乏持续性等问题。只有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开展全面实践论证,推进研究的可持续性,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精准思政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课是以一体化视域统筹推进学生的思政教育。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关节点,按照思政课的特点,遵循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规律,找准“种好责任田”“阶梯式递进”“立德树人”等出发点和着力点,把握好同一课程在不同学段育人目标达成的落脚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深入和层层递进,强化政治认同和提升政治素养,培育学生知行合一观,实现思政课的高质量教学。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深化发展的一项重大部署,是高校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对回应“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有现实指导意义.“地貌学”是高校地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生态文明观与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以及综合思维等方面具有丰富的思政内容,且能和学生的思政教育高度契合.本文以“地貌学”为例,依托“地貌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从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探索、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两方面,探讨“地貌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以期为地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对高校的思政教育提出了立德树人、三大自信等新的要求。我国当前处在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变革的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环境日新月异。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们一方面要理清基本思路,从理念、制度、方法等多方面探索创新渠道。深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状态的影响因素,并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