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于1989年经山西省教委批准成立,1998年理论物理专业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二级学科博士点。理论物理专业是山西省重点学科,同时也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1994年被批准)、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批准)、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03年批准)的主要支撑学科之一。理论物理研究所现有科研人员1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承担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的本科生以及理论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2.
梁九卿,男,博士,教授,1940年5月16日生于太原。1964年山西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81.9~1984.8留学于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师从世界著名物理学家Y·阿哈罗诺夫教授,专攻理论物理,并获南卡大学博士学位。1985年回国,1986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山西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山西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3.
光电信息技术学院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在现有的理论物理、光学和物理电子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的基础上,以光电信息技术省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于2005年申报成功的,研究范围覆盖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6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包括粒子物理理论和场论、凝聚态理论、介观物理、纳米物理、半导体物理、低维物理、核物理、量子光学、信息光学和分子动力学,2005年,物理学学科被列入烟台大学“十一五”期间重点资助的5个优势学科(实验室)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物理学硕士点始于1984年招收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1995年获得了原子与分子物理硕士授予权,2005年建立光学硕士点和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硕士点。同年,这些硕士点与凝聚态物理硕士点整合,建立了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凝聚态物理和理论物理为四川省重点学科。经近30年来物理学的科研与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了一支学历与年龄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授17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等4名,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8名,博士生导师2名。  相似文献   

5.
<正>为庆祝北京大学物理学科创建100周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与《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编辑部合作出版本专刊,内容涵盖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与量子材料科学、光学、天文学、大气与海洋科学,以及核技术及应用.专刊收录了物理学院部分师生的20篇代表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理论物理学科是浙江师范大学最老的学科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在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自2009年被评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后,2012年再度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学科。目前,学科涵盖拓扑量子相变、量子输运理论、非线性物理、冷原子物理等理论物理的前沿课题,取得了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成果。自2008年以来,已在物理学一级学科、国际权  相似文献   

7.
一、历史延革 理论物理专业作为物理学的二级学科,是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科学院所、高等学校物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核心专业,相关内容的研究不仅对物理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将推动和影响自然科学与技术的相关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学科 (1)项目定义,①项目名称:物理学学科;②项目所属领域:物理学。 (2)承担本项目的重点学科点:理论物理、光子学。 (3)涉及的其他学科点:物理化学、原子核理论、凝聚态物理、低温物理、生物物理、光电子学与光电子技术、信息科学与材料科学。 (4)项目整体目标:以“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学专业点”为依托,以理论物理、光子学为重点,立足国际前沿,瞄准最新发展,逐步形成多个研究方向,争取在5年或稍长一段时间内,达到以下目标:①在本学科重  相似文献   

9.
<正>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始建于1923年,物理学专业是国家首批特色专业,连年被评为A类专业,1978年面向全国首批招收理论物理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得理论物理博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获得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本硕博及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本学科自1988年起连续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学科,获重点资助,2015年入选河南特色学科群(A类资助).在2016自  相似文献   

10.
<正>一、学科概况安徽大学理论物理1995年获批为省级重点学科,2001年被评为优秀重点学科。自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以来,以该学科为支撑,1998年获批光学硕士点,2003年获批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硕士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6月7~15日,亚美国际粒子物理与宇宙学高级研讨班会议在浙江大学召开。会议由浙江大学主办,并由浙江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及美国特拉华大学资助。粒子物理学实验近期有了多项重大突破。位于日内瓦的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LHC)已经运行近两年,发现  相似文献   

12.
学者风采     
正修晓明,男,汉族,1978年12月生,辽宁辽阳人,教授,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生指导教师。2002年7月参加工作,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理论物理专业毕业,理学博士学位,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2015.06-2015.12),美国斯蒂文斯理工学院访问学者(2017.10-2018.10)。辽宁省物理学会理事(201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东北地区工作委员会委员(2021)。"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019)、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首批,2018-2020)、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杰出青年学者)(2014)、第五届锦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18)、渤海大学学术骨干(2009)、渤海大学科技创新先进个人(2018)、渤海大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14),《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委员会成员(2019.01)、渤海大学数理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负责人(2019.4)、渤海大学物理学学科带头人(2018.11)、渤海大学物理学学科负责人(2019.9),渤海大学学术带头人(202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多省市科学科技奖评审专家、Optics Letters等国内外物理主流期刊评审专家。  相似文献   

13.
凝聚态物理学科于2002年被批准为浙江省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005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B类,由吴锋民教授担任学科负责人。该学科拥有理论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科研人员25名,其中教授15人,  相似文献   

14.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 1 999年 4月 2 7日 ,由原兰州大学物理系、现代物理系、材料科学系、力学系、磁学研究所、原子核研究所、应用磁学部门开放实验室等组建而成。学院理工科门类较多 ,横跨 5个一级学科 ,规模较大 ,下设 4个系、9个研究所 | 2个教学中心、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中子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核科学与技术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 4个成员单位之一 ) ;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固体力…  相似文献   

15.
正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当时学校组建较早的系室之一。学院下设物理系和电子信息工程系。物理系有物理学(师范)专业、应用物理学专业,下设理论物理、实验物理、应用物理3个教研室。电子信息工程系设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电子技术、智能控制2个教研室。学院设有党政办公室、招生就业办公室、团委3个管理部门。学院现有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  相似文献   

16.
广州大学凝聚态物理学科始建于1993年,1996年获凝聚态物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再获理论物理硕士学位授予权。曾在1996年和2003年两度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1998年和2003年两度被评为广州市重点学科,其附属实验室固体物理与材料研究实验室为广州市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文理学人     
正钱郁,男,1981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2004年6月本科毕业于苏州科技学院应用物理系,物理学专业;2004年9月~2007年6月在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攻读理论物理硕士学位;2007年9月~2010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攻读理论物理博士学位,师从胡岗教授。2010年7月进入宝鸡文理学院物理与光电技术学院工作至今。2010年8月被聘为讲师,2012年12月被评为副教授,2015年12月  相似文献   

18.
凝聚态物理是物理学最大的分支,也是物理学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凝聚态物理内涵丰富,基础性、应用性和交叉性强,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也是物理学与生命科学、化学科学交叉融合的关键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回顾2011–2021年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布局,与美国科学基金数据对比,并结合物理学科发展规划,分析凝聚态物理学科的发展态势,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并提出政策建议,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阐述物理学的学科特点与爱因斯坦的伟大功绩,介绍了2005国际物理年的由来与纪念活动,最后对21世纪的物理学进行简要地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一门学科要真正成为科学必然要有自己成熟的历史,物理学史是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关于物理学本身发展规律的一门学问。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加入物理学史,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来看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