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古代文学是古代文人、文化思想的载体,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爱国主义是古代文学的基本主题,爱国精神是古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精神;和谐思想是古代文人的基本思想,古代文学对和谐精神有着充分的表达;自强精神是古代文人人生价值实现的动力,古代文学常常成为文人借以励志的工具。古代文学在中华民族人文素质提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古代文学教学应立足高校素质教育发展之需积极改革,承担起建构新时代人文精神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高校新闻专业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应注重结合专业特征,将古代文学中的人文精神、写作方法与新闻从业者人文素养的培养、新闻写作能力的提升相结合,并注重从传播学角度讲授古代文学的当代传播,体现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以提升古代文学在新闻专业学生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文学教学应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渐趋冷落的现状,探索古代文学教学的新出路,充分挖掘古代文学教学的学科优势和潜能,使古代文学教学对时代的发展作出积极的反应,更能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其基础性地位越来越受轻视。本文认为,古代文学教学最重要的还是要立足于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古代文学教师首先具备丰富的知识素养,同时注意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让学生注意到古代文学并不是远离现实的"死文字",而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把握好课堂教学,真正让学生意识到古代文学的实用价值,这才是古代文学教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我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质量在不断下降,学生对古代文学的认知和解读能力越来越弱。本文从古代文学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入手,分析古代文学课堂教学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顾宝林  郭瑾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9):122-123,136
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早已提上日程。在探索教改途中,除了引进多媒体外,还可适当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积极性;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增开地域古代文学选修课,丰富古代文学教学形式,如此多渠道地促进古代文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宫臻祥  闵秋洁 《科技资讯》2008,(34):151-151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可以收到其他课程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探讨古代文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践的现实可能性,对于进一步发掘古代文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亘古以来,中国古代文学比较研究就具有了朴素辩证法的特质。这种特质主要表现在古代文学比较观和比较法之中。而受古代文学比较观和比较法的制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研究的主要模式,是多线性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毅 《龙岩学院学报》2009,27(6):92-94,103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应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结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从论题研讨式、诗词吟诵式和作品改编表演式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先辈们留下的文化瑰宝,理应在我国教育中受到高度重视。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只是将古代文学作为选修课程,甚至连大学语文都只是选修课程。有些大学的中文系受重视程度也较低,学生报考的比较少,古代文学人才也不够多,教学质量也比一些受重视专业相对较低。这一系列原因导致古代文学的教学陷入困境。目前来说,我国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的教学存在着受重视程度低、教学本末倒置、教师不够等问题。本文主要对目前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且研究其形成原因和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1.
戏仿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出现在了西方文学中。20世纪80年代,戏仿这一概念伴随着后现代主义进入中国,但其实在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创作中从来不乏戏仿的运用。通过分析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中具有戏仿因素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可以看出戏仿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具有历时性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与其它文学样式相比,尤其与诗歌相比,出现和成熟较晚。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从我国古代小说的渊源看,它源于神话,而中国的古代神话并不发达;同时它又源于史传文学,但史传文学的真实性原则又阻滞了古代小说的发展,使小说创作由历史真实到艺术真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另一方面,我国古代小说创作队伍的缓慢形成和封建统治阶级对小说创作的严重干预,也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繁荣滞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深受中国古典文学影响、有着深厚国学功底的台湾作家,张晓风在散文写作中能巧妙利用她所熟悉热爱的中国古典语文之长,频繁而恰到好处地融会运用了古语词、文言句式和典故,文白水乳交融,文笔灵动,意蕴深厚,这不仅丰富了她散文语言的风格色彩,增强了语言的艺术表现力,而且也由此形成了她散文语言的浓郁的古典特色。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之下,以及伴随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转入大众教育阶段,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受到教育界及相关学者的重视,文章深入挖掘中国古典文学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中国古典文学在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路径,充分发挥中国古典文学特有的育人功能,以培养“和谐人”为价值诉求与目标追求,促进青年大学生与社会、学校、自身的多方面和谐发展,推进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在国外传播的历史回顾认为,长期以来“中国文学对外传播”这一“主动传播”说难以成立,说成“被动传播”,即“国外对中国文学的引进”也许更为恰切,或者至多只能是一种被动传播;同时,也总结出长期以来中国古代文学在国外传播的特点以及缺陷,如:文学作品原旨与韵味的流失,对作家、作品的误解等,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提出希望。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界讨论很多的话题,本文主要谈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及其内涵,特别是就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方面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对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实行初步探索,比如辩论课、自我讲授课、作业答辩课等这些新型的课堂设计,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文言的衰微为白话提供了必要的活动空间,在文言文的废墟上“五四”白话文运动顺理成章地建构了“五四”白话文诗学。“五四”白话文学在语言范式革命的推动下确认了自我的本质特征,从文学语言、文体形式与文学观念三个维度初步完善了关于自我与世界的言说方式,“五四”新文学也因此成为一种根基深厚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运用传播学理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既是传播学的本土化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同时是文艺理论研究领域中值得探讨的新问题.古代文学的传播学研究范围涉及到诗词曲、小说、散文、戏剧、文学理论等各个方面,呈现出较为活跃的态势.虽然诗词与小说戏剧等的传播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古代文学研究的盛况和成果相比依然相差悬殊,可开拓的研究领域极为广博,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整理与探索,需要研究者不断地为传播学的本土化研究,为古代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为文艺理论的新发展进行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宋代文言小说中的商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文言小说中商人形象频繁出现,这是文言小说发展到宋代产生的新气象,是宋代文言小说通俗化倾向的表征之一,它与宋代市人阶层及其文艺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当下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框架建构上仍是以男性创作为主,有意或无意地排挤了女作家与女性作品,这不仅遮蔽了古代文学的原貌,而且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