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浙闽沿海晚中生代火成岩成因的地球化学制约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根据43个全岩微量元素和113个全岩硅酸盐数据,结合对岩石学、地质学资料研究,认为浙闽沿海晚中生代火成岩的主体--花岗岩和流纹岩主要由中-下地壳含水火成变质岩部分熔融产生的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浆结晶形成(富含LIL和Zr,Hf);与之共生、但出露甚少的辉长岩和玄武岩由消减作用诱发的、受陆壳混染的高铝玄武岩浆形成(富LIL,贫HFS).引起地壳部分熔融和产生花岗岩浆的热源是底侵于下地壳的玄武岩浆,其数量从理论资料和国外实例看,与浙闽沿海分布的巨量花岗岩和流纹岩相仿.  相似文献   

2.
3.
有关野外地质、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等资料,证实福建平潭火成杂岩由高铝玄武岩浆和花岗岩浆经过不同程度的机械混合和化学混合形成。对这一火成杂岩体成因的认识,为研究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钙碱性岩带中诸如基性岩石和酸性岩石的时空复合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归纳了有关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火成岩的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的5个基本事实,用岩石圈消减作用和玄武岩底侵作用相结合的观点,解释晚中生代火成岩在时空上的带状迁移以及巨量长英质岩浆(包括过铝花岗岩浆)产生和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北部晚中生代裂陷作用与伸展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北晚中生代经历了区域性的裂谷期、后裂谷热沉降期和反转期。从西向东可以分成海拉尔-二连、孙吴-松辽、三江三个裂谷带。  相似文献   

6.
7.
西秦岭地区晚中生代OIB型玄武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秦岭地区发现一套晚中生代玄武岩,其地球化学成分类似O IB的特征,暗示该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源区来源于软流圈,其起源可能与岩石圈拆沉作用、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伸展减薄有关,这为全面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岩石圈演化提供了有利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8.
汉诺坝地区下地壳与壳-幔过渡带岩石波速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镁铁质麻粒岩相斜长辉石岩、榴辉岩相石榴辉石岩和辉石岩捕虏体,以及普通的太古代地体麻粒岩,进行高温高压下的波速测定和研究表明:高V p (7.0~8.0km/s)镁铁质捕虏体揭示现今下地壳和壳-幔过渡带组成特征,为幔源岩浆底侵导致地壳垂向增生和壳-幔过渡带形成提供了新证据;低V p (<7.0km/s)太古代地体麻粒岩,乃早期下地壳或上部下地壳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晚中生代以来隆升作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系统对比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从整体上探讨了青藏高原东缘地区与四川盆地各地质单元在晚中生代、新生代抬升冷却特征.它们的构造活动在空同上具有分区性和连续性特征,在时间上具有幕武性特点.构造活动的空间上分区性表现在各地质单元隆升特征的差异性,主要为四川盆地川东北一川西南地区及其相邻两侧单元对比的差异和松潘一甘孜造山带南北地区的差异.空同上的连续性表现在中生代一新生代构造活动具有由北向南逐渐迁移的趋势,即由北向南磷灰石裂交径迹年龄减小和径迹长度增大的趋势.构造活动时间的幕式性表现在阶段性的快速冷却(埋深)及其相问的缓慢冷却过程.青藏高原东缘和四川盆地各地质构造单元径迹年龄值及年龄交化范围具有由西向东逐渐增大、径连长度逐渐减小的趋势,它们在晓中生代一新生代共处于统一的、递进的挤压变形动力学体制下,从西向东构筑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挤压-抬升体系,其新生代构造抬升运动主要受控于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同时也受中央造山带和扬子板块的重要影响.青藏高原东缘新近纪龙门山遣山带隆升速率最快(大干600 m/Ma),隆升幅度大于3 km,甚至超过6 km.  相似文献   

10.
壳寡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壳寡糖抗肿瘤的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应用SRB法对壳寡糖进行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对S180荷瘤小鼠的瘤重和胸腺及脾指数进行了的观察,同时观察了壳寡糖体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的影响.壳寡糖体外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体内实验表明壳寡糖能抑制S180小鼠的瘤重.壳寡糖能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壳寡糖体外实验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提示壳寡糖有可能是通过调节荷瘤小鼠免疫力实现抗肿瘤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网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非线性有限元为工具,建立了网壳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的有效方法.将网壳结构动力稳定判定准则引入到结构强度计算中,从而使结构的强度问题和稳定问题统一在一起.重点研究了单层球面网壳的非线性动力响应行为,对网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失稳状态以及倒塌现象作了理论上的研究,为“结构倒塌”作出了合理的定义,并进而探讨了网壳结构失稳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