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雪宁 《科技信息》2011,(8):144-144
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是近现代日本唯美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不但在日本文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声誉。他的作品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现代文学,而且也影响了中国一大批的作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算郁达夫、郭沫若、田汉。  相似文献   

2.
兰学开创了日本大规模引进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的先河,对日本传统儒佛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日本文化中心主义的产生确立了思想前提。在兰学发展近300年的历史中,阿兰陀通词、荷兰商人和幕府官员都是重要的推介者,但尤以兰学者的影响最为重要,他们对日本近世思想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应怎样认识?一方面,头顶着"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璀璨光环;一方面,又长期笼罩在"失败了"的阴影中.这是我们以往南昌起义研究长期面临的困惑.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研究,我们终于破解了这一长期的困惑.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证明:南昌起义没有失败,它是一次胜利的起义;南昌起义的历史作用不仅仅是"打响了第一枪",它的历史贡献是多方面的.它创建了一支英雄的部队,它对土地革命进行了初步探索,对中国革命武装斗争正确道路、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和革命战争指导的实践和理论都作了开创性的探索和宝贵的贡献.我们理应驱散阴影,恢复历史本来面目,让南昌起义的光芒更加辉煌灿烂.  相似文献   

4.
一八五四年(咸丰四年)至一八七四年(同治十三年)的二十多年时间里,贵州各族农民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爆发了空前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历史上称咸同贵州农民起义。它是贵州自建立行省以来,规摸最大,时间最长,参加的民族最多的一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农民起义军不仅给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和清朝在贵州的封建统治以沉重的打击,而且促进了贵州各族人民群众的觉醒,加深了对清朝反动统治的认识,为贵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了准备。本文主要谈谈咸同贵州农民起义的特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晚清云南、甘肃回民起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杜文秀起义与甘肃回民起义是有别于农民起义的一种斗争类型,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内涵;近代以来后人对回民起义的反思并没有到位,回民起义事实上是当时当地社会矛盾综合作用的产物;因此,采取新的研究视角,拓展理论视野,突破原有的研究理论框架,回民起义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八一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而举行的两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和中国革命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二者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渊源。第一,湘南起义是在朱德、陈毅和湘南特委高举南昌起义"八一"旗帜下的一次武装起义,没有朱德、陈毅等高举"八一"伟大旗帜,就没有湘南起义。第二,湘南起义是中共湘南特委配合朱德、陈毅共同组织发动起来的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第三,湘南起义中的工农革命武装是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留下来的精英以及朱德、陈毅为首改编和组建的人民革命武装力量。第四,湘南起义的成功举行是朱德、陈毅和湘南特委总结南昌起义失利因素后来之不易的胜利壮举。第五,在南昌起义影响与朱德、陈毅带领下,从湘南起义中走出了一大批开国将军和将领,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白旗起义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它是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下的以回民为主干的农民起义,肯定了它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根据分析的结果,总结了白旗起义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并阐述了它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本自古就在各个方面,从国外吸收了很多当时先进的文化。因此,有些人会说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化,全部都是对其他国家文化的模仿。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本文以茶道为例,对日本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文化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通过分析得出日本不仅有文化,而且是在吸收别国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和本国相应的文化,是具有本国特征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从1192年到1868年,日本处于军事封建贵族(武士贵族)专政时期,共经历了镰仓幕府(1192—1133)、室町幕府(1336—1573)和德川幕府(1603—1868)三个幕府的武家统治时代.德川幕府统治的265年间,武家统治发展到了顶峰.德川幕府的政治体制──幕藩体制集武家统治之大成,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可以说由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开创,德川家康及其继位者们完成的幕藩体制,创立了即使在世界史上也是独特的封建国家统治体制。一、幕府政治──将军集权和大名分权幕藩体制的核心是幕府.幕府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占绝对优势,这是幕府的权力基…  相似文献   

10.
日本儒学发展到江户时代,迎来了它的全盛,儒学各派相继诞生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在德川幕府的推崇下,朱子学被推为官学,成为了官方意识形态,给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最终使儒学走上了日本化并且给日本以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方面是因为朱子学本身强调的纲常伦理观念大义名分思想忠孝仁义等主张符合封建的幕府巩固自己的统治需要以及佛教自身的弱点所致;另一方面也和藤原惺窝及其门徒等人对日本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学校教育向来是科学传播的一个有效途径,而科学的发展则是富民强国的一条捷径。因而学校教育在富国强国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作者将中国和日本近代化的历史过程作比较,试图从科学传播在国家富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来论述科普对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一、“兰学”与日本的成功 “兰学”是日本明治维新前一门有关西方的学问,早期主要研究荷兰语、医学、算术和军事科学,后来发展成了研究物理、化学、地理学等的“洋学”,也就是现代的科学。 江户幕府后期,日本的许多大小城市,都出现了“兰学”研究家。“兰学”者师徒相传,形成了人数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考证与对比分析的方法,考察了日本数学书横排的历史源头、推广过程及其对日本和中国的影响。日本数学书横排始于1879年日本著名数学家中川将行和荒川重平合著的《几何问题解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完成。日本数学书横排的完成反映了日本学者在引进西方数学过程中突破传统、锐意进取的集体智慧,不仅为日本数学的发展提供了方便,也影响了晚清数学教科书的编排工作。  相似文献   

13.
李文学领导的彝族农民起义是十九世纪中叶云南革命史上的一次典型农民革命运动,同时也是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影响下哀牢、无量山区爆发的一次大规模反清起义斗争。本文根据相关历史资料的查对研究,以李文学起义的起因,结过,结果,影响和历史意义和简要分析和阐述,再出了李文学起义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14.
活跃在日中友好阵线的旧军人在片山哲前首相率领的拥护宪法国民会议访华代表团中,有一位曾经在侵华战争中身居陆军要职的人,这就是前陆军中将远藤三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使中国人民蒙受了极大牺牲,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15.
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八一起义,由此孕育产生的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党和军队的宝贵财富。八一精神具有丰富内涵,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时代价值。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和践行八一精神,发挥其教育功能,对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今年元月13日,彭真委员长在人民大会堂亲切地会见了日本友人林弥一郎先生,林弥一郎激动地回顾了两人三十九年前在沈阳初次见面的情景。他说:“我今年73岁了,总觉得三十九年前在中国军队中工作的那段时间终生难忘,中国人民和解放军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教育,这使我感到自豪和光荣。”林弥一郎现为日中和平友好会会长。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末期,他曾担任“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精锐飞行部队大队长,驻扎在沈阳附近的奉集堡机场,负责培训日本战斗机驾驶员。“八·一五”日本投降后不久,他率领僚属约三百空、地勤技术人员参加东北民主联军,为协助我国创建空军做出了贡献。求教·赠枪·让座 1945年10月上旬的一天,林弥一郎应召来到设在沈阳的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几位名声赫赫的中国  相似文献   

17.
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是我党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恐怖统治而举行的武装暴动,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比较两次起义的某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分析其原因与影响,对于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两次起义的地位与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中世纪日本与西欧庄园制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园在中世纪的日本和西欧曾是长期存在的最基本的土地经营单位,对各自经济、政治及社会的影响深远。日本与西欧的庄园制有着极为相似之处,同时又有各自十分明显的特点,对两异同点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日本与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演进轨迹,而且有助于引发对当代日本与西欧一些经济、政治及社会现象或问题的历史思考。  相似文献   

19.
震惊中外的萍浏醴起义是中国推翻二千年封建帝制、昂首跨进民主共和社会的号角。其伟大的历史功绩至今没有得到历史和舆论应有的评价和尊重 ,原因有六 :派系之争 ,门第之见 ,民主共和时期短暂且不安定 ,国民党不敢面对萍浏醴起义的历史 ,解放后对萍浏醴起义研究不足 ,我辈的愧疚。参考文献 9。  相似文献   

20.
拖延已久的苏日談判,終于在10月19日在莫斯科达成协議。以日本首相鳩山一郎为首的日本政府代表团同苏联政府代表团之间签訂了恢复苏日兩国正常关系的联合宣言,同时又签署了苏日兩国关于發展貿易和互相給予最惠国待遇的議定書。这是日本战后首次同它的近鄰国家恢复正常外交关系。中国人民对此表示欢迎,因为中国人民一直認为日本同它的鄰国建立善鄰友好的关系,不仅符合各該国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且有利于远东和世界的和平。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