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我国台湾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在二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其学科专业不断完善,在专业教育目标设置、通识课程选择、专业课程设定等方面体现了较为成熟的体系,表征出课程开设服务社会的针对性与特殊性.当前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与发展,应着重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境况、社会自然环境、群众社会需求、高校建设特质等综合考量,积极借鉴我国台湾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经验,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现状分析,认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应以社会需要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提出了构建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在对普通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等课程模块划分的基础上,进行了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综述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历史与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对体育高素质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针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必修课课程偏多,选修课课程偏少;课程设置不合理,重技术、轻理论的观念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辉 《科技资讯》2006,(18):162-163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直接决定了培养对象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整体素质,关系到培养目标的落实。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规格、质量息息相关。文章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进行分析,认为必须根据现代教育新理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重构新的课程体系,使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也是中高职衔接实践中的难点。我国目前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也尚在起步阶段。该文依托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所进行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实践,研究了中高职课程衔接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如知识体系脱节、课程设置重复、课程内容重复、能力提升不明显等,并通过对原课程体系中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所进行的拆解与整合,形成了适用于中职学生的新课程体系,既满足了中职学生对高级技能的需求,又避免了重复学习对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可雇佣性(employability)是国际理论界公认的高等教育机构绩效衡量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可雇佣性能力培养融入休闲体育专业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中对于提高休闲专业大学生可雇佣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将可雇佣性植入课程"的设计理念,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三个方面,以经营实体为专业方向定位,突出可雇佣性技能训练,建立以休闲专业可雇佣性技能指标体系,制定阶段性升级式培养方案,探寻校企、校政合作模式,引导建立个人可雇佣性技能发展档案和职业生涯规划,拓展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改革新视野。  相似文献   

7.
高职智能接宇专业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有必要加大高职智能楼宇专业的课程体系的研究,以促进谈专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围绕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设置的必要性、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方向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课程设置的分析,以"文武兼修"人才培养为逻辑起点,提出民族传统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的课程设置应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专业课程的合理搭配;课程的开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设地域特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9.
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文章对中日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研究,通过对二者的专业设置和学制以及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可以从日本的体育专业课程发展中获得的有益启示,同时为我国的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袁国强  陈军波 《科技信息》2011,(29):167-167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方案进行分析,该方案关于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的规定较好地适应当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要求,但同时在课程的时段安排、实践性环节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为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高校在读研究生休闲体育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初步对策.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休闲体育存在以下特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呈现多元化且以球类居多;在球类运动中,又以网、羽、乒“三小球”为主;其休闲体育方式、项目的选择及消费水平存在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锻炼场地以学校运动场为主,调查发现学校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在读研究生休闲体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森林生态体验和森林休闲运动已成为我国森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特色鲜明的森林运动小镇成为森林旅游的重要发展载体,深入分析其成功因素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于促进森林旅游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衢州灵鹫山森林运动小镇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回归分析法研究游客游憩动机、游后满意度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灵鹫山森林运动小镇游客的游憩动机由强到弱依次为:刺激与逃避>机能提升>求知与探索>增进交往。不同人群分类的游憩动机有差异,其中运动技巧、亲情建设、运动类型、处事能力、焕发活力、组织能力6个动机因素受到人口统计学特征变化的影响。游客的游后满意度高低依次为:愉悦心情>整体>增强体质>缓解压力>增加见识,其中增加见识、缓解压力、增强体质满意度均值低于满意度总均值。焕发活力、结识朋友、身心享受3个动机因素对游客评价较低的满意度有影响,因此满足游客身心享受、焕发活力、结识朋友的动机需求可以提高游客满意度。【结论】在改善游客满意度方面建议:打造森林运动特征优势,满足游客主要需求;制订针对性的森林运动菜单,合理分配游客群体;提升森林运动游客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关注森林康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各类开放空间与游憩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出该类型城市公园开放空间的景观提升与规划建议。方法 以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公园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游憩行为观察法(SOPARC)、大数据分析、核密度估算法(KDE)、主成分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把握该类城市公园开放空间与游憩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城市公园开放空间中游憩行为的需求主要来自附近居民、儿童及老人;②不同类型的开放空间与游憩行为之间的关系差异较大:绿化空间中游憩行为数量和丰富度最高;铺地空间和广场空间游憩行为发生频率较高,但类型较少;滨水空间游憩行为频率和丰富度均较低;③空间开敞度、空间绿化与铺装程度、空间可达性、空间亲水性是空间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④大部分空间中观赏性游憩行为每百平方米密度低于3.0件,且主要集中在滨水空间;休闲性游憩行为每百平方米密度最高达10.34件;娱乐性游憩行为密度整体较低且波动趋势平缓;体育性游憩行为密度波动较大。结论 城市公园开放空间内游憩行为的类型和特征差异较大,且各类游憩行为对空间品质的偏好度不同。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查阅等研究方法,对“中原经济区”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意义和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目的:为整合本区域内体育休闲资源、优化体育休闲产业结构提供理论依据与支持.研究结果认为:发展“中原经济区”体育休闲产业有助于增加本区域内就业机会,发掘和弘扬传统体育休闲文化等.建议对“中原经济区”体育休闲产品和服务进行精品化设计,突出体育休闲资源的本土性和稀缺性,将“中原经济区”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并论述了各阶段的发展重点等.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城市郊区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休闲度假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具有访问地固定,注重休憩和保健,可重复消费等特点,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与传统的观光旅游相比,休闲度假旅游具有特定的消费结构,开发模式和管理方式,实现休闲度假旅游持续稳定的发展应特别注意市场定位,功能设计,引资方式及推行带薪休假制度等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实验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南省西部某高校2009级的8个体育课程教学班309名学生进行分组训练,研究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男生民族民间竞技类项目组的肺活量及耐力、柔韧力量、速度灵巧等项目成绩有显著性提高;民族民间娱乐性项目组的肺活量及耐力、速度灵巧等项目成绩有显著性提高,女生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训练组的肺活量及耐力、柔韧力量、速度灵巧等项目成绩有显著性提高,民族民间娱乐性项目组的肺活量成绩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专业的术科考试,是体育专业课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术科会考制度尚属新鲜事物.通过对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基本理论的阐释,得出该考核制度符合教育发展基本规律,并以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的教学改革为例证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城市品牌代表了一座城市、一个地域的独特吸引力和典型文化,其价值在于它的定位和不可替代的个性.打造城市品牌的有效手段是推广其文化产业及产品品牌,在城市文化与城市品牌两者之间找到共同的切入点.城市品牌代表城市形象,而城市形象与城市的魅力相关,魅力所能附着的就是生活方式."长沙生活方式"就是这个城市最大的亮点和特点,显示出长沙在千年文化底蕴熏陶之下的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悠闲、平和、优越.这种生活方式催化了长沙的休闲产业,若将长沙的休闲资源有效整合,将传统休闲产业转型升级,长沙有可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休闲平台.就全国范围而言,将长沙打造成中部休闲之都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9.
以合肥学院非生物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课程为研究背景,在课程开设前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了解学生对"生命科学"课程的基本态度.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有64.3%的非生物专业的学生都赞同开设"生命科学"课程;出于主动目的积极获取知识的需要而选修"生命科学"课程的非生物专业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54%;47.6%和39.7%非生物专业的学生希望开设"生命科学"课程的学时分别为16学时和24学时;有75.4%的非生物专业的学生赞同开设"生命科学"课程所配套的实验课程.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态型公园是游憩量最大的一类风景区,而在城市生态型公园中户外游憩刻划对被刻划的植物影响最大,对游憩景区的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对位于芜湖市中心的赭山风景区(生态型城市公园)进行了游憩刻划调查,调查了20条不同类型游憩步道上的409棵被刻划的树木,发现刻划主要集中在14个树种上,刻划的平均长度为88.5cm、宽度为27.8cm,最大刻痕的平均宽度为16.15mm、深度为2.07mm,调查区域的刻划频度为0.14棵/米;分析了刻划时间、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赭山风景区的游憩刻划程度较大,对景区内植被和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