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纯碱蒸氨废液为工作介质,构建盐梯度太阳池,并模拟青海省德令哈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了太阳池运行试验。结果表明:50 cm深的蒸氨废液太阳池运行稳定时,上对流层厚度为10 cm,盐梯度层厚度为30 cm,下对流层厚度为10 cm;太阳池运行中表面产生的主要成分为Mg(OH)2和Mg CO3不溶固体;为保持太阳池的稳定运行需要定期补液,减小溶液的浊度,增加光照时间能显著提升太阳池温度,在模拟环境温度15℃下运行时,太阳池的最高温度可达到44℃。利用蒸氨废液可以构建太阳池,是资源化利用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黑麦草在不同光照时间下萌发、生长及抗性生理指标的变化,筛选黑麦草最适种植的光周期。方法应用水培法,设置7种光照时间,在Fytosys生长箱中进行黑麦草培养,观察生长状况并测定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结果 (1)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黑麦草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升高,以光照时间/黑暗时间为22h/2h时最高,分别为32.75%和73.75%。发芽指数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光照时间/黑暗时间为22h/2h时最高,为84.44;(2)不同光照时间处理下,黑麦草的根长、芽长、根重和芽重达极显著差异,以18h/6h处理下的根长芽长最长、芽重值最高,分别为6.07cm,6.15cm和0.089 9g/10株;以16h/8h处理下的根重值最高,为0.060 3g/10株;(3)不同光照时间以18h/6h和16h/8h处理下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高;(4)黑麦草萌发、生长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光照时间以22h/2h处理下黑麦草萌发较好,以18h/6h下生长状况较好及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在以后的实际应用中可选择18h/6h光周期进行黑麦草的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3.
太阳池一般分为三层:上对流层(Upper Convective Zone,UCZ)、非对流层(Non-convective Zone,NCZ)和下对流层(Lower Convective Zone,LCZ),工程实践中非对流层对太阳池的性能影响较大。为了探讨非对流层层数对太阳池性能的影响状况,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计算太阳池内的传热过程。计算结果表明,NCZ层数对太阳池性能有重要影响。在UCZ+NCZ厚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太阳池NCZ层数在0-4之间增加,集热量、储热量、热效率分别在2-7月、2-9月、2-9月出现逐渐降低。无NCZ太阳池的最高单日集热量、储热量、热效率分别为264.33 MJ、35 451.17MJ、11.84%,而在含NCZ为4层的太阳池中,分别为237.02MJ、35 294.25MJ、10.72%。而随着NCZ层数的增加,太阳池单日集热量、储热量、平均热效率分别在8-12月、10-1月(次年)、10-1月(次年)出现逐渐升高,无NCZ太阳池的最高单日集热量、储热量、平均热效率分别为144.63 MJ、29863.08MJ、7.85%,而在含NCZ为4层的太阳池中,分别上升到为171.48MJ、32 511.93MJ、8.30%。因此,在构建太阳池时,应考虑NCZ层数对太阳池的影响,根据季节、地域、用途等条件,在3-9月尽量采用无NCZ太阳池,在10-2月(次年)或者昼夜温差较大的荒漠地区则建议采用含NCZ太阳池,而为了充分利用不同太阳池的优势,可以将无NCZ太阳池与含NCZ太阳池串联使用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海边小型实验太阳池证明了多孔介质——卵石的加入能够提高太阳池下对流层(LCZ)温度和太阳池贮热量,并有利于保持补盐过程中池水的澄清.利用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多孔介质对LCZ温度、太阳池贮热量以及太阳池最大提热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一定的土壤条件下适当的多孔介质厚度可以提高太阳池的贮热量以及太阳池的最大提热率.还讨论了土壤...  相似文献   

5.
以获得纯碱蒸氨废液太阳池的运行规律为目的,采用控制变量法试验,分析了太阳池横截面积、盐梯度层浊度、盐梯度层厚度和下对流层浓度4个主要参数对太阳池储热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下对流层温度与太阳池横截面积呈线性关系、与盐梯度层浊度呈线性关系、与盐梯度层厚度呈二次曲线关系、与下对流层浓度满足分段函数关系。研究结果为太阳池储热性能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改善纯碱蒸氨废液太阳池的储热性能为目的,进行了太阳池的大小、下对流层浓度、3层溶液厚度、以及移液方式等因素对太阳池储热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蒸氨废液太阳池的横截面积越大、储热性能越好,下对流层溶液浓度40°Be',3层溶液厚度比例为2∶8∶5的太阳池升温最快,平衡时温度最高达到66℃。每隔1.2 h取液和补液一次,每次取液量和补液量占太阳池下对流层总液量的1.92%,20 min取(补)完较合适,能够维护太阳池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水合物藏注热水开采敏感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自制的一维天然气水合物(NGH)开采模拟试验装置,模拟海洋地质条件,在填砂模型(填砂管直径8 cm,长80 cm)中生成天然气水合物,并通过注入热盐水进行热力开采的物理模拟试验,分析水合物藏地质因素和注热参数对注热水开采能量效率(水合物分解所得甲烷气的热量与注入热量之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能量效率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注热水温度、水合物饱和度、初始温度、注热水时间、注热水速度;在水合物藏地质因素中,水合物饱和度越大,初始温度越高,注热水开采能量效率越高;在注热参数中,注热温度越高,能量效率越低;在注热开采时需要合理优化注热水温度、注热水时间和注热水速度;试验条件下,注热水开采能量效率最高的试验组合为水合物饱和度48%,初始温度5℃,注热水温度40℃,注热水时间350 min,注热水速度12 mL/min,最高能量效率为6.7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红、蓝光照对大鼠视网膜衰老和神经网络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蓝光照射1 h、蓝光照射8 h、红光照射1 h、红光照射8 h和空白对照组。干预12周后进行强制游泳实验(FSTs)评估精神状态。解剖取新鲜眼球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进行原代培养并进行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活性的鉴定,分析光照时间和复制衰老之间的关联,并采用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分析光刺激对大鼠的应激反应。结果与红光照射相比较,蓝光光照8 h可显著上调RPE细胞的增殖(P <0. 05)和NOS的含量(P <0. 01),同时蓝光照射8 h更容易使大鼠陷入紧张、绝望的精神状态。结论蓝光较红光刺激对大鼠视网膜衰老和神经网络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长春花是重要的观赏和药用植物.为了探索适宜长春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温度和光照条件,研究了温度(20℃、24℃、28℃和30℃)和光照条件(每日连续光照14h和全黑暗)对经自来水浸种24h后的长春花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幼苗的芽长和干重均受光照条件、温度以及两者间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1),种子的发芽势、幼苗的鲜重受光照条件以及光照条件和温度间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1),幼苗的根长仅受温度的显著影响(P0.01).各光照和温度条件组合间,种子在黑暗、20℃-28℃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在黑暗、24℃和28℃下的发芽指数最高;幼苗的根在光照和28℃以及黑暗和24℃下较长,芽在黑暗、24℃-30℃下最长,鲜重在光照和24℃以及黑暗和20℃-30℃下最大,干重在光照、24℃下最大.黑暗、24℃是长春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条件.  相似文献   

10.
茜草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茜草种子的特性,探讨温度、光照等条件对茜草种子萌发的影响,观测了茜草种子的形态、千粒质量、水分含量、吸水率,测定了茜草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15,20,25℃)下,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结果表明,室温下茜草种子吸水率在36h达到饱和,为161%;茜草种子在20℃条件下萌发率最高为69%;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茜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无显著差异,但在黑暗条件下可以缩短茜草种子的发芽时间.  相似文献   

11.
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对舟山牙鲆稚幼鱼摄食和生长有显著的影响。(1)全黑暗和全亮试验组增长率最小,仅为5.0%和5.9%,成活率最低;光照16h和12h组幼鱼的成活率最高,均为100%,光照12h时牙鲆幼鱼摄食强度最大,幼鱼体长及其增长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2)光照强度为500lx时,牙鲆幼鱼日摄食强度最大,体长及其增长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  相似文献   

12.
研究定居于运城盐湖的一年生植物盐地碱蓬种子的萌发,揭示其种子萌发的规律及对盐渍化自然生境的适应机理.采用室内萌发的方法处理种子,探索了不同温度(5/15℃、10/20℃、15/25℃、20/30℃)、光照(光暗交替和黑暗)以及盐分浓度(0 m S/c、5 m S/c、10 m S/c、20 m S/c、40 m S/c、60 m S/c和80 m S/cm)下盐地碱蓬二型性种子萌发的现象,揭示其种子萌发的特性及其对盐渍化自然生境的适应机理.(1)盐地碱蓬二型性种子在5℃~30℃之间都可以萌发;(2)在温度、光照相同的情况下,盐地碱蓬种子的萌发百分数随着盐胁迫量的变多呈现减少的趋势;(3)温度、光照和盐分对不同类型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棕色种子比黑色种子萌发好.该研究为了解温度、光照和盐分对盐地碱蓬二型性种子萌发的影响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Cu~(2+)/TiO_2复合光催化剂.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对煅烧温度、铜离子含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确定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制备条件为煅烧温度为700℃,铜离子掺杂量为1%.在光催化降解反应中,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催化剂投加量、光照时间和pH值因素,确定了最佳光催化降解头孢哌酮废水条件.最佳处理条件为,在紫外灯照射下,催化剂投加量5 g/L、光照2 h、pH为6时,降解率最高,达到78. 20%.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聚丙烯树脂粒子为基体、丙烯酸为单体,通过紫外光照射,丙烯酸接枝到PP表面的聚合反应。讨论了溶胀时间、溶胀温度、丙烯酸浓度、光敏剂浓度及光照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光敏剂浓度为0.2mol/L,浸泡时间为1h,溶胀温度为75℃,单体浓度为0.5%,光照时间为1.5h时,接枝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以四环素生产过程中药渣为研究对象,改性的大豆油脂作为特制化学处理剂,采用化学处理和光降解相结合的方法去除药渣中残留的四环素.主要探讨化学处理剂的用量、化学处理温度、光降解时间对四环素降解率的影响,通过液相-质谱法(LC-MS/MS)测定药渣中四环素的降解率,结果显示,采用10%的化学处理剂, 60℃下15 h的紫外光照射或100℃下5 h的光照时间,四环素的降解率均高于90%.  相似文献   

16.
稻粒黑粉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因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稻粒黑粉病菌(Neovossia horrida)孢子萌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厚垣孢子在室内干燥条件下贮存3年左右即丧失活力;度过休眠期的厚垣孢子在吸湿、感光、适宜的温度及充足的氧气条件下即可萌发;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水层厚度小于0.5mm较为适宜;荧光、紫外光或散射光处理均可促进萌发,光照强度以6000lx为宜;每天光照时间为10~12h,5d后厚垣孢子大量萌发;先连续黑暗水培3~4d,再间歇光照3d,也可大量萌发;体积分数为(50~200)×10-6的赤霉素对其萌发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供试的几种营养物质对其萌发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少废水中氨氮对环境的危害,降低培养微藻的成本,利用废水培养斜生栅藻,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设计,采用响应面法研究光波长、光照强度及光照时间对斜生栅藻干重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建立回归模型,优化反应条件,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最优反应条件为:蓝光照射,光照强度为3 500 lux,光照时间为12 h。在此条件下,测得的藻类干重为(0.63±0.02)g·L~(-1),氨氮的去除率为92.08%±0.20%,与预测值相符。3个因素对藻类干重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光波长光照时间光照强度,3个因素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光照强度光波长光照时间。  相似文献   

18.
TiO2光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处理含酚废水,研究光源、光照时间、废水液pH值等因素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紫外光所发出的光子能量大,TiO2光催化活性强,因此在处理过程中,用高压汞 太阳光照射效果好;尽管光照时间超过5h后苯酚去除率仍有所增加,但从生产工艺和经济的角度考虑,光照时间以5h为宜;TiO2光催化剂的氧化性能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最好,在处理含酚废水时,pH值为2.0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我国北方地区村镇用生活污水高效培养小球藻,对小球藻的生长环境(初始污水浓度、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因素环境条件下,污水的初始污水浓度、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小球藻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最佳的初始污水浓度是将原生活污水稀释2倍,环境温度达到30 ℃,光照强度为12 000 Lux,光照时间为20 h.正交实验研究表明,生活污水培养小球藻的最优培养条件并非各环境因子最佳水平的简单叠加,而是受环境因子间耦合作用的控制,主导性环境因子是初始污水浓度和光照时间.将原生活污水稀释2倍、环境温度为30 ℃、光照强度为10 000 Lux、光照时间达16 h,此时的生活污水培养小球藻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药食两用植物赤苍藤(Erythropalum scandens B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当年采收的赤苍藤种子为材料,探讨浸种时间(0 d、1 d、2 d、3 d、4 d、5 d)、基质含水量(70%、50%、30%)、播种深度(0 cm、1 cm、3 cm、5 cm)、光照条件(全黑、自然光)、基质(沙土、肥土、黄土、混合土)、赤霉素浸种处理及破壳处理(全破、少破、不破)下赤苍藤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特性,为其规模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浸种时间、基质含水量、播种深度、赤霉素处理均对发芽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基质和破壳处理对发芽率有显著影响(P<0.05),浸种5 d、50%和30%的基质含水量、播种深度1 cm、混合土基质、50 mg·L-1赤霉素浸种12 h以及全破处理的发芽率在各对比的处理中均最高。浸种时间和基质含水量对幼苗叶长和枝高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他处理对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综上可知,赤苍藤种子育苗时,可先浸种5 d或用50 mg·L-1赤霉素浸种12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