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商汤与伊尹携有莘氏东迁是商汤逐夏桀的重大战略举措。论证"郼薄"是商侯汤本国和研究商汤东迁,对学术界厘正《清华简》中"西邑夏"是夏桀亡国之都"斟寻阝";"亳"是商汤王天下的"南亳"谷熟、与"西亳"偃师无关。  相似文献   

2.
孙庆伟《鼏宅禹迹》一书,意在利用考古学成果重建夏代的信史。由于对文献梳理有问题,信从"夷夏东西说",故在考古学成果的利用上出现偏差,讨论的考古学文化遗址多与夏人无关。夏人应该是从北方迁徙到山东半岛地区的民族,他们是夏人及夷人的祖先。此后从鲁东地区西进,在鲁西、豫东地区与有虞氏方国联盟融合,并开始了夺权争斗,最终取得了方国联盟的统治权,建立了夏王朝。夏代的考古学文化就是岳石文化,其延续是东夷文化和西北戎狄文化,文献记载加上对岳石文化、东夷文化和戎狄文化的研究,是唯一重建夏史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七天的灵山野外实习已经过去了,但美好的灵山之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说大学生活是一幅五彩画卷,那么灵山之行便是这幅长卷中最富光彩的一帧。灵山·秀水灵山,地处河南信阳地区罗山县。春秋战国时叫冥山,北魏时称石城山、霸山。唐李泰等著《括地志》载:“石城山,在申州钟山县东南二十一里,魏攻北冥,即此山,上有故石城。”《魏书》也说:“(盟阝),有石城山,霸山庙。”(盟阝)即汉时罗山县的名称,因该山“每云必雨,验之信然”,故称灵山,沿称至今。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中学英语教学正面临如火如荼的改革,从概念、课本、方法理念上都可见一斑。比如由以前的《教学大纲》变成现在的《课程标准》,“学习方法”现在叫“学习方式”,“教学改革”现在叫“课程改革”;几年之内中学英语课本从《Junior English for China》到《Go for it》再到现在的仁爱版教材;方法理念上更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说课”就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之一。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农民起义说”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并成为至今最为流行的观点。对于这种观点的形成,学界一般归因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实际上,“农民起义说”的形成还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明清两代、民国时期《水浒传》思想评论状况是“农民起义说”形成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6.
说"PK"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K”是随着《超级女声》的火爆而流行开来。本文考察了它的义项、语用意义、使用范围和场合,认为“PK”的义项有对决、淘汰、比较和对比、竞争4个义项。它的语用意义一般都与《超级女声》节目有关,常用于标题中和一些体育比赛场合。  相似文献   

7.
壬辰说龙     
白明亮 《大自然》2012,(1):29-33
2012年是我国农历壬辰年,即尼年,又称“大龙年”。龙在中国可谓大名鼎鼎,伴随着5000年文明的脚步、走遍960万平方公里的斟土,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到处都可见龙的身姿。龙对中网历代政治、经济、宗教、信仰、民俗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人足“龙的子孙”,中国是“龙的故乡”。  相似文献   

8.
《校分阝庐抗议》是冯桂芬的著名代表作,集中反映了冯桂芬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思想和改革主张,本文主要从《校分阝庐抗议》看冯桂芬的中西文化观,其中西文化观集中体现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著名论断上,成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论的滥觞;重要的还在于他承认了西方诸国的“富强之术”,对于采西学比前人提出了较多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大多数文人都认为周敦颐自名“濂溪”,是因为他家乡有一条小溪叫“濂溪”,自名之用意是为了表示不忘家乡。这是一个误说。周敦颐家乡故居前的小溪以前不是叫“濂溪”,而是“营水”或“营江”;“濂”字是周敦颐仿元结自造专用字;他取“濂”字是为了“自箴”,而不是宋度正说的“志乡关在目中”之意。度正的《周敦颐年谱》有误。  相似文献   

10.
说《说文》中“个”字“宋”字陆忠发个、宋二字,是《说文解字》一书中非常特别的字,个字见于唐本《说文》,而今本无之。来字,许慎释其义为“居也”,此义不见于历代传世文献,连甲骨文中也找不到此义的用例。个、宋二字,可以看成为《说文》研究史上的两个谜。本文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讨论脂评“亲历其境说”的内涵和审美意蕴。“亲历其境说”揭示文学源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论,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体现。对“亲历其境说”进行阐释,以探讨脂砚斋小说美学思想和《红楼梦》成功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2.
说“黄鹤”     
说“黄鹤”严军“黄鹤”一词多见于古代诗文之中。北周庚信《小国赋》有“黄鹤戒露,非有意于轮轩,爱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之句;唐李白《蜀道难》亦有“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猱欲度愁攀援”之感叹;唐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相似文献   

13.
浅谈说课与专业课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文  谢晓方  欧阳中辉  寇斌 《科技信息》2010,(21):I0179-I0180
“说课”是一种新型教学研究活动。它要求教员既要有深厚的文化专业知识,又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需要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研究能力。针对专业课教学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当前专业课教研活动的现状,阐述了把“说课”引入专业课教学的必要性.最后就专业课说课的内容、专业课说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报刊纠错例说》一书中《说“赴”》一文的观点值得商榷。《说“赴”》就用于人物简历中的带“赴”的句例提出“赴”跟时间状语的搭配有可商酌之处。其实,这些带“赴”的句子都是连动句,句中的时间状语跟动2语义上相容,状语与中心语可以搭配。这符合连动句中状语的语义指向规则,因而这些受到指责的句子也都是合乎汉语语法的。  相似文献   

15.
《李秀成自述》说:攻占南京后,太平天国曾计及“结往河南,欲取得河南为业”;马寿龄《金陵癸甲新乐府》说:建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仍“思迁河南都”。对此,我们过去仅从太平天国本身,或系从太清关系着眼去进行探讨,所以总也抓不住其中之要领;实际上,他们“迁都”之想法,乃是与太外关系紧相联系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孔子作《春秋》”(“一人说”)的“史学假说”,按“世号分期法”和“等距分期法”调查了各个“时代”的“正品率”“次品率”,经“齐一性检验”,发现诸“时代”具有同样的文献特征,由此得出了《春秋》系出白一人之手的结论,维护了孔子对《春秋》的署名权。  相似文献   

17.
韩愈的籍贯,史书记载不一,《旧唐书》记昌黎人;《新唐书》说邓州南阳人;李白在《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中也说南阳人;李翱在《韩吏部行状》中说“昌黎某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及《中国文学史》说河南河阳人;《中国历史人物生率年表》(1981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载“昌黎(今河南南阳)人”。此外,还有些书籍说河内南阳,有的说河南沁阳,也有的说河南孟县。总之,众说纷云,未  相似文献   

18.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论及“孔子删诗”说,但对“孔子删诗”说的提出、流布、影响等问题都未曾论述。通过清理相关材料,可知汉初陆贾首次提出孔子编定《诗》一说,而司马迁则在陆贾的基础上,从编《诗》方式、标准、目的等方面提出系统的“孔子删诗”说,但还未提出“删《诗》”一语。西汉末东汉初,《论语讖》在删减《诗》《书》章句文献的风气下,首次提出孔子“删《诗》”一语,此说得到王充、班固、应劭等东汉学者的接受而成为学界共识,并对汉代《诗经》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庄子·则阳》篇最后一章,作者假托“少知”和“大公调”二人四问四答的对话,给后代学者保留下了一段探讨我国先秦诸子哲学思想的珍贵资料;尤其是最后的一问一答,把先秦哲学思想季真的“莫为”说和接子的“或使”说这两种宇宙观的内容,揭示了一个隐隐微微而又有迹可寻的轮廓。为了便于探讨,省得再去翻书,我们就把《庄子·则阳》中这一章摘录出第三、四两问两答的全文于下:  相似文献   

20.
《九歌》的主题是楚辞研究中历来聚讼的老问题。自从王逸、朱熹的“托谕讽谏”说失去影响后,一种可以统称为“爱情主题”的新说便渐渐流行起来,甚至有取而代之的趋势。①苏雪林女士提出人祭人殉的宗教活动是《九歌》主要内容的所谓“人神恋爱”说,②被视作“近代关于《九歌》研究巾最重要的一个见解”。③闻一多先生对苏的观点作了一点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