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然而中原城市群目前存在投资不足、高端产业不足、高端人才不足、对外开放相对滞后、行政壁垒大和一体化政策不到位、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基础设施不健全、产业结构趋同、资源与环境压力大,可持续发展前景不乐观等问题。因而本文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谋划郑汴洛工业走廊,加强一体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交通物流建设;扩大开放招商;以中原城市群为平台,努力打造"一带一路"战略高地。  相似文献   

2.
郑汴地区既是郑汴一体化的空间承载区,也是中原经济区中最具活力的三化协调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在郑汴地区有效地进行产业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郑汴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不平衡,行政分割,要素市场不健全,严重阻碍了产业整合。为此,应遵循比较优势原理,依托大企业实现产业的重组与改造;同时充分利用产业关联带动效应,进行区域间的产业链互补、配套和整合;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的空间转移和合理布局;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制定和完善地方法规,从而实现郑汴地区产业的合理分工和融合,实现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主副中心结构是工业化中后期区域经济迈向成熟发展阶段的重要模式,开封向新兴副中心城市迈进标志着中原经济区"一主两副"(郑州为主中心、洛阳和开封为副中心)的框架结构基本形成;建设开封新兴副中心城市是带动豫东黄淮落后地区乃至整个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战略需要;开封市具有区位交通、人文、劳动力等要素资源、郑汴同城化等比较优势基础条件,具有建设新兴副中心城市的巨大潜力;应着力探索高速化的跨越发展模式、差异化的特色发展模式、现代化的高端发展模式等3条新兴发展路径;积极推进郑汴同城化,着力打造"郑-港"、"郑-汴"、"汴-港"等3条轴带,构建郑汴港金三角都市区.  相似文献   

4.
随着郑汴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两市资源要素的流动越来越频繁.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封与具有浓厚现代化气息的大都市郑州的文化融合将成为新时期郑汴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两座各具特色的城市之间的文化融合能够提高城市软实力,推进郑汴一体化的发展,也可为中原城市群快速崛起增添力量.开封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郑汴一体化中开封旅游经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封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种种原因,开封旅游产业增速缓慢,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地位不相称。郑汴一体化为开封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开封应加强郑汴旅游区域合作,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消费市场,拉长产业链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郑汴一体化下开封旅游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展 《科技信息》2008,(30):198-199
随着2005年郑州至开封城际快速通道工程开工,郑汴一体化的构想由概念走向了现实。在郑汴一体化下如何大力发展开封旅游业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一体化下开封城市的新定位,开封旅游形象的传播以及开封旅游产品的开发这三个方面对郑汴一体化下开封旅游的发展提出一些思路。从而实现郑汴旅游资源互补,以旅游带动开封经济的复兴。  相似文献   

7.
中心城市体系建设及河南省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占仓  蔡建霞 《河南科学》2010,28(9):1189-1193
伴随经济全球化,中心城市在各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研究认为,中心城市具有就业、居住、要素集聚、支撑发展和辐射带动五大经济学功能.河南省已经处在城镇化高速推进期,中心城市体系建设面临重要任务:建设郑汴都市区,推动中原城市群健康发展,建设新型城镇体系和特色产业城市、宜居城市.同时,要充分认识到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意义,建设郑汴都市区是河南省中心城市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河南省中心城市体系建设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学》2016,(1):646-654
在新型城镇化引领下的"五化"协调发展背景下,智慧宜居型都市区建设已成为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和推进城市空间节约利用的重要途径.首先,基于智慧宜居都市区的建设理念,分析了"五化"协调背景下建设智慧宜居郑汴都市区的重要意义;其次,根据智慧宜居都市区的建设目标,对郑州都市区"智慧宜居"、"智慧康居"、"智慧乐居"、"智慧安居"以及"智慧逸居"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评估;再次,在分析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郑汴都市区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的实现路径;最后,在现状问题分析与实现路径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智慧宜居郑汴都市区的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在新型城镇化引领下的"五化"协调发展背景下,智慧宜居型都市区建设已成为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和推进城市空间节约利用的重要途径.首先,基于智慧宜居都市区的建设理念,分析了"五化"协调背景下建设智慧宜居郑汴都市区的重要意义;其次,根据智慧宜居都市区的建设目标,对郑州都市区"智慧宜居"、"智慧康居"、"智慧乐居"、"智慧安居"以及"智慧逸居"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评估;再次,在分析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郑汴都市区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的实现路径;最后,在现状问题分析与实现路径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智慧宜居郑汴都市区的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基于《河南省郑汴新区城市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项目中地面沉降部分,对GPS技术在郑汴新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高精度监测方法。该文介绍了地面沉降监测点制作规格和监测网的建立情况,详细说明了GPS技术在郑汴地面沉降精密监测野外实施方法和得出监测数据的整个流程。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国际运输通道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东北亚次区域是东亚经济区最具合作潜力的地区。但由于朝鲜半岛的政治问题,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进展缓慢。运输合作项目是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确定了东北亚次区域运输通道的交通区和构成,根据东北地区各国的资源禀赋以及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析目前运输通道存在的问题。通过相关因素分析,建立了相关的运输预测模型,对2010~2020年各国之间的集装箱运输量进行了预测,并确定了转移量,认为未来东北亚运输通道将存在巨大的运输需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路段通过能力的运输系统成本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优势提供统一的分析方法和手段,以路段通过能力为基点,以经济成本为基础,分析了基础设施子系统和运输子系统的成本构成,并建立了对应的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路段通过能力将基础设施子系统成本和运输子系统成本统一起来构建运输系统成本模型;该模型能反映交通运输系统价值流转的要求,可以为投资能力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佳的投资取向提供依据;当通过能力使用具有同等价值贡献时,该模型可以比较各种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成本,寻求低成本的运输通过能力;当通过能力使用具有不同等价值贡献时,该模型可以比较不同运输方式运输能力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交通运输能够适应经济的发展时,交通运输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刺激经济的增长,当交通运输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时,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倒拖”作用。本文运用灰色系统模型理论和数量经济的方法对温州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研究交通运输业内各重要指标对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分析表明交通运输的发展对经济持续增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将对研究温州交通运输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与GIS的中巴经济走廊生态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现状评价是开展区域规划和生态管控的前提基础,本研究以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支撑,从地形、生物、土壤和人类活动4个方面构建了生态现状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中巴经济走廊生态现状进行了评价,获得了中巴经济走廊生态现状分布图.结果表明:中巴经济走廊生态状况达到优等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北部的森林覆盖区,其面积约为24 162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8%;达到良等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良好的东南部农耕区,面积约为169 235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7.37%;一般等级的地区面积最大,约为454 510km~2,占总面积的46.65%,广泛分布在巴基斯坦的中西部和中国喀什的中部和东部;差等级的地区面积约为326 390km~2,占总面积的33.50%,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带和沙漠地区.本研究得到的中巴经济走廊生态现状分布图,可为优化中巴经济走廊的产业类型、结构、规模和布局,完善区域生态保护设施和措施,提升投资区的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供数据支撑和规划指导.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我国煤炭行业物流诸多现实问题,尤其是煤炭运输通道规划合理化问题,通过对煤炭物流客户的需求量、运输距离及多式联运等信息的分析,并在对煤炭配送中心选址的重要性、合理性及其煤炭调运成本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之后,文中运用煤炭配送中心合理的选址优化模型与配送成本优化模型等优化方法,实现煤炭运输成本最小化,以达到优化区域性煤炭运输节点的目的。煤炭配送中心合理的选址优化模型与配送成本优化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经过实验证明其应用的实际价值,为我国煤炭运输通道合理化的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也有为我国煤炭运输通道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假设条件出发,详细推演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趋同假说的理论模型.使用以理论模型为基础构建的回归方程考察了云南城乡经济增长的绝对趋同、条件趋同情况.数据显示城乡经济增长差异依然严重,市场化、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交通信息发展有助于城乡经济增长的差异的缩小,突出大城市建设的城市化政策加大了城乡经济增长差异.  相似文献   

17.
交通条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和依附基础,深刻影响着区域产业形成与发展的空间形态、组织结构和空间联系.在脆弱生态背景影响下,通过综合运输网络建设,促进经济要素集聚,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功能核心区,实现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是一条可行的发展现代化工业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博艺 《山东科学》2014,27(1):86-91
为保证铁路运输通道的高效运营,实现对通道资源配置的优化,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铁路运输通道进行绩效评价,并运用该方法中的C2R和C2GS2模型对京津铁路运输通道的总体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进行例证分析,评价了京津铁路运输通道的资源配置情况。该方法能够提高运输质量,为铁路运输通道的合理分工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内陆中的经济开放高地,对周边地区有较强辐射影响能力.产业集聚在重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发展中都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以重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集聚为研究对象,采用1999-201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区位商与计量经济模型测算产业集聚对重庆经济发展影响作用,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客运通道设计的双层规划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综合客运通道的网络结构,分析了通道内旅客出行的广义费用函数,将运输成本、安全性、舒适性等服务属性作为出行阻抗的度量因素,以添加新的旅客运输方式为手段来优化旅客运输网络,设计了综合客运通道离散型网络优化设计问题的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网络容纳的OD需求量最大为目标,下层模型为用户平衡问题.采用分支定界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根据结果比较各方案的单位投资额所引起的网络容纳OD需求增加量,进一步从投资效率角度解释了方案的优劣,分析表明,该模型和算法能够得到综合客运通道网络优化设计的最优投资方案,为建设决策部门提供定量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