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智能交流接触器作为一种新型电器,使接触器的性能指标大大提高.作者采用三维电磁场计算软件对接触器触头系统进行分析、研究,试图使接触器具有更加合理的触头系统.  相似文献   

2.
为了得到交流接触器触头弹跳行为规律,从机械振动角度出发,建立了触头弹跳运动微分方程并进行了求解,通过ADAMS/View交流接触器样机模型,将用户自定义的改进型遗传算法与动力学分析软件相结合,并选择相应的机械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对接触器触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后的触头弹跳时间和最大位移分别降低了89%和93%.最后使用激光测距仪进行的实验结果与仿真误差在2%以下,验证了遗传算法与ADAMS软件相结合的优化设计方法在接触器参数优化问题中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并联型接触器由于各支路电流分配不均匀现象,容易导致其扩容系数与并联支路数不匹配的问题.为研究触头电流的分布特性,通过对并联型接触器触头回路的等效电路分析,并考虑各相接触器之间的电磁影响,推导出各支路电流分布规律模型.利用Maxwell软件建立并联型接触器触头模型,仿真获取各支路电流分布.仿真结果与电路分析保持一致,验证了电流分布规律模型的准确性,进而根据仿真结果推导出扩容系数.进一步地,探讨影响触头电流分布特性的相关因素,为设计并联型大容量接触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静电型微型继电器活动电极的运动特性和静态情况下自由振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活动触点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形,最大挠度与静电力的大小、材质的形变模量、电极的长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并联型接触器由于各支路电流分配不均匀现象导致其扩容系数与并联支路数不匹配,为研究触头电流的分布特性,本文通过对单相和三相并联型接触器触头回路的等效电路分析,考虑各相接触器之间的电磁影响,基于电磁感应定律推导各支路电流分布规律模型,确定了各支路电流的大小关系;利用Maxwell软件建立并联型接触器触头模型,与Simplorer软件进行联合仿真获取接触器并联运行时各支路触头电流曲线,仿真结果与电路分析保持一致,验证了电流分布规律模型的准确性,进而根据仿真结果推导出扩容系数;后续探讨了影响触头电流分布特性的相关因素,为设计并联型大容量接触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合格及失效的小型密封继电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触头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运用四极质谱仪对小型密封继电器内部的气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失效的密封继电器内存在着较多的水蒸汽和气体碳氢化合物,其触头表面受到严重冲击磨损,污染严重;在合格的不同密封继电器内,触头表面受到的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对于受到明显污染的触头,其接触可靠性下降,密封继电器的寿命随之缩短,文中对造成触头失效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7.
结果表明.触头闭合过程中出现的这种电压跳动仍具有Barken指出的特点,但其跳动的 衰减速度随触头的设定位置而改变,并且存在一个使触头快速达到稳定闭合的最佳设定位置.然 而同单面点约束悬臂梁的自由振动相比,该位置发生了偏移.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长簧片继电器触头分合行为的一般特点,讨论了三种重要因素对触头闭合过程振动性态的影响规律,指出触头的位置是决定电接触性能的主要因素,并且使触头迅速达到稳定闭合的最佳位置同其他参变量无关。  相似文献   

9.
190区超形变核态的形变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DavydovFilippov的非轴对称转子模型推广到超形变核态,给出了一个新的超形变带的转动谱公式;并应用该公式,确定了190区偶A核超形变带的带首自旋;将轴对称四极形变β和非轴对称度γ参数与正常形变带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比正常形变核态大得多,而γ形变虽然普遍较小,但对能谱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继宏 《科技信息》2009,(29):I0433-I0433
介绍了内燃机车电空接触器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对接触器主触头烧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用有限元方法,采用与无缝道岔较接近的力学模型,全面考虑轨枕、扣件和道床阻力的作用,对无缝道岔各个部分的受力和位移规律进行了分析.编制了计算程序,并对一种道岔结构进行了计算,和试验结果比较吻合.为在我国铺设无缝道岔提供了理论和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对继电器电磁机构磁吸力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ANSYS软件建立电磁机构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继电器电磁机构衔铁面积、线圈匝数及气隙厚度结构参数变化对电磁机构磁吸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衔铁面积大小变化与磁吸力呈线性关系变化;安匝数、气隙厚度与磁吸力呈非线性关系变化。理论值和仿真值的相对误差为020%~714%,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考虑土与结构共同作用的挡土结构内力和变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作用在挡土结构上的土压力产生的机理,指出土压力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产生于开挖卸载,另一部分产生于挡土结构位移。提出了一种考虑挡土结构与土体共同作用的分段弹性地基梁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上部结构在竖向荷载和水平地震荷载组合后直接传给桩端的弯矩、剪力和轴力,对在这三种桩端外力作用下柱与地基土共同工作的内力和变形进行分析,求得桩身内力和变形的解析解。指出了现行设计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对桩的计算简图选取、系数K和计算宽度B取值的讨论以及经详细的解析分析后得到的桩身内力和变形,为桩的强度设计提供了比较可靠的理论依据,避免了现行设计配筋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主应力法,结合金属超塑性力学方程,推出了金属超塑性正挤压变形力的计算式;对Tang S提出的金属超塑性挤压模型进行了订正和改进,采用锌铝共析合金对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6.
结晶器铜管变形和临界压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弹性理论中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相互转换的原理,分析了结晶器铜管在冷却水压和温度场共同作用状态下变形、临界压力和应力,为结晶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精密磁浮运动系统电磁力的非线性建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磁悬浮运动系统中电磁力进行精确建模,运用磁路理分析气隙边缘效应、铁芯磁阻效应和磁路漏磁通对电磁力模型的影响.推导并给出不同情况下电磁力模型的表达式,绘制不同电磁力模型之间的误差曲线.从图形曲线及定点计算数据中可以得出3点主要结论.(1) 仅考虑气隙边缘效应时,对电磁力模型的精度影响较大.(2) 漏磁通对模型的影响较小,同时考虑3种因素影响时的曲线和不考虑漏磁通效应影响时的曲线非常相近.但这并不说明磁路中漏磁通量很少.(3) 随着悬浮气隙的增大,按理想磁路理论建立的简化电磁力表达式计算的磁动势,与同时考虑气隙边缘效应、铁芯磁阻和漏磁通时的表达式计算结果之间的误差也不断增大,会对系统的控制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天然地基上的筏板基础受力及变形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天然地基上采用筏板基础的两栋建筑的实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了不同刚度的筏板基础的受力和变形特点。分析发现,筏板基础的刚度对基底土反力分布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地基土的弹性模量变化对土反力分布影响不大,但对筏板的相对弯曲及沉降影响较大;在上部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筏板的中性轴在不断上移,筏板内的钢筋应力值始终很小,因此建议设计时应减少筏板的配筋率。  相似文献   

19.
以双圆盾构隧道为研究对象,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双圆盾构隧道变形基准和变形量的基本模型,并推导了变形量严格的数学求解公式.针对变形分析模型,又给出了计算机分析系统的实现,以及系统应用的流程和分析实例.目前系统已应用于上海某地铁的盾构隧道施工监测中.  相似文献   

20.
以青岛地铁1号线胜利桥站施工为工程依托,对土岩组合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桩撑体系的变形及受力特性进行研究,采用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和有限元软件建模分析方法,研究上软下硬地层条件下基坑开挖土体受力及变形分布规律和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规律及受力机理.得出的结论:①桩体位移峰值位置随开挖过程不断下移,且围护桩桩体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