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核镍(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八齿配体 N,N,N′,N″,N″——五 (2 -苯并咪唑甲基 )——二乙三胺 (简写为 DTPB)及其含镍双核配合物〔Ni2 (DTPB) (Cl O4 ) 2 〕· (Cl O4 ) 2 · 3 CH3 CH2 OH( )的合成。对 ( )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自旋共振谱和循环伏安研究。推测配合物中每个镍离子 ( )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乙二胺双缩3-醛基水杨酸Schiff碱铜单核配合物(H2CuES)及铜均双核配合物(Cu2ES)[H4ES为N,N′-二(3-醛基水杨酸)缩乙撑二胺],并用单晶X-ray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H2CuES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277(5)nm,b=0.975(2)nm,c=0.743(15)nm,α=90°,β=99.05(3)°,γ=90°,V=1.629(6)nm3,C18H14CuN2O6,Mr=417.85,Z=4,Dc=1.703 Mg/m3,μ(MoKα)=1.382 mm-1,F(000)=852,R=0.0507,wR=0.126 4,(I>2σ(I)),2 278个可观察衍射点,1 279个独立衍射点.Cu2ES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n,晶胞参数a=1.167(2)nm,b=1.182(2)nm,c=1.399(3)nm,α=90°,β=113.25(3)°,γ=90°,V=1 773(6)nm3,C18H16Cu2N2O8,Mr=515.40,Z=16,Dc=1.931 Mg/m3,μ(MoK)α=2.454 mm-1,F(000)=1 040,R=0.050 7,wR=0.115 1,(I>2σ(I)),4 733个可观察衍射点,2 792个独立衍射点.  相似文献   

3.
以琥珀酸二甲酯、水合肼、2-苯甲酰吡啶,N i(NO3)2.6H2O为原料,在无水甲醇中合成双核镍配合物,其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仪表征,每个镍离子配位于来自两个配体的两个吡啶酰肼单元,两个镍离子通过两个丁二酸单元桥联,金属间距分别为5.957。对此配合物进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选择2θ为5~30,与其拟合图对比证明此为N i2+配合物。热重分析显示配合物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失重,至200℃失去甲醇分子,至365℃配体完全分解,大约失重65%。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的酸性反应介质中合成了五个钴(Ⅱ)、镍(Ⅱ)—哌嗪化合物,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得了其中三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配合物(2)是同分异构体,配合物(1)和配合物(3)是同晶异质化合物,这三个晶体均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结构分析表明:在这三个配合物,中心金属离子和六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了一个变形的八面体,其中四个氮原子来自四个硫氰根,另外两个氮原子来自两个单质子化的哌嗪分子.在配合物(1)配合物(3)中分子之间存在着氢键(N—H…S)和S…S相互作用,而在配合物(2)中分子之间存在着氢键(N—H…S,N—H…N)和S…S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在水热反应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型Co(Ⅱ)配合物[Co2(cpa)2(phen)2(H2O)2](1)(cpa =3-(4-羧基苯基)丙酸、phen=1,10-邻菲罗啉).采用CHN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体学参数:a=1.26192(14) nm, b=1.59916(17) nm, c=1.04130(11) nm,β=111.935(2)°.配合物1为环状双核结构,其基本结构单元由1个Co原子、1个3-(4-羧基苯基)丙酸、1个1,10-邻菲罗啉和1个配位水分子组成,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相邻的配合物分子间通过氢键的识别作用形成1维超分子链.π···π堆积作用将邻近的超分子链进一步扩展为2维超分子网.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八齿配体N,N,N′,N″,N″-五(2-苯并咪唑甲基)-二乙三胺(简写为DTPB)及其含镍双核配合物[Ni2(DTPB)(C2O4)]·(ClO4)2·CH3CH2OH·2H2O(Ⅰ)的合成.对(Ⅰ)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自旋共振谱和循环伏安研究.推测配合物中每个镍离子(Ⅱ)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液合成法合成了2个酰腙Schiff碱的镍(Ⅱ)配合物[Ni(HOpbh)2].2H2O(1)(H2Opbh=2-羰基丙酸苯甲酰腙)和[Ni(HOpsh)(py)3].CH2Cl2(2)(H3Opsh=2-羰基丙酸水扬酰腙,py=吡啶).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晶体属四方晶系,I4122空间群,晶胞参数a=b=1.468 6(2)nm,,c=2.108 8(6)nm,V=4.548 1(16)nm3,Z=8,Dc=1.475 mg/m3,最终可靠因子R1=0.054 8,wR2=0.151 2.配合物2: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527 4(5)nm,b=1.170 5(4)nm,c=1.694 6(5)nm,β=113.364(6)°,V=2.781 2(15)nm3,Z=4,Dc=1.436 mg/m3,最终可靠因子R1=0.034 0,wR2=0.085 5.在配合物1中,每个镍(Ⅱ)离子由2个2-羰基丙酸苯甲酰腙负一价离子HOpbh-的4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配合物1分子间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而形成1维链状结构.在配合物2中,每个镍(Ⅱ)离子由1个2-羰基丙酸水扬酰腙负二价离子HOpsh2-的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3个吡啶分子中的氮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八齿配体N,N,N′,N",N"-五(2-苯并咪唑甲基)-二乙三胺(简写为DTPB)及其含镍双核配合物〔Ni2(DTPB)(C2O4)〕·(ClO4)2·CH3CH2OH·2H2O( )的合成.对( )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自旋共振谱和循环伏安研究.推测配合物中每个镍离子( )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对称的八齿(N6O2型)双核配体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1,4-二乙氨基乙二醚(EGTB)及两种含锰(Ⅱ)双核配合物:(Mn2EGTB(OAc)2)(BPh2).3H2O(I),(Mn2EGTB(OAc)Cl)Cl2.2CH3OH.H2O(Ⅱ),对(I),(Ⅱ)进行了^1HNMR,UV-Vis,摩尔电导,中远红外,EST和循环伏安研究,初步推测配合物(I)和(Ⅱ)分别具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4种含亚烷基双(二(二苯基膦基)胺(即双PNP)和O-烷基二硫代磷酸的双核镍配合物((CH_2)_n(N(PPh_2)_2)_2) Ni(S_2P{O}OR)_2(1:n=4,R=CH_3;2:n=4,R=C_2H_5;3:n=3,R=CH_3;4:n=3,R=C_2H_5),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1的单晶结构,配合物1含有两个畸变平面四边形Ni S_2P_2。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配合物1~配合物4在乙腈中的电化学性能及其在三氟乙酸(TFA)中的电催化性能,电化学测定表明配合物1~配合物4均具有电催化还原TFA制氢的能力。1 mmol·L~(-1)配合物1~配合物4在添加120 mmol·L~(-1)三氟乙酸的乙腈溶液时的电催化制氢的转换频率(TOF)和过电位(η)分别为(442.5~469.5) s~(-1)和(0.89~0.98) V。  相似文献   

12.
采用模板法直接合成了Cu^2+,Co^2+,Ni^2+与Fe^2+的希佛碱折5种双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论证其结构。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两个新型的含三吡唑硼配体(Tp和Tp*)的双核铜(Ⅱ)配合物[TpCu(μ-1,1-N3)2CuTp](1)和双核钴(Ⅱ)配合物[Tp*Co(μ-N,S-NCS)2CoTp*](2),并通过IR,UV-vis,EPR,CV,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表征.配合物1具有μ-1,1一N3桥联的双核结构,变温磁化率测试和解析结果表明铜(Ⅱ)离子之间存在弱的铁磁相互作用.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1.957 9(5)nm,b=0.806 89(19)nm,c=2.678 2(6)nm1,β=108.763(9)°,Z=4,R1=0.045 7,wR2=0.116 4,其结构为μ-N,S-NCS桥联的双核结构,变温磁化率测试和解析结果表明钴(Ⅱ)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过渡金属钢与稀土铕的杂双核配合物Cu(SAlen)Euβ_3(SAlen=N,N’-乙二胺双水杨醛席夫碱,β=乙酰丙酮,Acac;三氯乙酰丙酮,TFA的合成。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提出了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本综述了97年以来大环双核配合物在合成和性质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由于碘离子对不稳定的Ni(II)-S(芳基硫醇盐)键的亲核作用,使得Fe(CO)412和Ni(SR)2(dppe(SR=芳基硫醇盐)之间的反应生成NiI2(dppe).含碘和二芳基硫醇盐离子桥联的Ni-Ni双核配合物[(dppe)Ni(μ-I)(μ-pdt)Ni(dppe)]I和[(dppe)Ni(μ-I)(μ-edt)Ni(dppe)]I可方便地由[NiI2(dppe)]和[Ni(pdt)(dppe)]或[Ni(edt)(dppe)]在二氯甲烷的溶液中的反应制得;该类反应可认为是由于硫醇盐离子基团中S-供体上的孤对电子对Ni-I键的进攻所致.另一方面,我们观察到[FeCp(CO)2I]和[Ni(pdt)(dppe)]或[Ni(edt)(dppe)]在二氯甲烷中的反应极其缓慢;但当向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NH4PF6进行复分解置换后,源于碘离子和Ni(II)-S键的作用同样可得到含碘与二芳基硫醇盐离子桥联的Ni-Ni双核配合物[(dppe)Ni(μ-I)(μ-pdt)Ni(dppe)]PF6和 [(dppe)Ni(μ-I)(μ-edt)Ni(dppe)]PF6.实验结果说明在本文所讨认的镍(II)-硫醇盐离子-膦配合物中,Ni(II)-S键的反应活性随桥联的第二金属离子和不同的碘离子基元而改变.  相似文献   

17.
以3,3',4,4'-偶氮苯四羧酸(ABTC)和1,10-菲罗啉(Phen)为配体,采用常规溶剂挥发法合成了新颖单桥配合物[Co2(ABTC)(Phen)2(H2O)6]·2H2O(1),经过X-射线单晶衍射和元素分析对其晶体结构进行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12/c1(15),其晶胞参数:a=2.189 3(7)nm,b=0.801 3(3)nm,c=2.603 8(8)nm;α=90.00(°),β=108.369(5)(°),γ=90.00(°);V=4.335 06(762)nm3,Z=22,Dc=1.036 21g/cm3,F(000)=140 1,GOF=1.052,R1=0.097 6,WR2=0.128 8.1中的Co(Ⅱ)与ABTC中的一个羧基氧原子、三个水氧原子、啡啰啉的两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了六配位的八面体几何构型桥连配合物.通过两个游离的水分子和配位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堆积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由于碘离子对不稳定的Ni(Ⅱ)-S(芳基硫醇盐)键的亲核作用,使得Fe(CO)4I2和Ni(SR)2(dppe(SR=芳基硫醇盐)之间的反应生成NiI2(dppe)。含碘和二芳基硫醇盐离子桥联的Ni-Ni双核配合物[(dppe)Ni(μ-I)(μ-pdt)Ni(dppe)]I和[(dppe)Ni(μ-I)(μ-edt)Ni(dppe)]I可方便地由[NiI2(dppe)]和[Ni(pdt)(dppe)]或[Ni(edt)(dppe)]在二氯甲烷的溶液中的反应制得;该类反应可认为是由于硫醇盐离子基团中S-供体上的孤对电子对Ni-I键的进攻所致。另一方面,我们观察到[FeCp(CO)2I]和[Ni(pdt)(dppe)]或[Ni(edt)(dppe)]在二氯甲烷中的反应极其缓慢;但当向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NH4PF6进行复分解置换后,源于碘离子和Ni(Ⅱ)-S键的作用同样可得到含碘与二芳基硫醇盐离子桥联的Ni-Ni双核配合物[(dppe)Ni(μ-I)(μ-pdt)Ni(dppe)]PF6和[(dppe)Ni(μ-I)(μ-edt)Ni(dppe)]PF6。实验结果说明在本文所讨认的镍(Ⅱ)-硫醇盐离子-膦配合物中,Ni(Ⅱ)-S键的反应活性随桥联的第二金属离子和不同的碘离子基元而改变。  相似文献   

19.
高连周  张廉奉 《河南科学》1999,17(4):365-369
室温下,在配体存在下,通过氧化加成反应合成了双核铜配合物「Cu(C6H5COO)2(L)」2,L=C5H5(NO(1),4-methylpyridine(2),2,6-bimethylpyrdine(3),「Cu(C6H5COO)4(dppe)」(4),dppe=双二苯基膦乙烷,以元素分析、电导,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磁图二色性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1)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个氯离子桥联的双核锰(I)配合物[Mn2(phen)4(μ-Cl)2][Fe(bpdmb)(CN)2]2·3H2O(1)(bpdmb2-=1,2-bis(pyridine-2-carboxamido)-4,5-dimethylbenzenate),表征了其结构和磁性.晶体结构解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包含双CI--桥联的双核锰(Ⅱ)阳离子和两个一价[Fe(bpdmb)(CN)2]-电荷平衡阴离子.配合物呈反铁磁性,说明通过Cl-桥锰-锰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基于哈密顿算符(H)=-2J(S)Mn1(S)Mn2推导出的磁化率公式与实验数据进行拟和得到磁耦合参数J=-0.593(9)cm-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