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中生代有尾两栖类一新种: 道虎沟辽西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原 《科学通报》2004,49(8):814-815
有尾两栖类化石在中生代十分稀少且多数残破.我国近期报道了5属5种保存骨架化石的中生代有尾类,因而引起国际同行的重视.它们都产自下白垩统热河群或略低的层位中.与世界其他地区有尾类相比,我国种类具有时代早、化石较完整以及分异度大等特点,对研究有尾两栖类的起源、早期演化和散布具有特别意义.在我国已知中生代有尾类化石点中,内蒙古道虎沟的化石材料最为丰富,已报道了奇异热河螈和天义初螈2属2种.但道虎沟化石层的时代争论很大,  相似文献   

2.
为星星染色     
每当我们看到发表在刊物上或网页上的天体照片,往往会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它赋予宇宙这样丰富多彩的颜色,令人对太空旅行充满了向往.指望一旦坐上宇宙飞船,向舷窗外望去,就能看到美丽无比的各种天体。然而,天体真是这样美丽吗?其实,当我们在天文望远镜后观看行星、星云和银河时,所见到的不过是苍白、暗淡的景象,但研究者们独具匠心的图像处理技巧却让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宇宙风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做是正确的.因为有些星球的光波在肉眼可见范围之外,实际上是“无色的”。研究者们就用他们任意选择的颜色涂上去。例如金…  相似文献   

3.
早在几千年前,古代中国人就发现了恐龙化石,但并不知道这些化石的真面目,以为是神话传说中龙的骨头,可以当作中药材。直到17世纪晚期,英国科学家注意到了恐龙化石的与众不同。才开始对其进行研究。经过几百年的不断探索和发现,越来越多的恐龙化石重见天日,为我们展开一幅幅壮美的远古画卷。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刊登由我国著名科普作家、古生物学者邢立达撰写的专栏,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4.
吕吉尔 《世界科学》2007,(10):16-16
臭氧是一种需审慎对待的气体:在同温层中,臭氧保护着我们免遭太阳紫外线的辐射。但在地面上,臭氧却是一种讨厌的污染物。目前的研究告诉我们,臭氧还削弱植物吸收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碳(CO2)的能力,这给满怀希望的设想(即植物会从空气中吸收足够的CO2,从而抵消一部分来自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5.
从1月23日开始,我们迎来中国的龙年。从已经挖掘出的化石证据来看.我们还不能说龙是一种曾经真实存存过的动物。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对龙的喜爱,并把某些可爱或威武的动物命名为“龙”。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05,(1):7-7
最近,科学家首次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史前森杯的树桩和树叶化石.这些化石为科学家了解南极大陆在2.5亿年以前的气候状况提供了依据。通过测量这些化石树干的直径.可知这些树曾经长到25米高。观察这些树的年轮.可知它们在南极大陆极短的夏天里疯长.在持续半年的黑夜中停止生长并落下树叶。通过测试这些化石树的树叶浓密度和树干的尺寸,  相似文献   

7.
不要以为色彩斑斓、奇形怪状的海洋动物只出现在澳大利亚的大堡礁中.或是人迹罕至的南极海域中。最近,一些潜水者在英国诺福克郡附近海域发现了不少色彩斑斓的海洋动物.并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下了它们的动人身姿。  相似文献   

8.
最近,古生物学家在澳大利亚内陆发掘出迄今为止已知最古老的“妈妈”化石:一条生活在大约3.75亿年前~3.80亿年前的雌性盾皮鱼的化石。化石显示这条鱼死前刚生下一条幼鱼,而且“鱼妈妈”跟幼鱼之间还有一根脐带相连。科学家说,这具保存完整的化石将脊椎动物直接生子的最早时间推早了大约2亿年,  相似文献   

9.
一本著名的杂志是很少上当受骗的。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这回未能逃脱被骗的命运,它在1999年第11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霸王龙有羽毛吗?”的文章,实为错误之作。文章介绍了一种似鸟非鸟、似龙非龙的动物,即“辽宁始祖龙”。既然是辽宁始祖龙,当然来自中国的辽宁省。可是我们中国化石专家却不知有此怪物。问题出在哪里?事情得从头说起。 美国布兰丁恐龙博物馆馆长史蒂芬·克瑞克斯夫妇向世人宣布,化石出自中国辽宁北票地区,他们是从一化石商那里买来的。但是后来证明这块化石是一块制作得并不高明的假化石,即把一个古鸟的身…  相似文献   

10.
《自然杂志》2005,27(1):F002-F002
热河生物群开始形成于距今约1.2亿年的中生代早白垩世,中国的辽西地区是生物群分布的中心,由于频繁的火山活动,保存了大量精美的化石,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奇云 《世界科学》2005,(2):18-19
出土化石颠覆传统观念 科学家一直以为,在恐龙称霸的中生代远古地球上,哺乳动物的体积都很小。它们昼伏夜出,委屈地生活在这位“暴君”的阴影之下。大约6500万年前,陨石或彗星袭击地球导致气候巨变并灭绝恐龙后,哺乳动物才取得主导地位。但最近在我国辽宁西部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改变了科学家们的看法。原来在1.3亿年前的早白垩世,一些体格健壮的哺乳动物不仅能和恐龙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12.
张玉光 《大自然探索》2011,(4):72-80,F0003
色彩斑斓、玲珑娇巧的带毛恐龙变换着姿势,或在地面狂奔,或在树间跳跃攀援;粗大的松柏树干上,一只鸟儿发出几声啁啾,它扑腾着,因为抓握未稳而滑落在松软的土地上……这一场景是古生物学家对发现自古老地层中的化石所进行的经典诠释。探索远古生物的未知谜团是古生物学研究的目标,鸟类作为脊椎动物世界中数量仅次于鱼类的动物,有着无数奥秘等待人们去探究。那么,今天的我们如何知道发生在遥远中生代的古鸟类身上的真实故事呢?还是请古生物学家来告诉我们吧。  相似文献   

13.
意歌 《科学》2005,57(4):10-10
据英国New Scientist.2005.185(2487):14报道,一头腿上覆有巨大羽毛的中国小恐龙的化石震惊了古生物学界。这枚在内蒙古的道虎沟化石床发现的足羽龙化石显示出足羽龙和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鸟——始祖鸟一样酷似鸟类。然而,足羽龙的发现者却认为它可能比始祖鸟更古老。  相似文献   

14.
如果所有的化石都能像侏罗纪公园里的恐龙一样复活,这里的故事将比电影中更精彩也更恐怖。但无论如何.在加利福尼亚发现的上万件动物化石是人类化石宝库中最瑰丽的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15.
1780年,在荷兰的马斯河附近一处深达30米的石灰石矿井下,矿工们在开凿巷道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不知为何物的颚骨化石。一位名叫C·K·霍夫曼内的军队外科医生指挥矿工们将这块含有化石的巨石搬到了地面上,但这块化石很快就不翼而飞了。该矿矿主,一位名叫戈迪的牧师高价悬赏寻找这块化石,但一直没有结果。转眼到了1795年,此时他发现这块化石已被拿破仑的军队运到了巴黎。这就是我们目前在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看到的那块化石。  相似文献   

16.
彩色化石     
化石世界也许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灰色。对海生贝类更接近的观察揭示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过去的幻影。化石大多是缺乏色彩的。古代生物却可能象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许多鸟儿和动物颜色那样鲜艳。但是化石记录业未显出颜色,因为这些生物的软组织在地质时间的进程中破坏了。有几种贝壳化石显示有颜色的踪迹,但无法说明这到底是活生物的本色还是由于铁的矿化作用之类的地质过程造成的。有关形成贝壳颜色的分子的新的生物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7.
诸城位于山东省中东部,在世界版图上只是一个不那么耀眼的小县城,但它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恐龙化石宝库。诸城不仅出土了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化石,而且还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恐龙化石集群埋藏地,因此它也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中国龙城”。  相似文献   

18.
方德声 《科学》2006,58(2):28-28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6年2月24日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与合作者于2006年2月9日的英国Nature上报道了世界上最早的霸王龙类——冠龙。冠龙化石产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出露的石树沟组.地质时代大约为1.6亿年前。冠龙代表最原始的霸王龙类,把霸王龙类的确切化石记录提前了近3000万年。同时,冠龙化石也是已知保存最完整的侏罗纪虚骨龙类之一。  相似文献   

19.
辽宁铁法盆地早白垩世银杏胚珠器官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胜徽  杨小菊  周志炎 《科学通报》2004,49(13):1334-1336
银杏属(Ginkgo)现今只存一个孓遗种,即著名的“活化石”Ginkgo biloba,但该属在中生代曾一度极其繁盛.可靠的银杏属化石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侏罗世,在侏罗纪和早白垩世十分繁盛;到始新世时在北半球主要呈环极分布,南半球少量存在,上新世以后就只遗存Ginkgo biloba一种了.  相似文献   

20.
许梅 《科学》2004,56(6):8-8
据英国Nature.2004。431:838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和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诺雷尔(M.A.Norell)研究了发现于辽宁省北票市的一具保存完好的恐龙化石。它生活在距今大约1.4亿年前。这是一种新的恐龙化石,第一次让人们看到了恐龙的睡眠姿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