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东西九枝三件宝,簸箕笸箩白疙栳。"一句汾阳顺口溜道出了这一带远近闻名的传统手艺活——汾阳柳编。汾阳为山西千年古邑、三晋文化名乡。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土旮旯里也有金凤凰,大山沟里不乏手艺人。位于汾阳市东北部的冀村镇东九枝村、西九枝村,村人擅以柳条编织笸箩、簸箕等白条器,自成技艺,广为流传,并先后成立了初具规模的九枝社柳编合作社和柳编制品陈列馆。2015年2月,九枝社柳编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列为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本期传承,我们将在乡土艺人、  相似文献   

2.
正我的父母都是从事气象工作的。记得上学前常常会在一早一晚看到叔叔阿姨们放起白色的探空气球,那个时候我就会很神气地在小伙伴面前夸耀:“你们见过那气球不?那就是我们院子里放出去的。”这种强烈的好奇心与自豪感可能就是我跟大气科学之间最初的“媒人”。后来我问爸爸:“气球下面绑的方块到底是什么东西?”爸爸告诉我:“这个气球很厉害,它会带着这个盒子一边飞一边告诉我天空的状况。”那个时候我就觉得爸爸可厉害了,可以跟天空“对话”。  相似文献   

3.
中原 《科学之友》2007,(1):18-20
月亮是地球的一个卫星,它的来历和结构本身就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1970年,苏联有两个科学家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叫做“宇宙飞船月球”的理论。他们认为实际上月亮不是自然产生的一个卫星,而是某一种智慧的生命,也许把这个星球经过改造,可以把它变成一个人造卫星。这种说法太惊人了,科学家到底在月球上发现了什么,会让他们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就让我们跟着科学家的脚步一起来探讨有关月亮的未解之谜吧。  相似文献   

4.
蜘蛛散步     
小时候,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经常用院子里的松针玩儿。拿一撮松针,把尖尖的叶子朝下放在桌子上,一敲桌子,它就会在桌子上“走来走去”。有时还在桌子上画个圈儿,把两撮松针放在圈儿里,可看它们“摔跤”。现在在城市里很难搞到松计,所以找些身边的材料来作个“人造松针”。试着在桌子上玩一下,看到“人造松针”的动作像个蜘蛛在爬似的,所以就起名为“蜘蛛散步”。  相似文献   

5.
开心益智     
《知识就是力量》2006,(6):77-77
郁金香与珍珠一天中午,私人侦探萨姆逊到推理小说作家霍尔曼家做客时,发现他家被盗了。据霍尔曼讲,警察勘查后没有发现有利证据,只发现罪犯逃走时遗漏在院子里的几颗妻子珍珠项链上的珍珠。霍尔曼领着萨姆逊来到夕阳照晒的院子里。院子的花坛里正开着红、白、黄各种颜色的郁金香。萨姆逊突然发现一株黄色花的花瓣中间有一颗白色珍珠,看来是勘查人员的疏忽。萨姆逊问道:“你知道这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大概是前天。黄色郁金香总是最先开花,我记得很清楚。”霍尔曼答着,并小心翼翼地从花瓣中间轻轻地把珍珠取出。晚餐时,警署来电话通知已经…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2006,51(13):1528-1528
自然地理学研究“气、水、土、生、地”组成的地理环境开放系统相关部分的物质、物质运动,各部分之间互联、互动、正负反馈作用及其客观效应.本书把非常复杂的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系统分成八大部分,列为26章,构成符合客观实际的内容体系.每个章节的内容均引进了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注重全球环境与自然过程的分析研究,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而且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方法及可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四、荣誉的责任小窝棚与比埃尔和玛丽那个放着仪器的屋子只隔着一个院子。这是一个木板窝棚,屋顶根本不能挡雨,雨水一滴滴地往下掉。窝棚里只有几张松木桌子,一只破炉子和一块比埃尔用来进行运算的黑板。居里夫妇就在这样一个屋子里工作。为了让空气对流,排出有害气体,棚子的窗子全部敞开着。因为除此之外,别无其它办法可以把它们排除出去。天气好的时候,他们就在院子里干。两位科学家各有分工:比埃尔继续研究镭的特  相似文献   

8.
奇特的鸡     
蘑菇家族中最鲜美的要数鸡土从,以鲜的程度而论,它要比鸡肉鲜、比火腿鲜、比虾米鲜、比香菇鲜、比春笋鲜……这种鲜美的蘑菇只产在我国的云南省,其他地方罕有所见。奇特的是,这种蘑菇并非是自生自灭的,它是由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白蚁栽培的。为此,生物分类学家们还专门设立了一个“蚁菌科”,鸡土从即是蚁们培养的最珍贵、最鲜美的一种名菌。早在明代,鸡土从就已出现在各种典籍之中,有称“鸡宗”的,有称“鸡土从”的,因鲜美如鸡,无论怎样叫它,都有“鸡”之名,可见其味之美。称之为“鸡土从”则见于明代潘之恒的《广菌谱》。《七修类稿》作者、…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有句名言:“我有时开玩笑:‘院士院士,在院子里是院士,出了院子就不是院士。’这个‘院子’指的就是物理学。”他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为了谋求一种既不会给环境造成污染,又不需要花费很多燃料的交通工具,使设计师们想到了一种有脚蹬子的交通工具。这种能够发挥一定速度的交通工具,设计师们把它叫做“自行汽车”。这种不依赖加油塔的交通工具,将在今后的城市中被广泛地采用。  相似文献   

11.
卫青 《大自然探索》2001,(6):80-80,F003
远古时代的生物遗体或生物生活痕迹在埋入土中千万年后,被完整地挖掘出来,就成为了化石。骨骼、贝壳等坚硬部分成为化石的数量很多,此外,也有动物足迹和植物的化石。有趣的是,当矿物渗入化石之后,自然物质就“升华”成了艺术品,展现出源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化石内在美。不信,就往右看。  相似文献   

12.
贾醉公 《科学通报》1958,3(8):255-255
中国土壤学会召开的全国水稻土学术討論会于2月26日—3月3日在长沙举行。参加这次会議的有四川、貴州、广东、广西、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省的土壤科学工作者50余人。在开幕式上,中国土壤学会学术委員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重庆土壤研究室主任侯光炯教授致了开幕詞。他强調指出:为了实現全国农業發展綱要40条,迅速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对水稻土进行全面而深入  相似文献   

13.
动物学家一直对蝎子的一个奇异的习性——自杀现象,始终感到困惑不解。科学家们发现,无论是在自然条件下,还是在实验条件下,蝎子对火都畏若神明。如果是在野外遇到火,它们会躲在碎石下、树叶下或土洞中不敢出来,要是大火把它们团团围住,它便干脆弯起尾勾朝自己背上猛扎一下;  相似文献   

14.
上天有路 入地无门“土行孙把身子一扭,杳然无迹无踪。”这是古典小说《封神演义》里描写土行孙的入地术。古代神话故事使多少人梦想能上天入地。今天,上天已成为现实,宇宙飞船也打开了“广寒宫”的大门,唯其土行孙的入地术,人们依然望尘莫及,至今只不过钻入地下12.3公里深,这是俄罗斯科拉半岛的一眼钻井,已经持续钻挖了12年。  相似文献   

15.
白文礼 《科学通报》1974,19(3):97-97
<正>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他一头栽进他老祖宗孔老二的怀抱,把孔孟之道作为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思想武器。孔老二为了维护和复辟奴隶制,宣扬什么“生而知之”的“天命论”,把自己说成是天生的“圣人”。林彪为了复辟资本主义,贩卖孔老二的这种反动谬论,抛出他的所谓“天才论”,把自己吹嘘为“天才”。林彪学着孔老二的腔调,说什么“我的脑袋长得好,和别人的不一样,特别灵。有  相似文献   

16.
厕所的故事     
谁都上过厕所,可厕所和厕所不一样,差别大矣。厕所之事看似小事,实则关系重大,它不仅与个人的生理需要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而且一个地方的厕所状况标示出那里的文明程度,有时还会影响到国家的声誉。在漫长的历史上,人类把自己的排泄物直接放归大自然,即俗称的“拉野屎”。时至今日,在人口稀疏的地区人们还采用这种办法。《圣经·旧约全书·申命记》中记载摩西对他的部落的人说“要用土把你们的粪便盖上”,那是进步的表现。城市出现后,人口集中,房舍密集,麻烦就来了。世界上许多地方在两三千年前就建造了壮观堂皇的宫殿庙坛,奇怪的是处理屎尿…  相似文献   

17.
玉华 《科学之友》2003,(11):37-37
早在6 000年前,古希腊人曾下令禁止人们在晚上喧哗哄闹。为了安宁,有7个国王曾定有法律把那些会发出噪声的作坊统统迁到郊区去,违者处以绞刑,更重者以五马分尸。1959年9月17日,在美国中部一军用机场,10个人站在飞机跑道上,一架飞机从他们头顶一掠而过,只听他们惨叫几声,全部一命呜呼了。原来,这10个人为了得到一笔相当可观的钞票,竟拿生命作赌注,参加了超音速飞机对人体影响的实验。凶手自然是丧尽天良的大老板,然而直接杀害了这10个人的罪犯却是“噪声”。按声学医学规定:衡量声音强弱的单位  相似文献   

18.
人们也许会说我们正处在以科学为基础的农业革命的浪头上。但是,将来会怎么样?现行的技术能把这种生产的冲击波持续多久?为了满足增加了的世界食物需求,需要发展什么样的新技术?当我们提出开发新技术时,科学家们会面临哪些挑战?而对这些挑战我们应抱什么样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正>地下掩体的出现让重要的军事人员和设施有了以地为“盾”的超强防御能力,但相关技术的进步不断打磨着钻地弹这支锋利的“矛”,并在战争中一次次穿透敌方的“盾”。在这种情况下,地下掩体自然会不断被各国挖得更深,建得更坚固。自二战以来的数十年间,钻地弹和地下掩体作为一对“矛盾”冤家,都在彼此的威胁下不断进化。  相似文献   

20.
动物与人类一样也会因故发疯,做出各种奇怪行为,令人感到惊奇。疯狂啄木鸟啄木鸟有很强的地盘意识,它一般占有1000m2的森林。在这个范围里,它会给每棵树进行“体检”。凡没有“病”的,它就“Pass”过去;凡有“病”的,它就用尖嘴利舌把躲在树洞眼里的松毛虫之类叼出来吃掉。如果在它的“作业区”里出现别的啄木鸟,它会通过尖叫恐吓或搏杀打斗等将其驱逐出去。一般情况下,它们通过生存竞争获得自然平衡,各有各的地盘,各找各的虫儿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