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建立大通生态修复区湿地水循环模型,对湿地主要的自然水循环要素的特性进行分析与研究,选取典型的湿地水文状态指标,构建湿地水循环模型,模拟湿地水文状态指标分析了地表径流来水量变化的响应关系。模拟结果表明水循环模型效果较好,并提出进一步改善湿地水文状态和生态状态的建议与对策。对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概况,对作为该工程调蓄湖泊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及东平湖进行湿地生态环境调查与现状评价,并进行湿地水环境现状评价,进行调水对调蓄湖泊湿地影响的预测评价,探讨调蓄湖泊湿地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调蓄削峰设施,加固城市防洪排涝系统,快速削减城市内多余的雨水.方法建立一整套城市雨水系统削峰调蓄方法的优选模型,采用城市的降雨资料直接推求暴雨公式,年超大值法选取降雨样本,利用SCS雨型对降雨量进行24 h雨量时程分配,采用初损-后损法计算径流量,用瞬时单位线法模拟各雨水口流量过程线,核算现有城市雨水系统的过水能力,确定调蓄设施的设置位置.根据调蓄设施的位置和调蓄容积,分别对调蓄池和调蓄管进行详细的参数计算和直接建设费估算,最终选出最优方案.结果直接计算出设计要求重现期降雨量,避开现有城市暴雨强度公式不适用于大设计重现期的问题,解决了计算繁琐,计算量大且易出错的问题.结论采用初损-后损法推求设计降雨的径流量,系统即适用于大范围地区的径流量计算,同样适用于小范围地区的径流量计算.近期降雨实测资料进行推求可以摆脱样本资料年限上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针对卧龙湖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非线性、非渐变的特点.通过分析卧龙湖湿地生态系统与生态稳定性的关系,建立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理论的方法对卧龙湖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稳定性的评价.结果表明,集对分析理论适用于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差异度i的取值可以反映出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及其管理水平.卧龙湖湿地系统目前为中度稳定,影响卧龙湖湿地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是政策法规,湿地水质、旱涝灾害系数、湿地景观格局、卧龙湖湿地的调蓄能力以及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等.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洱海调蓄多塘湿地对磷的截留特征及效果,选取流域内12个调蓄多塘湿地进行定期跟踪调查,评估湿地中磷的截留性能,识别调蓄多塘湿地中磷的截留特征,解析调蓄多塘湿地中磷去除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调蓄多塘湿地的建立能够有效拦截面源污染携带的磷污染物,提升出水水质.湿地中η(PO_4~(3-)-P)、η(TP)和η(SS)平均截留效率分别为43.44%~93.88%、27.71%~89.67%和21.84%~62.12%.枯水期进水磷浓度高于丰水期,且枯水期磷的截留效率优于丰水期,枯水期间歇性断流提供足够的停留时间,有助于污染物的去除.ρo(TP)与ρi(PO_4~(3-)-P)(R=0.297)和ρi(TP)(R=0.304)显著正相关,η(TP)分别与调蓄多塘湿地进水ρi(PO_4~(3-)-P)(R=0.665)和ρi(TP)(R=0.740)呈显著正相关.调蓄多塘湿地对磷的持留效率主要取决于进水中磷酸根所占比例及总磷的浓度.该研究以期为调蓄多塘湿地在磷入湖负荷削减、流域污染治理和水体修复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案例支持.  相似文献   

6.
车洁 《科技资讯》2023,(21):149-15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筑面积日益增大,但由于不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使自然水循环系统受到无序的干扰和破坏,引发了一系列城市水问题。为增强城市雨涝调蓄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自然水文循环,提升水循环利用率,人们引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多学科交互融合,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梳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中南地区空管工程建设特点,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在空管工程中的应用,以期打造绿色空管、低碳空管。  相似文献   

7.
采用GIS组件技术,以Visual C 6.0、Microsoft SQL Sever2000和组件MapX5.02为开发平台,对洪湖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结构和主要功能进行了探讨.通过系统开发,实现了对洪湖湿地水质、生物资源特征等多项指标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并能对洪湖湿地进行水质评价、湖区调蓄能力分析、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能够为洪湖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措施的制定与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8.
湿地系统是水、土壤和生物等多种要素在空间上交错相联的结果,包含了多种元素和物质的循环变化.铁锰作为环境敏感元素,是湿地生态循环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环.本文希望从湿地不同介质出发,分析它们同铁锰循环过程的关联;然后进一步分析铁锰循环与周围环境因素的相互影响;结尾则简单阐释了目前有关铁锰循环研究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旨为阐明湿地系统中有关铁锰循环的特征和其主要的环境效应,为湿地污染控制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策  刘鹤云  孟昭星 《科技信息》2007,(36):161-161,176
构建人工湿地,提高城市绿色空间面积,调节城市的微环境,以及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建造湿地生态景观系统,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急待解决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介绍沈阳建筑大学人工生态湿地的规划方案,运用城市规划学原理、生态学原理、景观生态学原理对人工湿地的规划进行研究,总结出人工湿地构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湿地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洪水、维持地球化学循环和控制污染等环境功能和效益.在自然和人类干扰下,湿地正在经历着显著的变化,湿地变化必然引发环境变化.湿地变化所产生的气候效应研究成为我国湿地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梳理了我国湿地变化在影响碳存储(排放)、区域气候方面的研究进展,据此,提出了加强湿地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的过程机理研究、尺度效应和转换研究以及加强人工湿地研究应作为湿地科学未来重要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流域防洪系统中地下水库调蓄能力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地下水库蓄水能增加洪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洪涝灾害,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首次将地下水库纳入到流域防洪系统中,在探讨地下水库的概念和调蓄原理、蓄水条件及其功能特征的基础上,对地下水库的调蓄能力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参照地表水库的调洪参数,定义了地下水库调蓄计算的部分参数,作为衡量地下水库调蓄能力的定量计算指标.在调蓄库容、调蓄系数、复蓄指数中,库容是最重要的评价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孔隙介质地下水库和岩溶地下水库,分别给出其调蓄库容的计算公式,并将其应用于下辽河平原调蓄库容计算中,其结果可为流域防洪及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优化调度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选取北京市海淀区某雨水利用小区为研究对象,构建SWMM模型。对透水铺装和蓄水池2种低影响开发措施运行模式下的水量控制进行评价。首先,通过研究区实测降雨产流数据进行模型的率定和验证,得到可用的SWMM模型;分别对1年一遇、3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和20年一遇24 h降雨雨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区实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并计算研究区开发前的控制率。通过改变研究区现状硬化路面透水铺装率和调蓄容积计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研究区两项措施规模的配比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以透水铺装和蓄水池两种组合方式改造的居住小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大大提高,小区改造后比改造前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提高了42%;对不同规模硬化路面透水铺装和蓄水池进行计算可知,透水铺装和蓄水容积对控制率均有影响。当硬化路面透水铺装率达到70%,蓄水池容积改变率达到30%时,研究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5%的要求。研究成果能够应用于缺少实测数据的城市集雨区域,可对不同LID组合方式的径流减控效果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多年调节水电站节水增发电量考核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黄河上游梯级联合调度以龙羊峡和刘家峡两库联合调节为原则,而龙羊 峡电站节水增发电量考核不同于一般的年调节电站或径流电站,需以梯级联合运行调度图为依据,根据多年调节水库的特点,提出库存水量转换成电量的方法,将计算电量与库存电量之和作为考核电量。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多年调节电站节水增发电量考核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分布在大型水渠灌溉系统中具有一定蓄水容量的附属小水库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供水与需水之间的不协调,为灌溉系统的多用途管理及提高灌溉水的生产率提供了机会.以斯里兰卡系统H为例,分析了小水库的现行运行状况及其多用途管理的潜力和制约因素.结果表明,仅以满足灌溉需求为目的的现行小水库运行方式导致了水库水位的快速波动,相对较短的水库水体更新时间使小水库通过灌溉水多用途管理获得更大效益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15.
针对屋面降雨散落造成城市地面产生径流形成内涝等问题,本文通过对现有的蓄水池结构进行改造,在蓄水池底部设置不同孔径d的排水孔,使得降雨时雨水先收集到蓄水池降雨后缓慢排入土壤或地下管网,达到延长排水时间,降低径流峰值从而降低地下管网堵塞几率。通过设计实验和模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土壤渗透系数I大和排水孔径d小时排放到土壤的效果最好;排水孔径d越小,雨水进入地下管道时间越长所降低的径流比ψ越高;设计相同体积蓄水池时,底面积A越小蓄水量越大。通过理论和实际验证蓄水池改进技术的可行性,为治理城市内涝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选取物料泄漏量、消防水量、降雨量、转输水量和其他水量5个指标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池容积计算的水量指标体系和容积计算模型,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池的容积计算更加合理化和具体化,并提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设施的日常管理要求和应急运行保障措施。通过案例,实际应用本文应急池建设的计算方法,并针对案例给出应急设施体系建设分析。使应急池既能够有效发挥应急作用,又尽可能节省占地与投资成本,是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保障。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技术综合了基质、微生物和植物对水中污染物的协同去除机制,广泛用于提升污水厂尾水水质,是一种绿色低耗的生态修复技术.本文汇总了以人工湿地为核心技术的众多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资源化案例,对人工湿地技术的不同工艺运行方式和优缺点进行了分类归纳,提出依据不同水质特征量身设计复合人工湿地工艺的策略,为污水处理厂尾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海绵措施在流域尺度的雨水径流减控效果,提出适用于海绵城市系统建设的最优组合模式。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构建马草河综合流域洪涝模型,结合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定量评估调蓄池、下凹式绿地及透水铺装海绵组合模式的蓄滞效果。研究结果表明:(a)海绵组合措施对10年一遇以下低重现期降雨径流量、洪峰流量和峰现时间的削减延迟效果较好;当降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及以上时,径流量和洪峰流量削减比例不同程度地降低,洪峰流量削减和峰现时间延迟效果明显降低。(b)实施海绵措施后流域年径流量平均削减39%,各管控地块全部满足控制标准,现行雨水设计规范标准有助于支撑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相似文献   

19.
蓄水往往是导致库岸失稳的主要激发因素,通过对洛渣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稳定性计算,评价该处库岸在施工及运营期间将处于失稳状态。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地下烃组分和水组分摩尔数守恒,按达西定律,考虑重力、毛管力以及界面张力的影响,也考虑地层岩石和地层水的微可压缩性以及储层岩石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利用平衡常数理论划分拟组分,结合拟组分相平衡计算原理,建立了一个多组分三相二维单井渗流数学模型采用川PES方法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差分得相应的数值模型;采用牛顿迭代法将非线性方程线性化,再用线松弛法和直接解法对差分方程组进行求解。用FORTRAN语言编制计算程序将研究结果用于单井控制饱和凝析气藏模拟计算,着重评价了采气速度对饱和型凝析气藏稳产年限和采出程度等开发动态的影响,从而为单井控制饱和凝析气藏开发方案优选,气井合理生产制度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